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为创造新奇迹的产业工人放歌

//m.zimplifyit.com 2014年07月09日09:38 来源:中国作家网

  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视分公司、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的30集工业题材电视剧《大路上》在业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为弘扬中国电视剧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及时总结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经验,该剧专家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

  为创造新奇迹的产业工人放歌

  ——电视剧《大路上》专家座谈会纪要




  李   准:看这部剧很亲切,特别到后面很感动。我用两句话概括:30集电视剧《大路上》就是我国国有企业 在世纪之交、特别是新世纪扭转乾坤走向世界的正气歌;也是我国产业工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肩负自己主人公历史担当的位置上创造新奇迹的一首大风歌。我谈 三点感受。第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改革深入的难点,又是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一个巨大的亮点。沈阳那些老工业基地不能停下来,只有改革,再加上我们搞 市场经济,不是生就是死,这部剧反映得非常真实,最难的就是国企,要论行当是重工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两个难点都集中在沈阳铁西区,这部剧非常真实令人信 服地从最低点写起,企业一步一步走到了世界最前沿,它的分量力比千钧,写国企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剧像这样全面展示了国企调整改造的振兴,该剧填补了 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空白。这部反映整个中国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剧支撑了中国梦,这样的作品应该在央视一套播出。第二,该剧以满腔的热爱揭示了工人阶级在发 展和改革进程中承担的历史重任,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品德。不写这个东西,绕过去,大家觉得轻飘飘不真实。如果调子太低沉,完全写工人没有活路,也不对。没 有沈阳铁西重工业,新中国成长不起来。他们是普通工人,改革中最沉重、最不人道的阵痛落在这些人身上,领导改革开放的各级领导给他们什么补偿,这个问题提 得很深刻。但是这部剧全景式展现了沈阳铁西区的老一辈和年轻一辈产业工人在最困难的条件下,甚至在下岗的条件下,在满足自己人格尊严都有困难的条件下,用 自己的诚实劳动不但养活了自己,帮助了周围人,为工人阶级、为国有企业的员工争了光,而且活得有尊严,看了很让人感动。第三,该剧激情讴歌了大型国有企业 ——新中国长子在发展中的担当精神和主人公精神。国企才是支撑着我们经济发展大厦最主要的支柱。长子就是孝子,孝子就应该吃苦、奉献。10年,一个完全扭 转乾坤的铁西,他们身上的团结互助精神,在国有企业工人中才能看到这种现象,在他们身上才能培养和生长出这种精神。这部剧突出了国有企业的精神,劳动为荣 的精神,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以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精神,讲得很深很透。中国制造必须走向中国创造,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工业发展 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能用改革开放后30年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这部剧真实诠释了这一点,我认为这是国企发展的正气歌,国企主人公精神的大融合。 美中不足,一号人物徐光汉,他的性格碰撞还是应该借鉴一下《钢铁年代》,他的动作台词应该有一定抑扬顿挫的交替,性格碰撞还做得不够。国企改革五个步骤, 技术上的难点,有哪些过人之处,要有一些铺垫,剧里讲得还不够。

  仲呈祥:电视剧《大路上》不应局限在认为它是工业题材电视剧,它昭示出了一条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要走一 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是植根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要蹚出一条具有自己风格的道路——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道路,所以这个电视剧 不仅仅局限在填补了工业题材的空白,还用实践证明今天的中国影视艺术要走一条真正的有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国企改革是一条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道 路。这部剧展示了中国经济建设要走一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道路,既有自己传统的新中国长子蹚出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道路,同时又在改革开放之后吸纳世 界文明当中适合我们国情的东西,这个剧里边讲得很清楚。文艺创作多样化要突破过去说教单一化是必要的,但是发展到现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的初衷,就是 针对多样化之后主旋律不太强了,来调整创作的失衡。工业题材是薄弱的,要强调,要表现。《大路上》立足于工业题材又超越了工业题材,它是从更高层面展示了 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剧中所表现的两代工人,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徐光汉,他是自强不息的,我当厂长就不服输,就要啃硬骨头。他 又是厚德载物的,他提出退休工人、下岗工人的钱不能不发。而且以他为代表的那样一种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基因体现得很鲜明,讲仁爱、重民本、求和合、倡大 同、讲诚信。忠孝节义,他的忠是中华民族的忠,他的孝是大孝,他所有精神气质人格都是从老一辈工人阶级那儿传承来的,是有血缘联系的。所以该剧在此时拿出 来是文艺工作者学习、践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重要指示的一部活教材。中国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体现了使命感和牺牲精神,中国改革开放付出 最大牺牲的就是第一批下岗工人,因为有使命感所以他们的情怀才高尚,不是一己私利,是忠孝节义,既有中华文化基因也与时俱进。这部剧把蕴含在中国工人阶级 心灵深层、精神结构当中的文化基因发掘了出来,与当代生活相联系,与现实需求相衔接,爆发出了精神能量。中国国有大企业的工人太令人尊敬,他们的人格、他 们的尊严、他们的情怀、他们的使命、他们的担当都为当代中国人树立了榜样,这才是正气歌、正能量。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应该播这样的剧,我赞成央视播一 些家庭和谐方面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展现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如《大路上》这样的戏。今天的电视文化存在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如果长此以往,精神生产、文化消 费就会堕入恶性循环。当然这部剧还可以更细致一些。应该用细节说话的艺术去牵引表演相对比较单一的演员,徐光汉硬有余,柔不足,表现各个层面的复杂性还不 够,层次感不够。总之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好剧,让人振奋。

  丁振海:该剧以《大路上》命名,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战略部署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 新为龙头,艺术呈现了沈阳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步伐,实现工业转型的艰难历程,释放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能量。在评选剧本奖时,《大路上》只是我 随手抽签拿到的,当时我就觉得很好了,但在看完完整的剧之后,我发现电视剧比剧本更加好看。该剧以沈阳国企和铁西地区发生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剧变,形象揭 示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庄严主题。该剧处理前30年、后30年的关系比较辩证稳妥,肯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工人、技术人员对新中国 作出的巨大贡献,又凸显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该剧塑造了可歌可泣、性格鲜明的国企领导干部和工人技术人员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历史地、发展地 展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艰巨而辉煌的十年历程,具备了史诗的品格。第一点,题材决定论不对,但题材差别论也是不对的,题材包含了历史容量,客观存在。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巨大意义,和打打杀杀、婆媳争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第二,反映十年历程,抓了两点,一个在精神层面,一个在具体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工人 阶级的骨气、志气、追求,就不可能有十年的变化,除了有志气还得有能力,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写工业题材很难,写得过细很枯燥,写得过浅大家看不明白,现在 拿捏程度还算可以。另外两个创新缺一不可,一个是体制创新,一个是技术本身创新,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剧中体现了十八大精神,既不要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要 走老路。国企公有制,没有了公有制那共产党就失去了立身之本,所以该剧主题重大,超越了工业题材。徐光汉身上体现了实事求是和团结精神的统一。另一方面他 很有远见,以诚信为本,是厚德载物。作者对工人阶级太热爱了,比如擦皮鞋的情节描写很细致。看了这部剧如果没有这些人物在你脑中萦绕,那是失败的。该作在 东北特色、地域风情、人文景观下了一点工夫。不足就是林晓慧那条戏薄弱了一些,缺乏法制观念、不懂法律,当然她确实值得同情,第一批下岗,下岗不是理由, 你跟工厂对着干就不对了。

  彭   程:这是一部好作品,我之前读过编剧商国华的几部作品,参加过他的诗集研讨会,后来我还看过他的舞 台情景剧《我们走在大路上》,我对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追求有所了解。这部剧开始反映下岗职工的生存艰难和内心沉重之感,很真切很凝重很细腻,几个人物 形象性格也表现得很生动。水花的父母双双下岗,何素艳为了维持家里生活,不得已牺牲尊严去歌厅陪舞,不得已作出的心境和情感都表达得非常真切。像沙贞丈夫 去外边讨债很不顺,找便宜旅馆找不到等等这些都非常丰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从开始的几集就感觉到它的艺术表现力非常有力、非常生动、非常能够扣击观众的灵 魂。该剧用艺术形式浓缩了铁西区几代工人的生存、工作和奋斗,展现了铁西区在工厂经营很艰难的状况和工人感受到强烈生存压迫感,以及他们不甘心沉沦,奋 斗、挣扎、奋进终于走出困境,再造辉煌的感人心路历程。这和工厂从艰难中挣脱出来,凤凰涅槃、再塑辉煌的外在表现是相互印证的,既写了外在的变化也写了内 在情感心路历程。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该剧作者对生活深入了解,数十年扎根于工业区,对工业基地发展历史,对几代产业工人命运浮沉都有深入了解,同时是怀着 一颗悲悯的心去写的,这部作品既有广阔的历史图景再现,大时代整个铁西区的艰难转型,又有个体在其中所付出的代价,整部作品宏大叙事与个人体验相结合,充 满时代感,正是在宏大和细微之间,这部作品呈现出了巨大的叙事张力,讴歌了工人阶级勤劳朴实、自强不息、奉献祖国的崇高精神。

  张德祥:该剧给沈阳做了张大名片,没有去过沈阳的人,都知道沈阳是个老工业基地,原来是什么样子,现在发生 了什么变化,这部剧表现非常充分。不表现时代,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是没有力量的。我们不能忘了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有一批人付出了代价。恩格斯讲了历史 前进是以一些人的代价为前提,这个时代的到来是有一批人付出了代价,这批人是工人阶级。国企改革,首先面临着下岗,下岗意味着你的生存没有保障,我们也有 困难、泥泞的时期,这些人才是真正崇高、为这个时代作出贡献的人。编剧、导演对他们充满感情,因为他们对国家、对国企充满感情。有的作品也写到这些情况, 但过多写工人激愤情绪,感觉他们跟改革是对立的。这部作品处理就比较好。虽然我们现在面临困难,但看到每一个工人的心,都是跟企业连在一起,为企业想办 法,重新创造新的辉煌,也是这些工人在企业改造、技术创新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写国企改革、写工业或者写中国特色的发展,创新是核心。国家一再提出要建设创 新型国家,今天我们把这个话题通过作品传达给世界,传达给观众,我觉得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引进别人的技术,就像剧中人物徐光汉说的,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升 级换代,把我们自己的品牌打出去,如果是引进别人品牌把我们品牌不要了,你就会永远落后于别人。首先要观念创新。第二,技术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 三,体制创新,这三者是互动的,缺一不可。大路上,这个题目本身也传达了正确价值观,无论是工人还是厂长,他们的心都和企业连在一起,大道之行,天下为 公,凝聚人心。我觉得这里边工人与工人之间有一种同情心,相互帮扶、相互协助,他们在一起,在大路上,心散了不在一起不可能走到大路上来。

  赵   光:看到这部戏特别兴奋,目前我们国家电视剧市场并不乐观,《大路上》隆重推出,不但让处于边缘的 工业题材电视剧打了翻身仗,也带来一股正气,这是一部真正的国企改革史诗剧。这部剧展示了工人阶级迎难而上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再创 辉煌的勇气。企业自力更生加上技术创新,历经了诸如集体下岗、工厂亏损,不正当竞争及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利的种种因素,终成正果,也形象地体现了咱们工人有 技术、更有力量的时代主题。中国的改革不是少数改革家搞起来的,广大国企产业工人才是改革发展的真正脊梁。《大路上》艺术化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旨,无论是 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市场经济时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咱们工人阶级依然是好样的,依然是我们的领导阶级,是我们国家形象的代 表,是我们民族精神象征。这也是一部真正的主旋律正剧。波澜壮阔地展现了国企浴火重生的艰难历程,而不是浅薄乏味概念化、公式化、简单化的宣传剧。电视剧 也涉及到一个沉重的话题,产业工人不光要讲奉献和精神,还必须让他们活出应有的体面和尊严。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一个价值理念,要真正让奉献 成为一种自觉,让劳动光荣成为一种自信。《大路上》让我联想起一系列的作品,比如说几年前《漂亮的事》《国徽》等等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牵头策划主拍的工 业题材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以它的冲击和影响力,正在形成引人瞩目的、可以称之为沈阳现象、成为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 坚持非常让人感慨,在追崇时尚的今天也特别让人感动,在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的当下尤其令人感动。有一点遗憾是剧情有时靠旁白来推进有点 像专题片的手法,会削弱电视剧的影响力。

  李春利: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没有跟风,立足于本土文化,立足于自己老工业基地的现实,这种工业题材尽管有可 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的收视率,但他们坚持这么做了。我去年去铁西看了宝马生产线,中国人的智慧和德国人的严谨,两种文化融合出来的精神,企业文化在沈 阳老工业基地很特别,这样的精神气质在剧中都能感受到。第一点,这部电视剧写了改革,但是没有回避矛盾。提到把它放到最低点起步,看到奄奄一息的人,我们 不知道这个人会怎么样,接下来命运怎么样,百废待兴,这个故事本身就充满可看性。第二,这个故事写了变与不变。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企业职工下岗,他们改 变观念、改变生活,从生存本能到人的自尊和人的尊严意识觉醒;不变的是坚韧的精神,是传统道德、是孝心、是珍爱、是不离不弃、是共渡难关。其表现的精神气 质非常可贵,也是这个时代所缺失的。第三,冲突。这部剧把矛盾冲突设计到了更高的层次上,打破了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模式,家和国的命运连在一起,个人和 时代发展连在一起,把个人的关系上升到集体荣誉感,探寻生活的意义和理想,这是和其他电视剧不同的地方。

  唐   榕: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总能选取扎根本土非常厚重的主题来进行表现,比如说去年的《国徽》,这次又 推出这样的史诗大作,在此首先表示祝贺和敬佩。《大路上》让我想到一首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电视剧《大路上》的推出不仅是对东北老工业 基地在改革中实现全面振兴的历史回顾,也是对民族凝聚力的一次讴歌,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展现和呼唤。这部剧选题令人震撼、引人回味,题材非常宏大,视野开 阔,思想深邃,时代感强,对于国企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何扭转困境走向振兴,如何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 造,如何面对市场寻找出路、进行企业生存重新探索,从自主创新转换观念中找到生机,《大路上》将改革中所呼唤的这样一种勇气和担当,所思考的一些改革出 路,所关注的一个老工业基地如何全面振兴一一进行挖掘、抒写和展现,在历史纵深中挖掘故事,在回顾与反思中启迪当下、总结得失,在积极奋进中重振雄风、找 到出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提振中华民族的真实写照。当改革的大潮滚滚向前,历史的车轮把许多人甩在车后的时候,人们该怎么办?我们为社会、为这些小 人物的命运揪心,为中国企业的走向揪心,该剧能够以深入细致的角度来展现具有特别意义。这个选题宏大厚重,对于编剧和导演驾驭这样的题材也提出非常高的挑 战。第二点,在人物塑造方面。这部剧能够将群像式的人物命运在改革中的境遇展现与个体人物命运变化、挣扎进行细致的描述,交织有序、详略有致地进行表现, 将改革中的阵痛、遭遇的矛盾冲突,所具有的精神和情怀都进行了较好的设计。人物群像塑造鲜活生动,尤其对社会底层小人物有较多关照,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接地 气而感人,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高小立:看到这部工业题材电视剧,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有几个原因,第一,3年前时任中宣 部部长的刘云山同志针对《文艺报》刊发的《对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的思考》一文,作出要重视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批示。但几年来真正意义的工业题材电视 剧几乎看不到。第二,有个作家写了部国企改革电视剧,至少向十几个公司投了剧本,但是没有一个公司答应拍摄,他仍在锲而不舍地做着努力。第三,我是带着感 情看这部剧的,上世纪50年代,家父从部队转业就先到了沈阳机床三厂,深感工人阶级的伟大,以工人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就该 剧简单谈三点。这部电视剧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题材电视剧。目前某些打着工业题材电视剧的作品,只有人物身份是一个工人身份,但是整个叙事下来基本上写 的都是谈情说爱,没有脱离家常情感叙事。我们在这部剧里看到了直面国企改革的现实,看到了钢花四溅,听到机器轰鸣,闻到机油的味道,看到产业工人满身油花 的工装,切实感受到了产业工人工作的场景,感受到了工人之间的情感和他们奉献、牺牲的情怀和大爱,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题材。第二个感受,铁西区是该 剧中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沈阳、是中国重工业不可或缺的符号。铁西区,从东搬西建,到变为崭新的铁西区,这一符号变化的意义贯穿了全剧,它体现了沈阳重工业 传承的精神。第三个感受,这部剧摒弃了以往通过一个家庭的变迁,用人物命运去推动剧情的叙事方式,而是通过散点式的几个家庭面临的现实抉择来结构故事、铺 展人物命运。从下岗再就业到重振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攻关,从东搬西建,到股份制改革、金融危机等等,该剧通过不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来推进整个叙事进 程,并在矛盾漩涡中展现每个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沈导作品的风格善于在平凡和平实中彰显艺术魅力。这部作品直面矛盾、直面现实,非常有艺术 张力。有两点遗憾,铁西这个符号在剧中能再强化体现一下更好,还有配角表演和其台词融合不太好,可能是这个剧的台词太专业化了,有些地方有演员在背台词的 感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