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艺苑 >> 正文

铁骨冰心 大家气象

——朱松发画梅赏析

//m.zimplifyit.com 2014年07月01日12:04 来源:中国民族报 曹玉林
梅花册页之二:《雪坠琼瑶》 38cmx38cm 2006年梅花册页之二:《雪坠琼瑶》 38cmx38cm 2006年
《乾坤清气》 144cmx360cm 1999年《乾坤清气》 144cmx360cm 1999年
《冰雪精神》 96cmx208cm 2005年《冰雪精神》 96cmx208cm 2005年
《寒香图》 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 150cmx600cm 1993年《寒香图》 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 150cmx600cm 1993年

  著名画家朱松发近年来多以山水名世,其山水画大气磅礴、老辣苍劲、惊世骇俗、自成一格,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写意性和冲击力,体现出一种既充满传统文化底蕴,又彰显当今时代精神的阳刚之气和极致之美,为画坛所瞩目。然而,朱松发并非惟擅山水,对人物画和花鸟画也多有涉猎。这其中,不但其人物画《囚歌——叶挺军长在狱中》,曾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载或介绍;《老子出关》曾被誉为其“艺术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幅重要画作”,而且其笔下的梅花更是卓尔不凡,成为其绘画艺术中的一个夺目亮点。

  朱松发所画的梅花,有的被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有的被悬挂在中南海紫光阁,还有的被毛主席纪念堂和北京市会议中心收藏。一代文学大师冰心更是对朱松发笔下的梅花欣赏不已,并且还亲笔挥毫为其梅花作品集题写了“国魂颂”三个字作为书名。梅花,是朱松发绘画艺术中与山水并列的主打品种,和山水画一起构成了朱松发艺术之双翼,二者同样都是朱松发绘画理念的投影和艺术精神的折射。

  朱松发笔下的梅花从视觉形象上看,老干虬枝,盘根错节,其点点花蕊如骤雨,盘旋躁动的身躯势若蟠龙,不但在前人画梅作品中所未见,而且在当代同类题材中也堪称翘楚。在朱松发的笔下,那些黑与白、点与线、粗与细、曲与直、疏与密、力与韵、字与图……构成了一组组既相互映照,又相得益彰的对应关系,有着巨大的视觉张力。画面上那丰富而遒劲的运动轨迹和变幻莫测的笔墨节奏,不离不弃地交织在一起,充分显示出大写意画法放笔直取、水墨肉搏的特点和以气为胜、豪纵恣肆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对于朱松发所创造的这种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艺术感染力的梅花形象,若只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便是:“铁骨冰心,大家气象”。

  众所周知,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和“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凌霜傲雪,品性高洁,深得画家们的喜爱,因此,传统中国画画梅的历史源远流长,高手辈出。早在五代时藤昌佑、徐熙等即开始以梅花为题作画,其方法是“落墨为格,杂彩敷之”,虽在形态上有野逸之趣,但在技法上与“黄家富贵”(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中的一个流派)的“双勾填彩”并无太大的区别。

  徐熙之孙徐崇嗣秉承家学,却独辟蹊径,开创不用墨线为骨,纯以颜色点染的“没骨之法”,令人有清新之感。此后更有陈常创的“点垛法”,以墨为干,以色点花;崔白创的“点墨法”,纯以水墨写枝点花,是为“墨梅”;而宋代的释仲仁则“以墨晕作梅花如影然”,谓之写意等等。至此,关于梅花的画法便大体皆备,历代画梅者多在上述诸法中流连忘返,乐此不疲,虽然不乏局部变化和创造,但从绘画的本体意义上说,却很少再有更大的和更具实质性的突破。

  以花卉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其特点是对于“形”的要求既不像人物画那样严苛,也不像山水画那样随意,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故而既可向再现性方面发力,又可向表现性方面侧重。此外,画家描绘花卉常常借用文学上的“比兴”之法,赋予其一定的人格寓意。于是,在花卉的创作中便常常会出现分道扬镳、旗鼓各振的现象。

  这种现象具体落实在画梅的历史上,便是人们所熟知的“宫梅”与“村梅”的画风分野。“宫梅”的画法以宋代马远之子马鳞为代表,工整端丽,典雅华贵,有着浓厚的贵族气息,显然继承了“黄家富贵”的衣钵;而“村梅”的画法则以释仲仁入室弟子杨无咎为代表,疏瘦精丽,以水墨写意为之,有着强烈的野逸趣味。因此,有时又被称为“野梅”。“宫梅”与“村梅”的不同画风,反映了院体画与文人画在价值取向和审美境界上的不同追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后,由于文人画的迅速崛起,超越了院体画而居于画坛独尊的地位,于是以杨无咎和元代王冕为代表的“村梅”范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后世大多数画梅者所师法仿效的对象。即使是象徐渭那样的天才圣手,自称“从来不信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也只是在率意、笔力和气势等方面略胜于前者,在总的理念和体格上则未能脱出杨无咎、王冕二人的藩篱。

  透过以上简单梳理,可以发现,前人画梅大多有两个特点,或者说存在着两方面的局限:其一是一般都乞灵于托物言志的手法,赋予梅花以一定的人格寓意,而未能充分地、有意识地将这种人格寓意转换为个性化的视觉形象;其二是,一般都是在“花”上作文章,以此来表现梅花的君子风度和高尚气节,而对于梅花的“枝”与“干”则相对重视不足。例如杨无咎虽然提出了“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创造出了一种“女字穿插法”,但也只是出于“经营位置”方面的考虑,而未能对枝干本身的表现力给予更多的关注。

  实际上画梅最难者并不在花而在枝干,因为梅属乔木,在用笔墨表现梅花枝干时稍有不慎,便有可能画得不像梅而像其他树木,故而历来有“画树容易画梅难”之说,而如何做到不着花朵亦知是梅,并且通过梅的枝干来表现梅的精神风骨,则更是难上加难,前人在这方面尚存在着某种不足。而朱松发的画梅艺术,正是针对前人的这些不足和局限,独辟蹊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新的绘画风格。

  当然,朱松发笔下的这种新的视觉形象和绘画风格,并非是画家的突发奇想,而是有着诗意化追求和书法性原则。然而,由于朱松发个人特殊的气质和秉赋,对前人画梅艺术予以了创造性的发展,融入了当今社会的现代意识和画家个人的精神内涵,使之在面貌上与传统中国画中的梅花形象明显拉开了距离,成为一种具有强烈独创意味的新体格。这种具有独创意味的新体格有着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朱松发笔下的梅花,如同其山水一样,过人之处不在于形而在于气,不在于技而在于品。其酣畅淋漓的笔墨,钢筋铁骨的造型和热烈奔放、跌宕多姿的神韵,具有一种吞吐天地、包古蕴今的大家气象。

  朱松发的山水画是以其恣肆雄强、粗犷豪迈、气势郁勃而著称于世的。朱松发所画的梅花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恣肆雄强、粗犷豪迈、气势郁勃是一种极致之美,它与外柔内刚、藏而不露、简淡从容的中和之美不同,是一种追求美之极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艺术取向。它的最大特点是画家作画时解衣盘礴,任性而发,不受传统程式法则的约束,而完全听凭灵魂的召唤,抒发生命的呐喊。这种呐喊是自由的,也是感性的,其间充满了偶然性、随意性,无限可能性和不可重复性,而这也正是一位具有大家气象者在从事绘画创作时所必不可少的艺术品质。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朱松发是一味挥洒,全无法度,而是“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者也。不过,与那些循规蹈矩,一板三眼,拾前人牙慧者不同的是,朱松发画梅时的这种自由的精神和感性的态度,常常能够获得一种越出常轨的笔致和令人叹服的意外之喜。

  第二,朱松发笔下的梅花,一改前人陈陈相因的创作模式,不惟花上作文章,更凭枝干写精神。其梅花的枝干如苍龙戏海,赤螭横空,有着笑傲风霜的大无畏精神和操行孤洁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和气概,成功地将梅花托物言志的人格寓意转换到个性化视觉形象的创造之上。

  朱松发画梅更多地是着眼于“干”,而不是着眼于“花”(也有一部分作品是“花”、“干”平分秋色。)着眼于“干”,自然倾向于“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无有可直者,其间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朱松发笔下梅花的枝干完全体现了上述画树的原则。在朱松发的笔下,梅花的枝干盘旋曲折,上下翻腾,起伏跌宕,无一直者。在那些相互穿插呼应,充满了节奏和变化的枝干上,常是一个结疤连着一个结疤,有的甚至完全是由结疤所组成。这些结疤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力透纸背,既有质感,又有动感;既有雷霆万钧之力,又有惊心动魄之奇;可谓是朱松发梅花作品的典型符号和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有评论者认为,朱松发是用画山水的方法在画梅,此言极是。在朱松发的笔下,那些梅花的枝干上,皴擦点染,历历可辨,确如苍岩幽谷,丘壑危石,别有一种灵奇,尽显梅花铁骨老干,清气四溢,虽历经风刀霜剑,但依然昂首报春的英姿和豪情。其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和令人振奋的视觉张力,在当今的画坛相当罕见。

  第三,朱松发笔下的梅花,在绘画的语言和构图上也有着很多发人所未发,能人所不能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语言上,一是狂草,二是焦墨;表现在构图上,一是繁密,二是在画面上题写了大量构成性书法作为绘画元素,与梅花相互映衬。

  首先来看语言。朱松发的梅花与其山水一样是用书法性的笔墨完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这种书法性笔墨虽然真草隶篆无所不备,但其中用得最多的和最能体现作者个性、气质和绘画风格的,却是与大写意画法在精神上一脉相通的狂草。朱松发常说,他在画画之前,一定要先写一通字,等到手写热了,写活了,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了,才能开始作画。这道出了书画同源,以“写法”为“画法”的内在本质,个中玄机,颇堪玩味。而朱松发所画的梅花在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基本上使用焦墨作画,只有一小部分作品中偶而用一点淡彩。所谓焦墨,指的是水份很少,浓度较高的墨。传统的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其奥秘主要在水。水份很少甚至不带水的焦墨,无疑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墨的表现力,增加了绘画的难度。然而凡事有一弊亦生一利,焦墨虽然限制了墨韵的发挥,但却强化了笔墨的力度,提高了画面的厚重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松发所画的梅花作品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视觉张力和那么强烈的画面效果,与其使用焦墨作画有着一定的联系。

  其次再看构图。朱松发所画的梅花在构图上与其所画的山水相仿,大多是采用一种具有现代意味的满构图。尤其是近年来所画的梅花作品更是纷繁茂密,纵横交错,常常令人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满构图的特点是物象丰富、画面饱满,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和欣赏口味,然而若有不慎,却也可能拥堵迫塞,陷于芜杂混乱的技术性黑洞。而朱松发却能做到满而不乱、繁中有简、疏密相间,不乏象外之趣,堪称大手笔。朱松发在梅花构图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常常喜欢在画面上题写大块大块的书法性文字。这些文字的内容有的与所表现的主题有一定联系,有的则并无联系,纯粹是为画面构图上的需要。这种服务于目的的书法性文字,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使得画面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使得画面具有某种装饰性和形式感,从而成为朱松发梅花作品中的一个带有标志性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符号。

  综上所述,朱松发所画的梅花,乃当今画坛的一朵奇葩。它一改传统花鸟画自古多轻柔的审美风尚,而创造出了一种钢筋铁骨、大气磅礴的新的绘画理念和新的绘画风格。这种新的理念和新的风格,乃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的新成果和新收获。它所蕴含的丰富内在价值和当代中国画创作与发展的启示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现。

    朱松发,1942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供职于安徽省书画院。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专业美术大展,并获中国国家政府奖、法国布赫加尔第九届国际画展特邀奖、尼泊尔副总理奖等。部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务院紫光阁、南京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院、安徽博物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美术馆等收藏和陈列。出版个人专集多种。

  2008年为神舟七号飞船创作搭载作品《江南第一关》。2008年、2012年特邀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创作作品。2012年被媒体评为“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与市场潜力十二大年度人物”。2013 年获中国“创新书画艺术家”称号。

  其作品以鲜明的个性和阳刚大气立于当今画坛,尤其近年来另辟蹊径,以狂草入画,强化书写性和金石感,形成一味霸悍的画风。学术界评其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推向极至,他的作品因此被视为开辟中国画“水墨雄风”的成功范本。

    作品简介

 

  1989年  《冰雪精神》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并获安徽省美术作品一等奖

  1992年  出版《朱松发梅花作品集》,冰心老人为画集题字《国魂颂》

  1993年  为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创作巨幅梅花作品《寒香图》

  1996年  巨幅梅花作品《雪虐风饕愈凛然》获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优秀奖

  1999年  文化部收藏巨幅梅花作品

  2000年  国务院紫光阁收藏陈列《雪虐风饕愈凛然》 

  2004年  梅花作品获全国“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大展”特别荣誉奖

  2005年  北京会议中心收藏陈列巨幅梅花作品《寒香图》 

  2012年  北京会议中心收藏陈列九条屏梅花作品《香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