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回望傅山”,不仅仅是一次展览

//m.zimplifyit.com 2014年09月01日11: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没有借助其他机构的名义,没有拨款支持或企业赞助,也就没有一连串的承办和协办单位。2014年8月23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和中国美术传媒网承办的“回望傅山——十二家书法展”在位于北京国粹苑的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开幕,一个纯粹而务实的学术展令人欣喜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书画院院长何东君,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徐锡澄,中国书协副主席胡抗美,中国书协原副秘书长白煦,《美术观察》杂志主编李一,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施安昌,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荣宝斋出版社副总编辑崔伟,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柴天麟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为12位书法家颁发了参展证书。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赵忱主持开幕式。

  此次展览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第一个书法专题展,在宣传推广上采用了多种新媒体手段。在开展前半个月,展览宣传片便在中国美术传媒网陆续播放,还利用微信、微博等即时发送展览信息,并通过其他重要艺术媒体发布展讯。专门为此次展览制作的宣传片在开幕现场循环播放,成为开幕式上一大亮点。

  开幕式后还举办了展览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傅山的学问志节、傅山书艺对当代书坛的影响、展出作品的风格特点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为何要“回望傅山”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太原人,通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兼工书画篆刻,并在内科、妇科、儿科、外科方面有极高造诣。傅山是明末清初声名最响的一位草书大师,尤以书学理论“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影响深远。

  此次展览旨在纪念傅山逝世330周年,遴选了12位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山西籍书法家:陈巨锁、殷宪、田树苌、贾起家、刘锁祥、吕书庆、张晓东、刘文哲、吴高歌、解小青、白景峰、白锐,反映了“书坛晋军”的雄厚实力和独特风采,也展现了傅山书法艺术对他们或显或隐的影响。

  为保证展览的学术性和高品质,承办方在征稿伊始便和参展书家达成一致意见,即力避当下书法展览只顾形式不顾内容之弊,每位书家皆以性情和见识入书,多以自作诗文、联语的形式来表达对傅山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本次展览展出作品为参展书家近年精品力作,书体涉真草隶篆,形式则有条幅、中堂、对联、条屏、扇面等,内容包括书家咏傅山的自作诗文、录傅山诗词选萃以及各类书法新作,体现出展览的学术性和思想性。

  为何要“回望傅山”,参展书法家和展览策划人都有自己的阐释。参展书家之一、来自大同的学者殷宪表示:“傅山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崇高地位的书法大师,但是现在对傅山的研究还不够,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够。三晋、太原有傅山,是山西省和晋阳的骄傲。骄傲和荣耀之后,还应当有点什么,研究是一个方面,弘扬是一个方面。可以说,两个方面都还不够。今日晋省诸人,同步调地转颈回望,但愿能在这两方面都能有大幅的引申。”

  参展书家之一、中国书协理事白景峰在为展览而写的《回望傅山》作品中写道:“站在千年书史看,傅山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草书大师。站在今天书坛看,傅山穿越300多年时空隧道,他依然是今天中国书坛创新的精神领袖。”

  展览策划人、《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副主编续鸿明说,策划“回望傅山”展览,并非提倡亦步亦趋临写傅山,而侧重于领悟、学习傅山的精神,传承傅山的文脉、书魂。在书法逐渐转型为一种视觉艺术、“书法家”已然成为小圈子化的专门家、书法界丧失了和人文学术界的对话能力、“怎么写”远比“写什么”更重要的当下,回望傅山,阅读傅山,尤有现实意义。今人可以从傅山的精神遗产中汲取一些营养,得到一些启迪。

  《美术观察》主编李一称“这是一个媒体策划的、有地域色彩的、有学术主题的书法展”。荣宝斋出版社副总编辑崔伟认为此次展览“具有非常明确的学术指向性”。中国书协学术委员黄君则表示此次展览与众不同:“这个展览更有文化的内涵,策展方将傅山在中国书法史上几个重要的方面加以张扬,比如对‘四宁四毋’的创新精神、傅山跟文化的关系、傅山在中国草书史上的地位等,参展书家都能够在不同的方向继承先贤的遗志,传承一种文化的精神。”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姜寿田也认可这次展览是一个很有高度和思想性的展览,“山西书法界在经过迷茫和徘徊之后,终于在思想上找到了一个切入口,用傅山的精神作为切入点,来回溯山西书法,这个切入点是非常好的。”

  传承傅山文脉书魂

  此次展览汇集的12位书家,有负有盛名的书法家和学者,也有高校书法教授、书法学博士后、美学博士。如被杨仁恺赞叹“为今日书法开辟一种新途径”的陈巨锁;于北朝历史尤其是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精深研究的殷宪;以行草、隶、魏见长,风格雄健豪放的田树苌;于“二王”有深入研究并著有多册书法作品集的贾起家;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入室弟子、太原师范学院中国书法史论与艺术研究所所长刘锁祥等,无一不是浸淫书艺多年,且有着扎实的理论修养和丰沛的创作才情。其他如吕书庆、张晓东、刘文哲、吴高歌、解小青、白景峰、白锐,也是活跃于京华的优秀书法家。

  由展览而带动书坛对傅山及其文化精神、书法成就进行重溯和回望,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姜寿田认为傅山是中国草书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延续了中国大草的道统,而且将大草推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傅山之后,草书、狂草已经成为绝响。”中国书协原秘书长白煦认为“傅山的东西还是本真、豪放的东西更多,少了一些拘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对近期某杂志刊登的一篇贬低傅山的文章提出反驳:“傅山不只是奇人,还是一个正人,一个君子,一个士大夫的代表。我觉得后人不能以今人的时代来感受和妄议前贤。如果对傅山这样的人,从人品的角度都有质疑的话,那我不知道中华文明几千年,我们要崇拜什么样的人。”

  续鸿明在展览前言《传承傅山文脉书魂》中写道:傅山的书魂如果用一个字描述就是“真”,他的书法固然有奇、拙、狂、丑的一面,但无不是他真性情的流露。他作字讲究一笔一画,但更注重个性宣泄,并把真性情发挥到了极致。傅山的文脉如果用一个字描述就是“博”,他不是那种“十日一笔,月数丸墨。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赵壹《非草书》)的职业书家,而首先是一位博学多能、忧患时世的学问家、士人。他最杰出之处,在于其特立独行的人格和光照千古的气节。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的点评犀利独到,直陈作品优劣,迥然于很多研讨会浮夸风盛行、鲜有真知灼见的套路,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梅墨生谈到书法不应该过分强调形式感,而应注重内在意蕴。“不能把视觉的冲击力作为书法的唯一追求,书法是要有视觉感的,但是这不是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唯一的修为应该是看到心性气质,看到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象的物化。”

  黄君直言,现在很多书法家的作品,已经被唐诗宋词格式化了,艺术家身处当下,很多精神状态和思想内涵需要用新的文字来加以表述。这次展览当中一些书家采用了山西本地人写的诗词,还有不少是自己写的诗词、对联,这更能表现出一个书法家他所要表达的特殊文化内涵,这是需要大力提倡的。书法家如果不重视当下的文化,那书法将会失去很多生命的支撑,减少很多文化根源的东西。

  参展书家之一、德高望重的陈巨锁先生在展览开幕前夕寄达的信中说:“近来牙痛难耐,艰于进食,展览开幕式便不能参加,深感遗憾和抱歉,请代为转达对各位书友的问候,并向所邀研讨会的各位专家致意和感谢,祝展览圆满成功。”两页信笺,一份诚恳。再打开印制精美的《回望傅山——十二家书法展作品集》,翻阅这些凝聚着书家灵感和精神的书作,细细品读其间的文字,自会感受到傅山那绵绵的气韵和遗风。记者  梁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