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央视八套播毕的38集电视连续剧《地火》 ,是一部集故事精彩、人物个性突出于一体的近年来所见不多的好戏之一。 《地火》属于年代谍战剧,是火了好几年的类型剧。按说,谍战剧走到今天,乃是强弩之末,很难讨巧,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断难取得观众的共鸣。然而,这部剧却是由松到紧,从不经意到被吸引,以至幕幕惊心,集集不落,最终被它彻底征服。
故事的曲折惊险、跌宕起伏是电视剧《地火》的突出看点之一。中国影视作品要想征服观众,走向世界,就必须努力找寻和写好中国好故事。 《地火》的魅力,再次印证了此言不虚。 《地火》以高智商、强情节的方式讲述精彩越狱故事。狱中,东北军官兵、特高课间谍、青帮、土匪等多方势力鱼龙混杂,地上地下、狱里狱外,交叉上演了一场抗战史上最刺激、惊悚的越狱行动。剧中,我党身负重要使命的情报人员老康从苏联回国途中,由于叛徒出卖,与多名嫌犯一同被日军捕获进狱。为查出老康,日军派特工进狱密查,国民党派特工进狱刺杀,共产党派特工进狱营救,加之狱中军帮、山帮、青帮各怀心机,各路人马在狱中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战争,乃“中国版《越狱》 ” 。围绕营救老康这条主线,以共产党人黎仲明为首的营救力量,在监狱检察官许慧珊、监狱医生赵继先、青帮首领段玉才、国民党力行社骨干尚青城、域外共产党人刘书记、记者杨念等人,与凶横狡诈的日军特高科课长武忠一郎、岗村等魔鬼展开了斗智斗勇、针锋相对的殊死较量,最终以鱼死网破的悲壮结局,宣告营救行动的成功,奏响了一曲撼天动地的战斗悲歌。
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匠心独创,是《地火》的又一突出看点。剧中,朱亚文饰演的共产党人黎仲明,是一条秉持抗日信念为国家战斗的真汉子,有人质疑这样一位“高大全”角色会否有重蹈“文革”时“三突出”模式嫌疑,朱亚文表现得非常自信:“黎仲明对革命的信仰,这种纯粹的追求和理想是现代社会所缺少的。 ”事实证明,黎仲明在剧中的表现,还是比较自然、真实的。吕一饰演的杨念原本是一个有正义感、追求真理并爱慕黎仲明的大家闺秀,她不顾父亲的阻止,坚持追求进步,并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协助黎仲明完成救援计划。白一弘饰演杜连长,是一个思想简单、性格暴躁的一线部队指战员。为了掩护老康他们成功越狱,不惜以生命作代价,一人独占制高点,端起机枪与敌寇展开殊死一战,最终壮烈捐躯。其他监狱检察官许慧珊、监狱医生赵继先、盗墓老手边棍、叛徒华轩、日军岗村等人的刻画,也都有各自特点。
人物性格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之一,对电视剧创作当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黑格尔在《美学》中用辩证的观点,“从三方面来研究人物性格” ,探讨了人物性格的各种属性及相互关系,对我们进行电视剧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黑格尔认为,人物性格是“具备各种属性的整体” ,必须表现出“丰富性”和“多方面性” ,只有这样,它才是“完备”的或“完满”的。以电视剧《地火》为例,其中的大反派、演员炽龙饰演的反一号武忠一郎,正如编剧黄斌在其创作谈中所说,该角色是让他最费心的,因为在此人身上,不仅要折射出众多抗日人物的智慧和磨难,还要颠覆日寇在以往电视剧中“脸谱化”的形象,因而他把这个角色设计得性格极其复杂:武忠一郎既有日本军人凶残狡诈的一面,也有凡夫俗子温文尔雅的一面;此人精通中国文化,对古玩文物有相当研究……可以说他是一个看上去不像特务的特务、不像军人的军人,但骨子里又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日本军国主义顽固分子。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剧中,武忠一郎中了地下党的圈套,因日军特高科之间内讧而被上司撤职查办。此时,武忠一郎既为自己的“蒙冤”暗中嗟叹,又冥顽不化地继续效忠日本当局,强忍内心痛苦逃出日军监控,拼死追查神秘的地下党“老康” 。这种复杂的内心感受和性格组合,要传达给观众,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一点,炽龙做到了。在他的表演中,让人感到语言似乎是第二位的,更多是“潜台词”和“下意识” 。“潜台词”不是编剧在剧本中所能写出的,它是优秀的演员“悟”出来的。“潜台词”表达的,是角色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心理活动。“下意识”则是演员进入角色后,心灵“完全净化”的体现,这足以说明,演员炽龙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忘情投入。编剧、导演和演员共同打造的“武忠一郎” ,在我看来是对“十七年”电影《平原游击队》方化塑造的日本鬼子、号称“中国通”的松井的借鉴与超越。正如《平原游击队》中的主人公李向阳那句经典台词:“要想抓住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 ”因为有了武忠一郎,使得电视剧《地火》具有了一种真实、残酷、惊险、睿智的艺术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