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人物访谈 >> 正文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的家里,辽阔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18年前,这首略带伤感,副歌部分极具爆发力的歌曲飘进了人们的耳朵,被感动的不仅仅是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很多不懂蒙古语的听众亦为之所动容。原唱腾格尔唱出了一个蒙古族人对养育自己土地的眷念与深情。同时,腾格尔这位个性十足的蒙古族歌手,从那一年起,也逐渐被广大观众熟知和喜爱。近日,记者走近腾格尔,为读者揭开这首作品背后的故事。
梦中的蒙古人
“随着时间流逝,我对作品的感触越来越深刻。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我后来创作的歌曲,这些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离不开我的故土,离不开我儿时的记忆,无论我离开故土多久。”腾格尔对记者说。
童年时期的腾格尔住在牧区的姥姥家,草原上人特别少,方圆二十公里只有五六户人家,互相来往很少,有时候十天八天也见不着一个人。他每天和姥姥赶着羊群,从早晨到傍晚。这样的生活场景总是出现在腾格尔的梦中,承载着他童年对蒙古族人的全部印记。提起陪伴腾格尔童年的那些蒙古族人,最特别的还是他的姥姥。在腾格尔心中,姥姥是蒙古族老人最典型的代表。
腾格尔在家里的五个兄弟中排行老三,在五个孩子里,姥姥最喜欢他。“因为我小时候特别淘气,总会给姥姥惹来很多麻烦,她从不生气,永远都是一副淡定慈祥的样子,并且对那些认为我是个不好管教的坏孩子的人说,他将来一定会好的。”直到现在,每当遇到挫折,腾格尔脑海就会浮现姥姥慈祥的面容和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
悄然诞生的经典
在内蒙古草原上,有许多像腾格尔姥姥一样的蒙古族老人,看到草原上她们的身影,看到她们的眼神,你总是会被感动……
腾格尔初中毕业后,父母让他尽快找一份工作。在姐姐的帮助下,他考上旗里的乌兰牧骑,后来又考上内蒙古艺校(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从内蒙古艺校毕业后,他在中国音乐学院指挥专业进修了一年后,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学作曲。在天津音乐学院学习期间,腾格尔创作了人生第一首作品,也是最为重要的作品——《蒙古人》。
那时,腾格尔非常喜欢蒙古国著名诗人奇·其木德的作品,觉得非常美、非常温暖。他读着奇·其木德的一首长诗,诗句里呈现出家乡美丽而温暖的画面,他随即有了给这部分词谱曲的冲动。当时,腾格尔正在听苏芮演唱的《请跟我来》,他便下意识地让钢琴自然发出那首歌的和弦,歌曲《蒙古人》的主旋律就这样诞生了。在歌曲中,腾格尔以长调为基础,加入了滑音、颤音等艺术表现手法,使歌曲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水平。只要闭上眼睛,优美的旋律便将听者带到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绿色的地毯,湛蓝的湖水,朵朵的白云,雪白的羊群,袅袅的炊烟。这情景都在腾格尔的歌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的心飞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的大草原。所以,腾格尔认为这个作品不是激情得来,也不是瞬间灵感完成,他更认同是一个自然完成的结果,或许从自己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积累了。
《蒙古人》完成后,腾格尔没有录制,也没有再修改,因为是蒙古语版,他就拿给一些蒙古族朋友看,朋友们都非常喜欢。毕业后,腾格尔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1986年,腾格尔在参加一次北京举办的歌唱比赛时第一次唱了这首歌。
这歌是我写的
在腾格尔创作出《蒙古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还没来得及认识歌曲的作者就已经开始传唱这首歌。那时候,来到内蒙古草原的人们会不时听到《蒙古人》的旋律在耳畔回响。
腾格尔回忆说,这首作品问世四五年后,他有一次回家过年,好多朋友们聚在一起喝酒唱歌,腾格尔喝了很多酒躺下了,迷糊中耳边传来《蒙古人》。“他们唱得特别认真,就像唱鄂尔多斯民歌那样,声音特别大,完全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感觉。”这时候,腾格尔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站起来就对大家说,这是我的歌啊,这歌是我写的。大家听后哈哈大笑,当他的话是醉话,因为大家没有从电视或者广播里听到过,完全是口口相传,就都当成是鄂尔多斯流传的民歌了。“当时觉得很冤枉,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还真的希望这首歌是我们蒙古族的一个民歌。”腾格尔说。
上世纪80年代末,腾格尔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八千里路云和月》,专辑中收录了这首歌曲,蒙古语唱一段、汉语唱一段。就这样,《蒙古人》不再仅限于蒙古族人传唱。一首好的歌曲,之所以会在广大歌迷中传唱必须具备至少3个条件:歌词写得好,谱曲要精良,合适的人演唱。《蒙古人》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了常青的艺术生命力。尽管后来的《天堂》《父亲和我》和《苍狼大地》等歌曲也都取得了空前的荣誉,但是腾格尔仍旧认为《蒙古人》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也是自己所有歌曲里流传度最广的一首歌,因为世界各地的蒙古族人基本没有不会唱这首歌的。腾格尔说,希望这首歌会一直流传下去。
深情演唱
直至今日,腾格尔每次演唱《蒙古人》都是饱满深情,陶醉其中。那么,在腾格尔心中,蒙古族人到底是什么样?腾格尔并没有急于概括,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92年,他随朋友去锡林郭勒盟东乌旗,在那里遇见了一对夫妇,他们家养着几条牧羊犬,躺在门口,车开到跟前了还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眨一眨,摁喇叭也没用,要不是主人及时出来,真不知道怎么下车。
走进蒙古包,主人用马奶酒招待客人,一人一碗舀着喝。喝着喝着歌声就起来了。腾格尔先是高歌一曲,大家鼓掌喝彩,后来,腾格尔提议让主人唱,男主人笑笑说有你在面前,我们怎么唱?那一刻,腾格尔有点小得意,觉得自己唱得太好了,没人敢再唱了。这时,正在灶边烧火的女主人突然就开口唱了起来。“她唱得那么自然,眼睛谁也不看,只看着灶膛里的火,火苗在她眼睛里一闪一闪。她这一唱,男主人也跟着唱起来,手里夹着烟,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某个地方。听着听着,我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蒙古族人那种淳朴,那种旁若无人的感觉,他们根本就没在给谁唱,就给自己唱,唱给自己听。”腾格尔回忆道。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腾格尔总是想起这对夫妇:“人们都习惯于唱歌带表情,还得来点动作,都是为了打动别人。但这对夫妇不管这一套,一点表情都没有,眼睛就那么直直的,看着某个地方。他们不表演,不作秀,只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沉在歌声里。腾格尔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做一位唱给自己听的歌手,唱出心中的热爱和真诚:“如果听出我歌声中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那都是源于我蒙古族人的天性。”腾格尔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