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摄影报道 >> 正文
“这位老人以他特有的认真、执著,为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向顾棣致敬。 ” 8月18日下午,北京广安门内中国摄影画廊,“顾棣从影70周年特别展”现场,来自河北的观众崔晓静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当天,由中国摄协和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主办的“顾棣从影70周年特别展”在中国摄影画廊开幕。按照历史顺序,展览分别收录了顾棣从影70年来的70张摄影作品和70张生平照片。此外,大量珍贵且从未公开的资料也一并展出,包括顾棣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从未间断的日记,个人收藏的红色摄影文献史料、画册、老照片等。这些资料,带给观众的,正如崔晓静所言,有震撼,更有敬意。
顾棣1929年生于河北阜平, 1940年2月投身革命, 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参加八路军,随即到晋察冀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队师从沙飞、石少华等学习摄影,步入中国革命摄影队伍。后又接受郑景康、吴印咸的传授。他先后在晋察冀画报社、华北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从事暗室、通联、摄影档案工作, 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58年,顾棣转业到山西继续从事摄影及文化出版工作, 1989年离休。
“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 ”在展览现场, 85岁的顾棣老人向前来观展的来宾和观众介绍。1946年6月,他从沙飞手里接过数万张八年抗战的摄影底片,冒着生命危险,和战友一起实践了沙飞提出的“人在胶片在,誓与胶片共存亡”的誓言。这批从战火中保存下来的底片,让顾棣收获了“中国革命当之无愧的摄影历史档案的保护神和记录人”的称号,这也是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对顾棣的高度评价。当天,她代表中国摄协向顾棣送上了一大捧鲜花,表达中国摄影界对老人的敬意和祝福。
顾棣的摄影始于1944年11月29日。当天,他为母亲拍摄了一张照片,这也是他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从那时起,他持续拍摄70年,发表作品6500余幅。他的作品贯穿了他所经历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漫长岁月,成为一部以个人视角观看,系统见证战争岁月、社会发展与家国情怀的重要视觉文献。同时,顾棣个人收藏的一大批红色摄影文献史料、画册、老照片等,诸如1942年3月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时事专刊目录、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的《抗战中的八路军》 、 1940年阜平县长马叔乾当选边区参议员时接受献花的照片等,也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顾棣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从未间断地坚持写日记。在展览现场,他历时70余年的日记,共385本(其中1941年、 1943年学习、工作笔记为残本)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顾棣还著有《中国解放区摄影史略》 《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 《崇高美的历史再现》 《中国摄影史(1937 - 1949年) 》 《沙飞纪念集》 《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上、下) 》等。据悉,除了现场观展,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同期开通了展览的网络版,涵盖了此次展览的相关内容,网友可在线观看。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主任向云驹当天在现场展示了网上展览的内容。据他透露,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还将推出顾棣的数字艺术馆。
顾棣以其卓越的摄影成就,于2012年获得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当天,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也特意到场,代表文艺界向顾棣送上了祝福的蛋糕,向他70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今年是我入党、参军、从事摄影70周年。但这个展览是一个综合性的,不完全是我个人的。 ”顾棣谦虚地表示。他说,他之所以能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靠的是5点:爱国、爱党、敬业、勤奋、沙飞精神。巧合的是, 65年前,顾棣随军队从广安门进入北平;今天,在位于广安门内的中国摄影画廊为他举办展览,这也是他对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一份贺礼,是他对“爱国”最好的诠释。 “这个展览让我至少增寿5年” ,顾棣兴奋地说。他表示,利用这5年及更长的时间,他还计划为自己钟爱的摄影事业做更多的工作。继续整理五六十万字的文字、筹备建设《晋察冀画报》纪念馆……他掰着指头细数着自己的计划,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完全不像已经85岁的老人,令现场所有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