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美术活动 >> 正文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专家组赴各地观摩指导

//m.zimplifyit.com 2014年08月04日11: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为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综合大展,全国美展的组织筹备工作可谓繁复。随着复评结果的逐渐公示和展览的日益临近,专家组赴各地观摩指导创作工作也于日前结束。进入8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各艺种展览将陆续亮相全国各展区,美术界五年一度的盛会将正式拉开帷幕。

  从5月26日赴天津始,截至7月18日到部队,由中国美协主席团、分党组成员带队,组织全国百余位专家,到各地进行了创作观摩和指导。每到一地,专家们不顾舟车劳顿,认真聆听作者的陈述,就题材的选择、画面的整体布局、绘画语言和色彩的准确运用、环境气氛的渲染、人物情绪的把握、作品意境的营造等专业问题,与作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之后再集中座谈,专家们根据观摩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希望作者们通过典型的案例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由此得到启发,对今后的创作得到有益的启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在对部分天津画家创作的中国画作品点评时说,中国画的创作,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当代气息,反映时代特征。“我们倡导画家要深入生活,就是要熟悉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了解人民都在想些什么,并对所描绘的主体,包括人物和自然等,都要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力求准确。”他说。

  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吴长江表示,专家组工作的意义不仅是对作品进行观摩指导,了解整体创作情况,还要帮助各地推进各方面工作,为大家加油鼓劲。他指出,5年来中国美术发展迅猛,观众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办好全国美展是一个大课题,中国美协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如履薄冰,通过多次调研,不断完善各项工作部署。他同时澄清了一些创作者的理解误区,全国美展并不总是宏大叙事,而是5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汇总,是不同艺术主题、风格、样式的集中展现,更可贵的是那些表现普通人的情感、打动人的作品。一件成功的绘画作品,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龙瑞指出,参加全国美展作品的创作主题非常重要,但创作不应该是事件、情节的简单说明。现在艺术家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意境意味不足。版画家广军也谈到艺术创作的主题需要深化、拓展的问题,要借内容来表现自己的内心,如果总是拼命把技巧弄到板子上,反而妨碍了主题的表达。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建议艺术家对画作再加工,画面不要“太杂”,“功夫不要用得太过,该重点的地方不够集中”,“在画面上要大量裁减,实现单纯,才可能走向形式感,走向高雅。”

  理论家刘曦林提出要端正对全国美展的态度,应该以平常心画画,把艺术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到了举办全国美展时,把五年间最好的一张画拿出来就可以了。油画家孙为民感受到大家创作的热情和交流的激情,他谈到当前油画界样式化和概念化的问题,不少写实油画是照片和图片的拼贴,他提醒艺术家对此要保持警觉。

  中国美协顾问、西安美院名誉院长刘文西作为学术带头人,多年来坚持深入生活,将陕北人的形象刻画升华为新中国的艺术典型。八旬高龄的他仍有旺盛的创作生命力,提交了两幅新作,夫人陈光健教授也有新作,一并参加本届展览的选拔,非常令人感动。他表示,美院以教学为主,但创作也是教学的一部分,老师要以创作实践和艺术实践启发学生,教得好的老师首先自己要画得好,要画得好就要深入生活。他还说:“我是感觉到越画越难,而不是越画越成熟、越画越熟练。创作有一个时代性,参加全国美展不是为了获奖,而是我们思考创作的一个全过程,是发现存在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据了解,中国美协在各地市区美协的积极配合下,每到一地都征集作品观摩,并召集创作者到现场与专家交流,有些在外地进修的作者还纷纷赶回参加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家组成员大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创作任务,仍欣然接受中国美协的委托,平均两天辗转一个省份对作品进行观摩指导,面对基层的创作者不厌其烦,倾囊而授。通过深入地沟通和交流,反思创作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尽全力办好全国美展,展示和推出五年来最优秀的作品和人才,这成为所有参与者的最大共识。(杨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