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广西柳州:网络山歌唱出新力量

//m.zimplifyit.com 2014年08月18日10: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龙潭社区真热闹,网络歌赛掀高潮;歌坛后勤我来管,三嫂为你送夜宵。”近日,在“柳州音乐网”论坛“赶歌圩”板块上,一首首由当地群众自编自创的山歌拉开了广西柳州鱼峰区大龙潭社区第三届网络山歌擂台赛的序幕。网名为“三嫂”的大龙潭社区党委副书记邬卫红也以一首开台歌加入了擂台赛。

  截至目前,网络歌圩上已经“垒起”了750余首参赛作品,参赛歌手包括公务员、个体户等各行各业的山歌爱好者,其中不乏来自湖南、江苏等省外的爱好者慕名参与,本次擂台赛将持续至11月底。

  作为大龙潭社区网络歌圩的管理人员和创始人之一,这些日子,邬卫红忙上忙下,制定对歌主题、管理论坛、联系评委……虽然忙,但看到日渐红火的“歌圩”,邬卫红感到很欣慰。

  网络歌圩逐渐形成

  柳州山歌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赶歌圩、唱山歌”是柳州群众基础非常深厚的一项文化活动,大龙潭社区更是以人人都爱唱山歌而闻名。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赶歌圩唱山歌的形式对于年轻人而言已不具有吸引力。2009年,在柳州当地一个网络论坛里,一位网友贴出一个山歌比赛的帖子,有位网友将帖子中身着民族服装的男选手调侃为“公三姐”,当时的版主“草根”看到后跟帖感叹:“大赛现场白发多,传承文化难几何;不怪3楼‘公三姐’,娃仔不会唱山歌!”随之,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撰写山歌歌词来表达对文化传承的看法,就这样,一个网络上的虚拟“歌圩”初具雏形,每天都有山歌爱好者在论坛上发表山歌歌词,热闹至极。

  看到这一现象,邬卫红想可以好好利用网络的传播渠道来宣传柳州的山歌文化。于是她注册了一个名为“三嫂”的账号,和大龙潭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对网络歌圩进行引导,每月制定不同的对歌主题,还邀请了柳州市山歌协会和研究山歌文化的专家对帖子里的山歌进行点评。2010年,在邬卫红等人的管理下,网络歌圩积累了一定的人气。于是邬卫红和网友一起商量,举办了第一届网络山歌擂台赛。从当年7月到12月底,首届擂台赛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和参与,大家在一个平台上晒歌词、比智慧,共有3000多首山歌亮相擂台赛。

  吸引新歌手,不忘老歌王

  随着首届擂台赛的一炮而红,大龙潭网络歌圩的名气越来越响,除了大龙潭社区的网友,柳州、来宾、河池甚至省外的山歌网友也纷纷加入。与此同时,网络歌圩也让许多“羞于开口”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山歌、学唱山歌。“跟现实生活中的歌圩不同,网络歌圩里聚集了很多热爱山歌的‘70后’和‘80后’,时髦的网络歌圩让柳州的歌圩文化走得更远,让人们的网络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

  一位来自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年轻小伙子“湘西剑客”曾在去年的农历“三月三”参加了柳州的壮家歌圩活动,这次听说大龙潭社区举行网络歌圩擂台赛,开赛不久就很积极地参与进来,迄今他已在歌圩上发表了45首山歌。他用诙谐幽默的歌词描述了湘西土家族的文化习俗,吸引了不少柳州本地山歌手的“对垒”,是本届比赛中迅速蹿红的一匹黑马。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山歌、学唱山歌,每届网络山歌擂台赛还面向青少年评选1至3名新歌手奖,更开设园丁奖以鼓励培育新人的老师。“春雨蒙蒙三月里,我撑小伞赶歌墟;别看我们年纪小,非遗传唱我积极。”“山歌娃娃”成了柳州山歌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网络歌圩除吸引了许多新鲜血液加入外,今年邬卫红还邀请了一些资深的“老歌王”们友情助阵,提高歌圩的知名度。“由于很多歌王不会上网,所以我们还为他们配备了一些网络助手,帮他们把歌词传到网上。”邬卫红说。

  网络山歌唱出的新力量

  经过网络歌圩的不断发展,论坛里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经典山歌。2010年底,邬卫红和网络歌圩的骨干们根据帖子中发布的山歌编排了一台情景剧《网络山歌牵红线》,讲述了一个台湾老兵在网络歌圩里通过对歌找回了失散多年的爱人的故事。2011年,该情景剧还参加了柳州市首届网络春晚的海选,感人的情节和一首首动人的山歌受到了网络歌友的喜爱。

  网络歌圩除了促进柳州山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外,还带动了大龙潭社区的工作。比如,配合各时期的宣传重点,邬卫红会制定不同的山歌主题发起网络讨论,用这种最接地气的方法让社区居民们快速获取信息。此外,邬卫红还定期发动群众利用山歌亲和、俏皮的俚俗智慧,化解社区纠纷。邬卫红说,有了网络歌圩的民生“和”唱,如今再化解一些邻里矛盾、子女教育、赡养纠纷等难题,调解员们都觉得简单了许多。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