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刘永斌:有生之年把土家“啰儿调”传承下去

//m.zimplifyit.com 2014年10月17日10:58 来源:中国民族报 黄玉才
刘永斌(右)在劳作之时也不忘唱一曲土家“啰儿调”。资料图片刘永斌(右)在劳作之时也不忘唱一曲土家“啰儿调”。资料图片

  近年来,重庆市石柱县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啰儿调”传承人、农民歌王刘永斌,总是带领“刘家班”到该县各乡“赶场”,为农民们演唱自编的土家“啰儿调”,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这位闻名巴渝大地的农民歌王,对土家民歌情有独钟,传唱土家“啰儿调”60余年,而他的理想,就是用其一生,将这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啰儿调”唱出土家人的情怀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啰儿啷啰),挑起扁担(啷啷扯,哐扯),上山岗(啰儿,啷啰)……”说起重庆石柱土家“啰儿调”,可能多数人不了解,但说到“啰儿调”的代表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大家耳熟能详。

  “啰儿调”是在重庆石柱县孕育、传唱、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形式,是从大山里飘出来的民歌。“啰儿调”传唱地区在石柱全境,主要以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周边的黄水镇、冷水镇、枫木乡、沙子镇、中益乡、马武镇等山区土家山寨为主。

  顾名思义,“啰儿调”民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有衬腔(音乐术语,即语气词的曲调)“啰儿”。“啰儿调”音随地方方言字音,临场发挥,即兴填词,其内容丰富、表达灵活、语言诙谐,具有浓郁的土家民族文化特色。歌词以七字为主,保留了唐代“竹枝词”的遗风,衬腔的位置有三种,一是“啰儿”前置,如抬工号子《小牛郎》:“(啰儿嘛啰儿嘛嘿唑)这场来实话实说”。二是“啰儿”后置。三是“啰儿”中置,这是最为普遍的,如著名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中的“手里拿把(啰儿)开山斧(哦郎啰)”。“啰儿调”伴随土家人超过数百年,其代表作品《太阳出来喜洋洋》彰显了土家人知难而进,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

  石柱县枫木乡是重庆市命名的“土家‘啰儿调’之乡”,也是革命老区和土家民歌“啰儿调”传承之地。2006年,土家“啰儿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唱出土家人情怀的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也成为石柱县的县歌。

  传唱60余年,对“啰儿调”情有独钟

  土家人勤劳朴实、能歌善舞。近年来,以刘永斌为代表的“啰儿调”传承人,活跃在枫木乡、黄水镇一带,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当地每年举办的土家族民俗文化节暨中国黄水林海消夏旅游节上,土家摆手舞、“啰儿调”等民族歌舞也成为节会的亮点。  

  1941年出生的刘永斌是枫木乡莲花村的农民,他从8岁开始学唱“啰儿调”,传唱“啰儿调”60余年,现在还能演唱100多首土家“啰儿调”,是远近闻名的农民歌王。2008年,刘永斌被列为土家“啰儿调”的国家级传承人。他曾走进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并多次参加国家、市、县大型文艺演出获奖。

  一次,笔者来到石柱县枫木乡,正遇刘永斌为赶集的农民朋友演唱土家“啰儿调”,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现场,刘永斌和他的“刘家班”为大家演唱了原生态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武陵山啰儿调》、《送郎歌》、《抬工号子》、《十杯酒》、《十劝郎》等经典民歌,观众们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刘永斌当过农民、工人,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他对土家“啰儿调”总是情有独钟,他介绍说,“啰儿调”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有情歌、加油歌、说客套话的歌,还有骂歌、盘(问)歌。比如骂歌:“对门娃儿(噻),你莫小傲(哟喂),喊你过来(嘛啰儿啰),打核桃(哟喂),核桃落在(嘛噻)你脑壳上(哟喂),千万年(嘛啰儿啰),不长毛(哟喂)。”

  “啰儿调”不仅可以一个人唱,也可以两人对唱或者男女对唱,刘永斌和另一名女歌手演唱的《街上妹子下乡来》,就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对唱歌曲。 

  男:街上的妹儿(舍)下乡来(哟喂),

  灯笼裤脚(吗啰儿啰),是红绣鞋(哟喂),

  青布围腰(嘛舍)花腰带(哟喂),

  风流调子(吗啰儿啰),扯出来(哟喂)。

  女:对门娃儿(舍),你莫讲凶(哟喂),

  背上背个(吗啰儿啰),是篾弓弓(哟喂),

  恁一弓(哟舍)那一弓(哟喂),

  弓你幺妹(吗啰儿啰),野老公(哟喂)……

  歌词中“蔑弓弓”是指弹花匠弹棉絮时背上背的弹花工具弹弓,这首《街上妹子下乡来》源于乡下弹花匠和城里妹子调情打趣的生活场景。

  组建“刘家班”,忙授课,传承工作不余遗力

  为了传承这项优秀的土家文化,刘永斌把儿子刘长春、刘长顺,女儿刘长梅、刘长珍,女婿王顺阳都培养成为“啰儿调”传承人。2012年春,他组建了“石柱县刘家班演出队”,在重庆主城、石柱各乡镇、毗邻的湖北利川等地,走村串户演唱“啰儿调”,每年靠吃“啰儿调”民歌饭,收入10多万元,并且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了解和传唱这些古老的歌谣。这种市场化的保护传承方式,既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又使“啰儿调”得到了传承发展。

  同时,刘永斌、刘长珍父女还成为了枫木乡小学土家“啰儿调”的特聘老师。一个阳光的午后,枫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正在上音乐课,从新校舍飘出稚嫩的童声,他们正在学习演唱土家“啰儿调”。而刘永斌、刘长珍父女正在讲台上忘情地教唱。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说,该校已被列为土家“啰儿调”的传承基地。在乡政府、县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培训了700多名小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熟练地传唱10首以上的“啰儿调”民歌。现在,该乡不论大人小孩都会唱几段“啰儿调”。

  “太阳出来红又红(啰儿),勤劳致富不再穷(啷啷啰)。外出的小伙回家转(啰儿啰),出嫁的妹子说不该(啷啷啰,哐哐扯)……”一曲新版土家“啰儿调”悠悠传来,当地土家人在刘永斌指导下自编自创了许多新时代的“啰儿调”。“我决心在有生之年,把‘啰儿调’传唱到全乡、全县,把它打造成为石柱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名片,把祖先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刘永斌满怀信心地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