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北京卫视《档案》推出抗战题材系列节目,揭秘鲜为人知的历史
《游击队之歌》真实中见传奇
在卢沟桥事变77周年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纪念日到来之际,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将带领观众重返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7月7日至7月11日,《档案》将推出五集抗战题材系列节目《游击队之歌》,该节目将聚焦夜袭阳明堡、冀中平原地道战等知名战役,以及白洋淀水上雁翎队、山东枣庄铁道游击队、华南抗日劲旅东江纵队等抗战部队,讲述鲜为人知的游击队传奇。
内容 不再只讲神勇传奇
大多数观众对于游击队并不陌生,在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能够看到游击队战士打鬼子的神勇画面,这一群体也因此早已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但在《档案》推出的新节目中,人们将看到的是游击队的真实历史。“我们没有回避他们的磕磕碰碰和失败,尤其是他们如何在最艰难的时刻摆脱困境。”《档案》制片人吕军说。
以地道战为例,早年的电影《地道战》中展现了庄稼汉击垮日本正规军的戏剧性故事;而在这部《游击队之歌》中,观众将能够了解冀中百姓改进地道战战术的坎坷过程。栏目编导查阅历史资料后发现,抗战军民最早挖掘的地道,只是一个用于藏身的洞口,此后慢慢演变成可逃生的双口洞,最后才发展成电影中的地道网。
山东枣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也曾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在讲述这支部队的故事时,《游击队之歌》同样截取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原来,为了对付游击队,日本特务曾使出阴招,冒充铁道游击队烧杀抢掠,败坏抗日队伍的名声,致使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一度不让游击队进村。这段历史,就连枣庄铁道游击队展览馆的介绍文字中也只是一句带过,《游击队之歌》却将其当成讲述的重点,并由此制造出引人入胜的悬念。
视角 多维度讲述战争史
近年来,一些人对游击战在抗日战争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提出了不同说法。为了提供更有说服力的回应,《游击队之歌》不再以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这一常规单一视角回眸历史,而是通过多维视角来举证,从而更全面地展示了游击战术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很多人并不知道,国民党军队也曾在敌后开展过游击战。”《档案》制片人王红介绍说,在《游击队之歌》中,观众将看到蒋介石与白崇禧之间的一份电报,其中明确披露了国民党计划学习游击战的意向。此外,国民党还正式创办过游击干部训练班,培养抗日游击骨干三千余人,分派至敌后各大战场。在大洪山之战中,川军将领何葆恒就曾利用游击战术击溃日军。
更具戏剧性的内容,则是侵华日军有关游击战的描述。日本老兵斋藤邦雄在战后创作的一幅地道战漫画,就颇能展示侵略者当时的窘态:子弹和手榴弹从地下射出,他们却连游击队的人影也摸不着,一帮人显得气急败坏,却又无计可施。据王红透露,在日本战争史丛书《一亿人的昭和史》中,曾专门刊登了十余种日军发现和研究过的中国地道模式,在一些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中,他们谈到游击战仍心有余悸,这证实了游击战给日军造成的沉重打击。
语态 还原有温度的英雄
除了鲜为人知的档案和故事,观众还将在《游击队之歌》中见证一个个带有温度的游击队战士。
讲述夜袭阳明堡战役的篇章中,观众将认识年仅23岁就为国捐躯的八路军营长赵崇德,正是他带领全营炸毁了24架敌机;在介绍地道战的来龙去脉时,节目则着重介绍了冉庄地道战的创始人张森林,作为冉庄的第一名共产党员,正是他带领村民们上演了一次次神出鬼没的地道奇袭……
吕军相信,通过这些扣人心弦的人物故事,观众能咂摸出更多的历史味道:除了革命军人,相当一部分游击队员其实是由老百姓和民兵组织而成,而这些百姓和民兵,又都是共产党组织发动的。“像张森林这些当事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证人。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能清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唤醒中华民族、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战上发挥的作用。”吕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