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随着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家民委利用在民族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向世界五大洲派出了六十多个展演团组,让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对外交流的重点和亮点,扶持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笔者作为亲历者之一,现择其精要,介绍这一曲折而精彩的历程。
文化是最好的语言
国家民委的外事工作从一起步就定位为两条主线,一是在政治上对外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尽量消除西方社会在民族问题上对中国的偏见。二是开拓渠道,寻找机会,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搭桥铺路。
1989年7月,在国家民委的联系协调下,以贵州省民族歌舞团一行35人为主体组成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赴北美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分别在加拿大和美国演出两周。艺术团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当时,根据组委会的安排,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尔威斯银山养老院演出。养老院位于威尔威斯城郊,风景优美。该院共有117名老人,年龄最大者98岁。在演出结束并进行友好交流后,美方领队指着不远处的一幢楼说:“那里还住着一些老人,你们愿意去看看吗?”他告诉大家,美国养老院的老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时常或偶尔有亲友来探望的老人,一种是被子女送来后就再也没人来探望的老人。为避免那些从没有人来探望的老人触景伤情,养老院就给他们分别安排住处。
了解情况后,艺术团欣然同意前往。演出安排在楼外的院子里,老人们全部到场。看着演员们又唱又跳,老人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演出结束后,一位82岁的老人请工作人员代她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这首诗给笔者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你们精彩的表演,为这个寂寞的世界带来了欢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民委为推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破冰”,多批次派出访问、交流团,推动少数民族的对外交往。1990年,国家民委策划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民族歌舞团赴西欧诸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带着交流访问团乘火车横跨欧亚大陆去欧洲,这在国家民委历史上是第一次。笔者以国家民委外事司翻译的身份,随呼伦贝尔盟民族歌舞团一行30人,携带10多箱道具由满洲里直接出境,在前苏联境内乘火车,辗转前苏联、波兰、荷兰、瑞典、芬兰等5个国家,历时70余天。
在前苏联,歌舞团到赤塔城布利亚特自治大区为当地居民演出。当时演出场地的气氛非常火爆,剧场里连走道上都站满了人。每一个节目结束后,观众都给予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当最后一个集体舞《欢乐的布利亚特》结束时,观众的掌声如雷鸣一般,经久不息。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涌到后台的门口,拿着一束束小花献给演员,有的还要求签名并合影留念。看到这个情景,时任艺术团团长的王允庭激动地说:“看来文化是最好的语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有世界性。”
在荷兰,一周的演出完成之时,演员和寄住家庭的房东已难舍难分。很多房东和演员都哭成了泪人。最后,荷兰房东在车门口站成一排,和每一个团员拥抱告别。在瑞典,前来出席活动的中国大使唐龙斌感慨地说:“你们团的到来,让西方恢复中国形象的进程至少提前了两年,我代表大使馆感谢你们。”
慈善义演与商演共同推动文化交流
在国家民委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一步步推进,自1992年开始,外事活动明显增加。这一年,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随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访问马来西亚。
应马来西亚文化艺术旅游部邀请,国家民委选派了河北省沧州杂技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部分演员,组成中国民族艺术团前往交流。艺术团一行41人,于5月16日至6月23日赴马来西亚进行友好访问和慈善演出。艺术团先后在马来西亚9个城市演出了40余场,观众达35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演出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了马来西亚的残疾人福利事业、华人教育事业和文化基金事业。
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和感人的爱心,受到马来西亚官方和普通百姓的交口称赞,当地报界纷纷用“大饱眼福”、“遥远的梦忽现眼前”、“远渡重洋奉献爱心”等标题盛赞中国艺术家。艺术团的成功访演,为加强中马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马两国政府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就在这一时期,我们还开创了另外一种演出方式——商演。1993年,笔者访问比利时时,荷兰演出经纪人伯纳德找到笔者,希望每年邀请一个6人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家小组到荷兰和周边国家演出,主要是在音乐厅进行演出。国际国内旅费、访演期间的食宿行等各项费用都由他们负责。在我们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还能够把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推向国外市场,何乐而不为?合作很成功,我们陆续组派了新疆木卡姆艺术家小组、内蒙古哲里木盟艺术家小组、广西大歌艺术家小组、贵州少数民族艺术家小组、云南白族艺术家小组赴荷兰等国演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多彩中华”形成品牌优势
2003年,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团在中法文化年上大放异彩。中国民族服饰展演给法国乃至世界时装界一个大大的惊喜。每展示一款服饰,观众都惊叫不已,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站立鼓掌长达数分钟,久久不愿离去。法国服装界的大腕精英走上T型台,与演员握手、合影留念,不停地说:“太好了,中国的民族服饰也这样精彩、绚丽。”这也成为“多彩中华”走向世界的起点。
2011年,应美方邀请,国家民委组派 “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团赴美国访问演出,展演团在美国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市进行了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展演、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展、体验美国家庭、参观考察等一系列活动。此时,“多彩中华”已形成了特色和品牌。节目以民族服饰为主线,以叙事手法编排音乐舞蹈,构成了一部融民族服饰、声乐、器乐、舞蹈等为一体的“民族服饰情景剧”,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
“走进家庭”是2011“多彩中华”美国行的一个新举。11月11日至15日,48名展演团成员被安排住进23个美国家庭,与美国人同吃同住。在几天的“零距离”接触中,团员们为美国家庭做中国饭菜、收拾家务,还教唱中国歌曲....。.团员们与美国寄宿家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分开时不少人都流下了眼泪。
探索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途径和方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家民委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还积极配合了我国外交工作的大局和高层出访工作,在中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5年,应秘鲁第一夫人埃莲·卡尔普·德托莱多博士的邀请,国家民委和秘鲁总统府第一夫人办公室共同举办《中华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大型展览;2007年,应毛里求斯艺术与文化部和留尼旺岛华人社团联合会的邀请,国家民委代表团对毛里求斯和留尼旺(法属海外省)进行了友好访问;2011年,在中国老挝建交50周年之际,应老挝政府新闻文化部邀请,国家民委专门组派的“多彩中华——庆祝中老建交50周年艺术团”一行45人赴老挝,进行友好演出....。.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是为了让国外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它是一个长期发展、逐步积累的过程,我们也应在这一过程中稳步探索“走出去”的途径和方法。
在笔者看来,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科学规划、统筹、指导。“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决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尤其是需要国家文化部的大力支持,需要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二要坚持品牌效益,把有限的资金投到重点工程上来,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三要积极争取将国家民委的相关项目纳入国家对外文化交往的总盘子里。四要充分利用和调动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多组织自治州一级的文化团体出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同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和人民深入交流,起到“文化搭台,政府唱戏”的作用。五要发挥国家民委系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在有影响的国家举办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大型展览。六要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市场路子,争取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作者系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司副司长。题图为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在越南河内演出结束时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