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其所蕴含的人类对精神信仰和神圣价值的坚韧追求,吸引了一代代的艺术家,创作了很多成功的文艺作品。艺术贵在创新,对今天的艺术家们来说,如何才能对这样一个并不新鲜的题材进行富有新意的再创造,显然是对其思想水平和创作功力的考验和挑战。
新近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对此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创作者以求新求变作为艺术追求的出发点,将可歌可泣的长征历史给予了别开生面的呈现,是一部体现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作品。这部电视剧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并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长征历史的认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十送红军》叙事立足点的出新,成为这部电视剧最鲜明的特色。那就是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经历和命运,来反映长征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事件。创作者有意避开了同类题材作品多聚焦于领袖人物、政治斗争、重大战役的手法,将普通红军战士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加以浓墨重彩的刻画,展现他们的忠诚、坚韧、勇敢、顽强、牺牲,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理想信仰之歌。将个体具体经历与宏观历史视野相结合,将微观的人性表达和一代人的理想信仰相映照,使得这部描绘长征途中小人物的作品,获得了史诗的品格。
给内容以恰当的形式,是一切艺术表达都须遵循的圭臬。与将普通红军士兵作为主角相呼应的,是该剧突破了习见的故事形态,用十个单元来结构起了整部剧作。每个单元都有一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故事。每两个相邻的单元之间,又通过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实现了故事的连接和转折。从这些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故事中,可以了解到告别瑞金、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翻雪山过草地、吴起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所有这些故事连起来,由小见大地折射出了长征的整个历史。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出色地抵达了艺术的真实性。
通过10个故事,《十送红军》塑造了十组红军战士的英雄群像。他们年龄、性别、所属兵种不同,有敢死队员、神枪手、政工干部、炊事班老兵、战斗模范、文艺女兵、卫生员等,同时每一个人也有着鲜明的性格,彰显出个体生命的生动质感。红军队伍告别瑞金开始长征之初,红军老爹钟石发奉军团首长命令去前线阵地,要从四个红军儿子中,带回一个到相对安全的中央纵队中,以便为革命家庭保留下一条血脉。四个儿子性格各异,或柔顺或文弱或勇猛或叛逆,但每个人都不肯接受这个生还的机会,抱着赴死之念坚守阵地。同一天内,三个年轻的生命都在钟石发的眼前殒落。最后,无比悲恸的父亲钟石发也和身为机要员的二儿子一起,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不惜暴露自己藏身位置,发电报引导敌军向相反方向行进,在与敌人的搏斗中壮烈牺牲。一家人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英勇捐躯,催人泪下;掉队的红军女文艺兵戴澜,女扮男装混进敌军中,想借此机会找到部队。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她不惜毁坏如花的容貌和动听的嗓音。开始时看到流血和尸体都害怕的柔弱少女,历经磨难变得勇敢无比,亲手杀死凶残的敌人。她最终找到自己的队伍,重新换上了红军军装,并立刻投入了一场必定要献出生命的战斗。她失去了外貌的美丽,而蕴藏在其柔弱的躯体中的精神力量和信仰之美,却在残酷的遭遇中得到强化和升华。这种强烈的对比,产生的是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些发生在普通红军战士和老百姓身上的故事,可以说最为深刻地揭示了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那就是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人心的指向。
《十送红军》从一个新的视角、以一种新的形式,对一个人们早已熟悉了的主题进行富有新意的发掘,为主旋律题材拓宽了艺术表达的空间。剧中戏剧冲突的极致化,人物命运的极致化,对于人物之间关系的深入描写,生动的台词,逼真的影像效果,使得作品极富艺术感染力,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这部作品让我们通过感受艺术之美,重温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也加深了对于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其所具有的无坚不摧的力量的认识。在全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今天,《十送红军》的播映,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