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为展示鄂伦春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发展进步,10月24日至25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将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开展以民族舞台剧《勇敢的鄂伦春》汇报演出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展示活动。希望通过民族文化宫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示平台,使更多的人了解鄂伦春的民族和历史文化。
此次鄂伦春文化展示活动的主题是“鲜卑根祖源,勇敢鄂伦春”。以鄂伦春民族大型舞台剧《勇敢的鄂伦春》展演为主要内容,同时举行鄂伦春民族原生态非物质文化展示和旅游宣传活动。
鄂伦春自治旗和鄂伦春民族概况。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之美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长江以北建立了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族的发祥地。拓跋鲜卑人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嘎仙洞位于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1980年,考古学者在洞壁发现了刻有公元443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派大臣祭祖的石刻铭文,证实了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民族的发祥地。这一考证成为80年代全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发现。因此,历史学家将鄂伦春定位于“北方民族根祖地,中华文明北归源”。
鄂伦春自治旗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全旗有耕地413万亩,有林地面积4,34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9%,野生动物有150多种,中草药材、山野菜及菌类300多种;这里水资源富集,全旗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38条;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
鄂伦春民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主要体现在:一是历史独特。鄂伦春民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22个10万人口以下较少民族之一,全国总人口8600人,主要分布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有鄂伦春族人口2574人。“鄂伦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 另一种解释为 “山岭上的人”。解放前,他们仍过着漂泊不定、四处迁徙的游猎生活。60年代在全国流行的那首“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枪、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尽”的民歌《高高的兴安岭》,就是对鄂伦春民族狩猎生活的写照。鄂伦春民族经历过三次历史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后,1951年成立了鄂伦春旗,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第二阶段是1958年,鄂伦春民族从游猎生活实现了定居。第三阶段是1996年,在全旗范围内实施禁猎,鄂伦春民族放下猎枪,走上了发展现代产业之路。这三段发展历史,成功实现了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的三次历史性跨越。鄂伦春民族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走过了其他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二是生产生活方式独特。生产上,过去鄂伦春族世代以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鄂伦春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掌握了既原始又科学的生活技能。生活中,除食肉、衣皮外,过去的住所“仙人住”是狩猎文化的一种创造。“仙人柱”形同半张开的雨伞,由30多根树杆塔成,“仙人柱”外面夏季覆盖桦皮,防雨又凉爽;冬季覆盖兽皮,作用是用来保暖。“仙人柱”可很快塔成,可随时拆卸,便于迁徙,适宜游猎生活方式。“仙人柱”中央终日燃烧着篝火,用以熟食和取暖。三是文化独特。在长期的狩猎生产生活中,鄂伦春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鄂伦春族信仰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日常礼仪方面,鄂伦春民族崇拜火,敬火为神,每当丰收之时就燃起篝火,跳起欢快的斗熊舞,每年6月18日是鄂伦春唯一的民族传统节日——篝火节。在狩猎生产方面,鄂伦春人注重保护自然,在野生动物繁殖期禁猎;掌握了桦皮、兽皮等制作技艺。在歌舞艺术方面,鄂伦春民族能歌善舞, 典型的民歌形式叫“赞达仁”,典型的舞蹈叫“鲁日格勒”,文艺风格欢快、粗犷,反应了森林狩猎民族豁达的性情。
舞台剧《勇敢的鄂伦春》介绍。大型民族舞台剧《勇敢的鄂伦春》是鄂伦春自治旗2011年为建旗60周年精心打造的一台民族舞台剧,是一部鄂伦春民族文化精品力作,也是鄂伦春的一张文化名片。该剧以鄂伦春民族原始狩猎生活场景为主线,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展示森林狩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一台民族风情浓郁的艺术演出。2010年,该剧入选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剧目,在台湾演出十余场,深受台湾同胞欢迎,受到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接见。近两年,该剧先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艺术节、内蒙古新春文化惠民活动指定剧目,汇报演出十余场。2013年,该剧受邀请在大同市举行交流展演。
该剧由《火塘•夏》、《远山•秋》、《围猎•冬》、《家园•春》四幕组成。以反映鄂伦春民族的核心文化——狩猎文化为主线,诗意地讲述了鄂伦春民族狩猎生活的全过程,生动鲜活地展示了在茫茫的大森林、清幽的河川峡谷世代繁衍生息的鄂伦春民族勇敢、细腻的民族精神和性格特征。
专家学者对《勇敢的鄂伦春》舞台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剧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艺术史上的一部罕见的艺术精品,采用了高于原生态表现手段的唯美手法,将古朴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的艺术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精湛的舞台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感染力,是一份艺术化的民族历史的记忆。
该剧由著名艺术家乌兰托嘎担任艺术总监,塞纳编剧,三虎导演。全体演职人员63人,由鄂伦春自治旗乌兰牧骑专业人员和15名群众演员组成,其中鄂伦春族艺术家曲云、白娟为国家一级演员,群众演员来自猎民村、城镇的鄂伦春族群众,群众演员占演出团队的24%。演员队伍中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7岁。演出团队中鄂伦春族演员28名,占45%。
《鲜卑根祖源 神韵鄂伦春》展览的情况。本次展览以鄂伦春民族独具特色的森林狩猎文化、非物质文化、宗教文化及拓跋鲜卑民族历史文化为要内容,展示鄂伦春富集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文化内涵。展出的文物以鄂伦春自治旗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主,图文图表为辅,以动态静态互动、现场演绎鄂伦春民族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民歌赞达仁、吹鹿哨、狩猎场景复原等,全面展示鄂伦春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体现森林民族文化的魅力,引领人们透过展览窗口赏析民族风采、历史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