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近年来,随着书画收藏风愈刮愈热,花大价钱却买了作伪字画的事件屡见不鲜。如何判定书画真伪?另外,在气温相对潮湿的成都又该如何保存珍藏的古书画?昨日,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北京市文保文物中心鉴定专家杨丹霞做客金沙讲坛,与成都书画爱好者、收藏者们分享了鉴别真伪的“收藏方法论”。
书画作伪郑板桥也曾干过
讲座中,杨丹霞说,传统字画作伪古已有之,纵观古今,书画作伪共有四个高峰期,由于书画爱好者的需求、工商业的发达等原因,刺激造假兴盛。“第一个作伪高峰时期是南北朝时期,造假地主要集中在汴梁(今河南开封)。第二个高峰便是明末清初,造假地为苏州、淞(上海)一带,接着就是清末民国初和造假遍地开花的当今。”她讲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收藏热的兴起,刺激了作假的兴盛。
“关于造假,首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是旧做(即:后人仿前人)还是新做?是否门下弟子或好友代笔?是否统(全部)假?”针对代笔,杨丹霞讲起了清代中期、著名的“杨州八怪”郑板桥曾经造假,并写诗自嘲的事。在郑板桥一首《怀人绝句》诗句里,他曾经直言不讳地写道:“西园左笔寿门书,海内朋友索向余,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
诗中所写西园即高风翰,清代画家、书法家。寿门则为金农,是清代画家、书法家。二人与郑板桥均为友人,时常在一起写字作画。当二人相继去世后,一些好友纷纷向郑板桥索要他俩的遗作留念,当二人真迹已经全部送完后,仍有好友相继上门寻求字画。为了还人情债,无奈之下,郑板桥干脆自己仿作二人书画送人。没想到,就算自己仿作的画到最后也几乎全部被要个精光。事后,郑板桥以诗的形式将此事告白于天下,以此自嘲和嘲讽这些索求无度的索画人。
而在当下,也曾有一幅号称朗世宋的《平安春信图》进行拍卖,该画现场还被给出很高估价。不过,火眼金睛的专家们一看就给出结论:今人制假。一番调查之下得知,该幅赝品出自天津的一个造假集团。
宋高宗“真迹”实为明代人作伪
讲座中,杨丹霞说,要鉴定一幅字画的真伪需要抓住五个依据,分别是核对作品材质和装裱时代、查核作品反映的图像和文字时代性、核对作者的款和印章、考证题跋、鉴藏印章及作品流传经过等。
在杨丹霞看来,所谓的判别真伪,就是通过分析作品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逐层抽丝剥茧来进行判断。说到作伪的“功夫”,杨丹霞向听众展示一幅仿宋高宗的书法赝品。据称,这幅作伪的赝品曾被误以为是宋高宗真迹,而字画鉴定专家们却找到其中的多个漏洞,并判断该“赝品”是明代人作伪仿制的。
那么,专家是如何看出来的呢?“首先,这幅字画所用材质的暗纹为五爪龙。喜爱龙纹的朋友就会很清楚,五爪龙纹的出现恐怕不会早于明代。那么,一件南宋皇帝的作品上面怎么可能有明代才出现的纹样?”紧接着,专家们依据篆书的发展改变这一脉络,发现这篇篆书的字体并不是南宋时期篆书,而是明代中期至晚期的篆书书体。“从字画的材质到字体,从纸张本身到印章所用印泥的不同,所有证据都指向了明代。专家因此而判定,这是一幅明代人作伪宋高宗的画,也就是我们说的‘旧做’。”杨丹霞说,其实书画鉴定主要依靠鉴定者的目力来进行目鉴,而目鉴则需要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渐有所成。
听完整场讲座,到了观众互动环节时,一位大爷连说自己“茅塞顿开”,“前几天我还在街上看到有人卖《清明上河图》,说是祖传的,我还不晓得是真是假。今天听了这场讲座,我明白了,北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只有一幅,在故宫博物院。”
■如何收藏古书画:
培养兴趣,文史先行;虚心求教,多看展览;心有主见,选取关键;兼听则明,防备忽悠;不断学习,随时调整;保存妥善,有效利用。
■如何保存古书画:
1:千万不要用塑胶纸密封,应让纸张能够“呼吸”。
2:可使用天然樟脑防虫蛀,樟脑一定用纸包裹以防出油毁坏字画。
3:温度保持在摄氏15度上下。相对湿度保持在55%左右。
记者郑其摄影方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