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何俊华:艺术家无须和别人攀比

//m.zimplifyit.com 2014年08月25日11: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宗和
 风正扬帆(国画)  136×68厘米  何俊华 风正扬帆(国画) 136×68厘米 何俊华

  何俊华为人很有特点,几十年的人生道路中,有过许许多多外人看起来的好机会,他却选择放弃,继续做一个艺术的追求者;他做事更有特色,不仅身兼广东省青年美术家的领军人,更发起成立“广东省关爱艺术家公益促进会”,希望全社会都能尊重艺术家,都来关爱艺术家。

  何俊华的画作大致可以分为红色山水、水墨山水、青绿山水。原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评价何俊华的艺术特点:“以大笔渲染与率性勾勒相结合,在整体中力求变化,气象雄伟又不失细腻温雅,自觉追求共性与个性、客观与主观有机结合,开始呈现出一种脱胎换骨的飞跃。”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认为何俊华作品“在峻峭的山形结构的披麻皴中,辅以一种灵动而温情滋润的墨气”。

  最大追求是成为画家

  何俊华生于1962年,五六岁前生活在省直机关大院里。少年时期,“文革”开始,家庭被冲击,何俊华随母亲回到了侨乡开平。他也像当年的放牛娃王冕学画荷花般,随手拿了树枝,蘸上河水,便画岸边吃草的牛、水中嬉戏的鸭子。那段乡村岁月,成为他日后美好的回忆。

  再回到广州,他考上了广州二中,语文成绩优异,只是乡下时光荒废的英语让他显得较为吃力,高考时和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而转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尽管如此,何俊华仍非常感谢一直以来帮助他的老师,除了陈金章、刘斯奋、林墉、王玉珏、许钦松等之外,20多年前黎雄才、关山月等都直接指导过他,从这些师长身上,他学到的不仅是技术,而且还有人格上更宝贵的东西。

  为生计和帮补家用,何俊华曾经远走他乡帮助一些大型楼盘设计、绘图,靠微薄的收入照料亲人。他相信,每个艺术家都必须面对这种或那种困难,逃避不了现实问题。真正步入人生的顺途,是在2004年左右,他调入广东青年画院任秘书长,开始获奖、得到社会专业团体和收藏界的承认,期间足足等了40年。

  他坦率地说:“有人想做工程师、医生、宇航员,我的最大追求就是成为画家。”

  希望以名山大川感染人

  何俊华的画重写生,尤以“长江系列”为人称道。广东画画的人很多,各种题材都有人尝试,但一直以来画家较少有专题性的深入创作,如长江、九寨沟等名山大川,就更少有粤人进行专题性探讨和描绘。

  何俊华却坚持走出去,他说:“其他画家有工作、家庭,迫不得已放弃远行。我在这方面相比别人受的苦多些,结婚也比较晚,30岁前长期在外写生。”从1982年至今,他先后到长江三峡30多次。哪怕去了不画画,看江水的奔腾、听水的声音、看峡江上白云的飘渺也是一种境界享受和陶冶。大自然的变幻,对他的艺术人生启迪良多。

  “红色山水”是何俊华于2004年步入艺术顺途后的主要探索性作品,这些画面以浓重的红色彩墨挥洒,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水墨山水是传统艺术中最高雅的艺术,相比于色彩,当单一的墨色变化出浓、淡、干、湿,那是从平凡中变出不平凡,如果不具有相当功力,是走不出一片天地来的。我在水墨领域探索多年,现在才有了一点门道。”何俊华说。

  “我笔下的山水大多是中国的名山大川,所描绘的场面也属于沉雄大度一路。因为我总想把祖国描绘得宏伟,亦希望以此来强调国粹文化。”有评论指出,何俊华的作品不仅有着对仁山智水的赞美,更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何俊华在创作之余,坚持文学方面的阅读。唐诗宋词、当代小说看,电视也看,还关心时事政治。何俊华认为,艺术之路很长,无须急于求成,无须和别人攀比,只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对艺术的无限向往,艺术的胜利之门最终会向你打开。虽然路途很艰辛、寂寞,但是贵在坚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