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民族艺术表演人才又面临断层

//m.zimplifyit.com 2014年08月04日11:27 来源:中国艺术报 郭青剑

  “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表演艺术的断层,那是因为文革造成了人才断层,于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下大力气重新培养一大批新的表演艺术人才,这批人现在就活跃在舞台上,他们基本都是上世纪80年代培养出来的。可是今天我们又面临一个断层,这个断层的原因比原来更复杂,解决起来更困难。 ”在7月29日举行的以“传承与飞跃——青年文化艺术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高峰论坛上,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直言当前民族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困境,引起与会者共鸣。在他看来,除了院团的体制、市场的萎缩等显性原因外,整个社会的价值错位和来自业界的理论误导等方面的因素,对造成目前这一困境有着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价值错位: “整个社会对民族艺术的认知有严重的错误”

  每年招生的时候,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都有无数的考生报考。 “要说,我是羡慕的。 ”傅谨说,羡慕的原因是相比之下,现在各个民族艺术表演机构都面临生源短缺的问题, “这个短缺不是一般的严重,是非常的严重。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愿意来学习民族艺术的人,跟上世纪八十年代比不多,跟六十、五十,以及四十、三十年代比,真的不多” 。傅谨认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觉得学民族艺术没有前途,“但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民族艺术的认知有严重的错误” 。

  傅谨解释说,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自己的民族艺术在世界上是落后的,是陈旧的、腐朽的、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在美学上是将要被淘汰的;相反,许多人觉得西方的东西比较新,比较有前途。尽管歌剧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不觉得它土。而同样有几百年历史的京剧,却觉得它土。这种价值观念的错位非常深刻地影响到了整个社会。“在这种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会觉得选择学习民族艺术,比起选择交响乐,比起选择歌剧、芭蕾等,看起来显得不那么有前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社会上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大部分是小提琴、钢琴、油画、西方舞蹈等,民族艺术方面的很少。 ”傅谨认为,重西方的艺术,轻本国的艺术,这种倾向是现在的民族艺术欠缺青年人才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个大环境对我们这些从事民族艺术的人来说,压力非常非常大” 。

  近十年来,这一情况有所改观。傅谨表示,现在整个社会对民族艺术越来越重视,民族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慢慢转向正面,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这个好的趋势要转化为我们人才培养的趋势,还需要一个阶段。我坚信这个现象会慢慢改变。 ”

  理论误导: “没有传统和技术,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我们对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当然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传统的忽视,另一个是对技术的忽视。 ”傅谨说。

  傅谨认为,我们的艺术理论,深受西方浪漫思潮的影响,比较多去强调人的创造性、想象力、灵感,等等,可是不够重视对传统的继承,也不够重视技术的训练。“我们甚至对技术训练有很多奇怪的说法,说你技术练得再好,也只不过是匠人。那么请问,你连匠人都做不到,怎么当艺术家?所有艺术家都是在匠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然而,我们这个时代就是鼓励大家去耍小聪明的时代,我们觉得点子决定一切。你可以有很多很多点子,但是真正困难的是你把点子变成实际的东西,而你把点子变成实际的东西是要具有实际的能力的,这时候一定需要专业的技巧。 ”

  一些青年表演艺术人才,正是在错误的理论导向下,忽视了艰苦的技术训练,忽视了对传统的营养的吸取,变成了没有后发力的人,他的路就注定走不长。傅谨表示,这些人只能靠偶然的小聪明,像礼花一样,嘣地一下,短暂绚烂后就消失。 “我们的艺术理论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指导和支撑,能不能告诉他们去重视传统,能不能告诉他们去艰苦训练?因为没有传统、没有技术,他永远不可能成为这一行里真正的艺术家。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