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战争“语”和平——评普罗科菲耶夫史诗级歌剧中国首演

//m.zimplifyit.com 2014年10月23日07:46 来源:文汇报 沈洋

  近十年是中国歌剧井喷的十年。这里的所谓中国歌剧是以中国语言,也就是普通话发音演唱的近代汉语为演唱语言的西方歌剧模式下的音乐戏剧。自然,我们被称为中国歌剧范畴的作品,都是以中国历史题材创作的。这其中包括古代圣贤、帝王将相或是传说人物,也有革命志士或平凡又特殊的人士。

  其实,俄罗斯也有这么一个时代。

  由于俄国在农奴制改革之前的文化政策,本土文化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大概一个半世纪以前,自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成功上演宣布俄罗斯民族乐派诞生之后,俄罗斯(包括原苏联)的歌剧创作从未停止,经典之作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文学、绘画、音乐和舞蹈的多种艺术在那个时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俄罗斯歌剧创作的井喷期在19到20世纪之交的五十年,不但数量质量之高,而且在世界上传播之广泛也是堪比意法。今年10月天津大剧院首演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衍生品包括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美国电影、邦达尔邱克导演并主演的分四部分上演超过六小时的原苏联电影巨制,当然,还有普罗科菲耶夫在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这部同名歌剧。

  回到前文提到的我国歌剧创作,因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毕竟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困难的探索时期,我们应该有耐心,允许作品的失败和重生。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创作早于其他国家上百年,甚至早于我国京剧徽班进京,这一点俄罗斯也是起步晚于他们两百年。不得不说,有创作就有糟粕,这也是艺术存在的自然优胜劣汰。这其中也有首演后寥寥可数,演出后被淡忘的拙劣之作,也有由于历史原因被淡忘的佳作。

  普罗科菲耶夫的巨作《战争与和平》创作于1941-1944年之间,歌剧脚本由作曲家本人和其第二任夫人共同改编,在艰苦的卫国战争时期只能以音乐会形式首演,而歌剧的完整版本1959年在莫斯科上演,那时作曲家已经不在人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争(1941-1945年)堪称目前为止人类史上最惨烈和血腥的战争,伤亡人数和破坏力远超过一个世纪前的法俄战争数十倍。在历史上,人们总是拿这两次战争作为比较,而巧合的是,普罗科菲耶夫在创作以法俄战争背景之下的《战争与和平》的时间,恰恰是130年后的卫国战争时期。托尔斯泰原著中超过500个人物的巨著显然不能在歌剧舞台上实现,在普氏歌剧中有姓名的角色也超过了50人,这一点上堪称歌剧之最。同时,本次天津的演出动用超过120人的合唱队和300人的群众演员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但是,这部歌剧对托氏原著内容的删减是巨大的,小说开头很大一部分被基本删掉,战争部分之后的内容也交代得并不完整。某种程度上,这部歌剧客观上突出了民族意识已经对胜利的巨大渴望,家族的纷争以及感情的纠葛在战争危机面前已经变为史诗的插曲。此部歌剧的情感表达的重心是普氏心中对时局的迫切和内心激情的抒发,特别是那个命运叵测的时代。

  《战争与和平》的中国首演,不得不说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一种精神。

  这个时代我们有很多真的艺术家和当初的普罗科菲耶夫一样为心而创作属于我们时代的歌剧,而即便再难,总有一天能够展示出它本该有的艺术面貌。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演出者,都是在逆境中的一种奋争精神,去实现内心中永恒的平静;而这平静是一种对艺术的坦然,正可谓,战争“语”和平。

  (作者为低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