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变形金刚4》在中国掀起的票房热,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升温,和它在美国本土遭遇差评一片相比,中国电影市场所体现出来的饥渴态度,显示出这块电影新兴市场的庞大潜力。 《变4》给中国带来的不只是暑期娱乐的重头戏,也会带来中美电影市场比对、中国元素的得失、大片创作矛盾等多个话题。
《变4》所体现出来的每一点新意———比如开头那几分钟恐龙群体遭灭绝的画面,充满视觉美感和暗黑想象力,故事高潮时出现的机械恐龙,也算一种突破,这些新意成为支撑非变形金刚迷继续看这个系列电影的理由,除此之外,《变4》大篇幅的打斗和前三部没有区别,都是用炫目画面和噪音堆积起来的视听垃圾。毫无创新的剧情走的仍然是被好莱坞用滥了的路线,生硬的广告植入和对中国元素的淡漠运用,都会让观影感受出现不舒适感。
美国观众和中国观众都是一样,买票观赏类似《变4》这样的视听大片,只是娱乐消费的惯性使然,只不过美国观众更早也更犀利地表达出了对机器噪音的不满,而中国观众依然在“不看它看什么? ”的心态中花高价去让耳朵经受一番“折磨”。《变4》的票房爆棚和电影的题材有关,但它更像是对上半年被压抑的观影需求的一次释放。今年上半年公映的中外作品,论规模、论内容、论话题性等等,鲜少能引爆市场需求,所以,在暑期到来之前,哪怕《变4》不如人意,庞大的观众群也要把心里积郁的热情释放出来:《变4》却是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中的受益者,部分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红利”还会延续10年以上,直到市场足够精分、观众足够成熟——只有娱乐没有人文的电影才会最终降掉温度。
为了获得本土之外最大的中国市场,《变4》启用了李冰冰、韩庚等中国明星,并把高潮戏的主战场转移到了香港,多种中国商品的植入,也让它变成了一部中国商品广告片。但无论是广告植入、演员使用、还是以香港作为背景,《变4》在中国元素的使用方面,一点儿也没体现出 《功夫熊猫》那样的自然与娴熟。李冰冰与萨佛伊在香港老式电梯前的那场戏非常别扭,一下子失去了影片的节奏,某牛奶品牌的广告,做得更是有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对香港历史与文化的无知,让镜头里的香港彻底沦为了道具……
导演迈克尔·贝难道不知道怎么拍,才会让《变形金刚》系列更好看?作为有着艺术审美和商业经验的导演,他自然懂得如何掌控构成影片各种要素的比例,但作为商品的电影,导演必须把赚钱放在第一位,霸天虎如何表现自己的领袖气质?大黄蜂如何继续保持它的大男孩个性?汽车人与“敌对势力”要打斗几场观众才能满意?……这些都是需要影片进行精心计算的。而从《变4》往前看,又有几部大片是能集动作场面与优质剧情为一体的?动作与剧情,在有大片概念的这些年来,一直都没能找到合理融合的方法。屈服于观众对视听效果的追求,而对影片的内涵忽略不计,已成为大片创作难以治愈的弊病之一。
不过,《变4》在电影制作技术层面所体现出来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的国产科幻电影,目前不具备与好莱坞大片比拼技术的实力,想要国产科幻片赢得观众,首先要从基础层面做起,把观众看厌了的特技场面制作学到手。在技术勇追好莱坞的同时,国产科幻片还得从编剧方面走捷径,绕过好莱坞大片的编剧弯路,寻找科幻片的表达新角度。要拥有我们自己的动漫原型,要像美国漫威公司那样,一点点建立起属于本土观众的动漫形象群,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乏可以提炼出超级英雄的作品,关键在于创作者如何用未来的眼光,去发现那些国产超级英雄的价值。
科幻作家刘慈欣把《三体》等作品的电影版权转让给好莱坞,让不少国内电影人感到惋惜。缺乏灵感的好莱坞近些年不断从域外引进版权,以稳固电影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中国电影拥有全世界最富发展前景的市场,我们的电影人应珍惜机会,用原创本土大片抵御好莱坞“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