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塞纳河畔水墨香

//m.zimplifyit.com 2014年09月08日10:24 来源:人民日报 李 琰
高醇芳在北京举行的“塞纳河畔的水墨情”画展开幕式上。
高醇芳在北京举行的“塞纳河畔的水墨情”画展开幕式上。


  她是将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到巴黎演出的第一人;她是将中国芭蕾舞演员介绍到法国参赛并获大奖的第一人;她在巴黎生活30多年,向一批洋弟子传授中国水墨技法;她不畏困难,扶持巴黎中国电影节走过十个年头。她就是高醇芳,一位旅法华裔画家。她用画笔激起欧洲人对中国画的向往,让中华文化美名远扬。仲夏时节,高醇芳带着十几位洋弟子的作品来到中国,在北京举行“塞纳河畔的水墨情——高醇芳师生中国画展”,我有幸在现场感受了她数十年如一日传播中国文化的艰辛和执着。

  把真正的中国画带出去

  高醇芳的父亲高士愚在新中国成立前是重庆的一位纺织工业家,1934年去英国利兹大学留学。4年后,他带着英国妻子学成回国,此时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从重庆到上海,高士愚夫妇与宋庆龄结下深厚的友谊,并成为“保卫中国同盟”的骨干,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贡献。

  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高醇芳多方面才艺,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对中国传统绘画情有独钟。6岁时,她的绘画《小白兔》和《修路图》参加了北京全国儿童画展和日本东京国际儿童画展。高中毕业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她的绘画梦破碎,成为上海一家纺织厂的女工。

  1973年,在高醇芳与母亲移居海外前夕,经人介绍,她拜师著名国画家鲍亚晖女士,开始对花鸟、人物、山水等国画经典苦心研习,那一山一水、一花一鸟,无闺阁萎靡之气,有传神精气之韵。她曾这样想:“也许我再也没有回国学画的机会,所以我要把真正的中国画带出去。”

  在香港生活两年后,1975年6月,高醇芳有了前往法国学习绘画的机会。

  大美美于心,小美美于形。高醇芳将对传统艺术的追求,对祖籍国文化的景仰,全部倾注在笔端。因有谢稚柳、徐邦达、朱屺瞻、程十发、李可染、刘海粟等大师的一一指点,聪慧勤奋的高醇芳国画和书法技艺突飞猛进。

  在艺术之都赢得美誉

  法国文化部国家文化资产总监戴浩石,以他40多年与中国及亚洲艺术打交道的经验,对高醇芳的作品作出这样的评价:“高醇芳的作品成为敞开昨天、今天、一贯的中国之窗,为我们揭开的是另一种民族精华,更富有感情又更为基本。”

  的确,画风纯正、工笔娴熟,既有泼墨山水的舒朗大气,也有“牡丹芭蕾”动静结合的柔美,更有小猫窥鱼的谐趣可掬,高醇芳将中国文人画的“寄情”与“托兴”运用得自然而充分,让法国民众不得不折服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1977年起,高醇芳便在巴黎及法国各地博物馆、市政厅、文化中心、画廊举行个人展及师生展,至今已举办40多场。

  一位画家,来到巴黎不学油画,继续钻研中国画,这是何种定力和勇气;没有拜师法国老师,却有不少法国人慕名上门习书法、学国画,这是何等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塞纳河右岸的铁塔街38号,一间普通的民宅里,师生共同浇灌的艺术之花已绽放三十余载。“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自己的风格、流派,国画和油画各有其美,但是传承国画传统艺术,我觉得是一种责任。”尽管已经加入法国籍,高醇芳一天也没有停下传播中国文化的笔墨。她的弟子中,有六七十岁的老妪,也有公务繁忙的官员,还有摩纳哥已故王妃格蕾丝·凯利,高醇芳的洋弟子可谓桃李遍天下。

  “中国传统书画对我来说,是打开中国文化之门的钥匙。它超越了美学,是走向了解神秘而复杂世界的入门途径。感谢高醇芳老师,它让我从中国画中看到了艺术的本质精华。绘画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这是年过花甲的法国学生俞个薇在2008年5月来华的作品展上的肺腑之言,彼时她已跟高醇芳学画5年,她的话代表了120多位“洋弟子”对高醇芳美好品德和精湛画艺的赞赏和敬佩。

  巴黎是艺术之都,更是绘画大师云集的圣地。高醇芳孤军奋战,在世界艺术之都为国画赢得一席之地,为西方人打开一扇理解和欣赏东方艺术之美的窗户。专门出版世界级绘画大师作品的法国阿藏出版社,将高醇芳的作品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刊登在同一页介绍。同时,出版社从2003年以来连续将高醇芳的《猫》等绘画作品制成明信片、贺卡、画片以及印有英、法、德、西4种语言的挂历,清新淡雅的中国画借此走进了法国的千家万户。

  做中法文化长河摆渡人

  在传播中国文化的道路上,高醇芳始终不畏艰难,砥砺前行。1984年,她在巴黎创立了法中文化协会。凭着对传播中国文化的执着信念,她克服种种困难,在法国举办了无数次绘画书法专题讲座、艺术表演、电影展映活动,将中国的书画、文学、音乐、舞蹈、杂技、雕塑、烹饪等源源不断地介绍给法国民众。法国、西班牙、荷兰、摩洛哥等国家电视台、电台也多次请她去做中国文化专题节目的嘉宾。

  “每次布展我都会亲力亲为。你瞧,这些画框,这些装裱都是我自己做的,这能省不少钱呢。”看着眼前这位国画大师,不仅有气质如兰的高雅,也有拍案决断的干练。“其实比起筹办电影节的辛苦,这算不了什么。”为了更好地让西方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让中国电影艺术融入世界,2004年高醇芳创办了巴黎中国电影节。

  没有经费、没有院线放映,没有海报宣传,更不知上座率几何,“这是极大的挑战,但它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事情,我必须竭尽全力。”因为巴黎中国电影节,法国观众认识了中国电影先驱孙瑜、孙明经;欣赏到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陆川的才华;喜欢上章子怡的从容大气、周迅的古灵精怪。今年11月,第九届巴黎中国电影节的大幕又将在塞纳河畔开启,这也是为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献上的贺礼。

  是什么精神支撑高醇芳不知疲倦、不求回报地甘做中法文化长河中的摆渡人?“我总想起宋庆龄阿姨给我的无限关爱和支持,她在每一封信中都鼓励和赞赏我在巴黎取得的进步,为我在法国弘扬中国文化感到高兴。这对我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回忆起和宋庆龄亲如家人的往来,高醇芳无比怀念和自豪。“文化没有国界,文化人走到哪里,就把文化带到哪里。”对于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高醇芳总是很谦逊。

  对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遇到的问题,高醇芳希望加大对外翻译工作力度。“文化交流首先是语言上的顺畅沟通。而像电影节这么好的项目,应该有机制和战略规划来保证它走得更长久、更有规模。”高醇芳一直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更多人参与和关注中国文化,才能使它在世界文化之林昂然挺立。

  画展上,高醇芳的两幅自画像吸引了我:一幅画中一只蚂蚁拖着一根有稻粒的稻草,另一幅画中蚂蚁拖的稻草没有稻粒。她说:“来法数十年,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四处奔波,颇有蚂蚁奋力拖物之感,有可能拖草一根徒劳无益,也或有搬穗一棵因劳得果。”

  2000年,巴黎市长授予高醇芳市政府金质大奖章;2001年,法国授予她政府学术教育骑士勋章;2012年,中国广电总局授予她中国电影优秀推广人荣誉奖;2013年,她当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中国的金枝玉叶、法兰西的文艺骑士,她像风中玫瑰,宁静、坚韧,在塞纳河畔铿锵绽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