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第23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揭晓,对近两年我国电视文艺节目整体质量进行了一次集体检阅;日前,电视剧《十送红军》、电视纪录片《胶东烽火》专家研讨会又将诸多评论家齐聚一堂,围绕作品的社会影响、艺术价值等展开深入探讨……这些,只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近年来积极开展电视文艺评论工作的一个缩影。
文艺的创作与评论,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当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电视艺术迅速发展起来。其作品数量大、影响广,已经成为中国人认识社会现实、了解历史知识、愉悦性情、充实自我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艺委会对于电视文艺评论工作的坚守显得十分重要。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梁鸿鹰这样概括他们所做出的努力:“艺委会对活跃电视艺术评论向来有热情,有想法,有干劲。做评比、搞论坛、办杂志,他们为给电视文艺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这在业界是很让人敬佩的事情。”
建构电视文艺专业评论队伍
随着老一辈电视文艺评论家逐步老去与淡出,新生代的电视文艺评论家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队伍,中国电视文艺评论亟须建立一支专业队伍。艺委会的决策者们意识到了这一点,首抓人才,打造高水平与权威性的评论员队伍,以专家学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提升评论质量。
2011年5月,艺委会开始组建特约评论员队伍,首批21人包括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李准,中青年学者尹鸿、王一川等,老中青结合,注重学界业界地域的优化配置,权威性学理性影响力统筹兼顾。2012年12月又聘请了第二批20人的特约评论员,其中除了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还增加了杨胜群、丁振海、梁晓声等著名的党史专家和作家。借助外力的同时,艺委会也注重培养自己的专家型人才,5名评论员在各种业务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据艺委会秘书长王丹彦介绍,在不断努力过程中,艺委会评论员队伍的声势进一步扩大,专业背景更加齐全。我们依托这支队伍开展了大量工作,在艺委会组织的各种研讨会、论坛以及评奖工作中,在艺委会编辑出版的图书、杂志和专题片上,都活跃着这批专家的身影。
集中探讨创作理论热点难点
“现在电视文艺评论特别是作品评论的缺陷之一就是相当分散,难以深入。改变这一现状的做法之一,就是抓住电视艺术创作和理论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集中的讨论与争鸣。”李准强调。
2012年以来,艺委会不断提高对电视文艺作品研讨活动的及时性和针对性,重点电视剧提前研讨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他们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电视剧频道以及央视网合作,联合举办电视剧专家研讨会,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进行播前的热议与播中的引导,引领收视热点,聚集思想观点,探讨艺术亮点。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艺委会每季度都要召开五六个各种形式的研讨会。比如在央视和各卫视播出、社会反响比较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陈云》《聂荣臻》等、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西藏秘密》《阿娜尔罕》等、大型历史剧《大秦帝国》等、年代剧《我的故乡晋察冀》《大河儿女》《打狗棍》等、现实题材电视剧《老有所依》《父母爱情》等。
此外,近年来,艺委会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联合召开了“呼唤 守望 梦想——检察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研讨会”,与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9周年暨电视文艺批评的当下思考”研讨会,与河北省委宣传部、吉林广电局、浙江广电局等联合策划组织影视剧创作“地域现象”专家研讨会,联合央视网举办了“电视剧《大秦帝国》高端访谈”,在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电视文艺星光奖的评选颁奖活动期间举办论文评选活动与专题论坛,这些尝试使评论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影响力,对促进电视文艺理论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
打造期刊网络多种媒体平台
有了专业的评论队伍和丰富的研讨活动,电视文艺评论还需要媒体平台来传播。多年来,艺委会以《中国电视》杂志为主阵地,关注当下电视艺术的创作实践,针对敏感现象进行剖析。《中国电视》从2008年至今每期都以“专论”栏目推出艺委会评论员文章,关注业内重大话题,及时发出正面声音。与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合办“榜上有名”栏目,每个月对全国卫视播出的节目进行梳理,把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前10个节目排行公布,树立标杆。2010年开办“评论聚焦”栏目以来,策划了“电视春晚现象”“后中国好声音时代”“电视剧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等选题,追踪热点难点,积极引导电视艺术创作,促进电视文艺节目的健康发展。
“电视文艺评论的渠道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因此,我们在平台拓展上不仅要借助传统专业期刊杂志,还要善于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以此打造更多的评论平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指出。艺委会2013年与央视网合作,重新组建了中国电视艺术网,并以此为平台,积极跟进艺委会的各项活动。截至2013年底,中国电视艺术网共完成视频录制约40小时、文字编辑约30万字、图片制作约4000张。此外,艺委会还出版《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以及《守望荧屏》《视像观评》《飞天评论》《星光观察》《同行同心》等系列文论集,制作播出纪录片《绽放的力量》《飞天传奇》《中国电视艺术五十五周年回眸》,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电视艺术由评论到理论的提升。(本报记者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