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是北京电视台品牌栏目《档案》继《伟大的抗美援朝》之后,制作的又一部大型系列纪录片。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的领导下,此片首次以14年抗战为时间跨度,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人民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作了一次集中、细致、深入的阐述。回首创作过程,可以说,是《档案》团队一次集体的精神锻造和心灵洗礼。
《档案》的编导团队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队伍,在制作该纪录片之前,大多数编导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了解得不够全面,有的连最基本的史实都不太清楚。在任务下达之初的一个月里,栏目制片人要求所有编导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阅读。据统计,参与创作的每位编导平均阅读抗日战争相关书籍达20本以上。历史,渐渐地,不再只是遥远的记忆和单纯的文字,而是一幅幅气壮山河的壮丽画卷。整理东北抗联牺牲将领名单时,编导反复听着抗联战士在行军时所唱的《露营之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几句歌词,竟让编导泣不成声。在中国人民14年漫长的抗日战争中,有太多撼人心魄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告诉世人,有太多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有太多的历史真相值得我们去探寻,有太多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总结。
在全面掌握了史料之后,栏目组多次召开策划会,并邀请了中共党史研究室的数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多轮座谈和研讨,使得该片的创作思路逐步清晰:我们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部纪录片?我们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要传达一种历史态度,带给人们思考;我们不仅仅要摆事实,而且要追根溯源,告诉人们战争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带来了什么?人民为什么会赢得战争?我们如何通过节目以史为鉴,让历史告诉未来?
在第一集的文稿创作过程中,编导吴志勇经历了从单纯的民族仇恨到思想成熟的心理转变过程。在写到抗日英雄赵一曼时,编导第一稿将过多的笔墨放在了日伪军如何实施残暴酷刑和赵一曼坚贞不屈的描写上,而忽略了一个细节:赵一曼在遭受酷刑折磨昏迷后,被送到了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进行监视治疗。在治疗期间,赵一曼只要有机会,就找负责看守她的伪警察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聊天,给他们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抗日游击队的战斗故事。通过和赵一曼的交流,两个人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意识被唤醒了,他们对赵一曼的同情逐渐转变为由衷的钦佩,于是,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虎口,一起参加抗日游击队!虽然三人逃脱后再次被捕,但是,在严刑拷打中,董宪勋和韩勇义没有向敌人妥协,护士韩勇义甚至在审讯材料中留下了“在自己的五体之中所流着的热血,是中华民族的热血。我期待着将来的抗日战线得到扩大,把日本人从东北驱逐出去”这样的豪壮之语。经过和制片人的探讨,编导明白了这个故事的重要性,于是在修改的文稿中将这个细节放大,因为这个细节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抗争,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暴行不仅没有吓倒抗日民众,反而唤起了更多中国人的民族觉醒,也是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最好体现。
为了更加真实生动地还原历史,在呈现手段上,《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系列纪录片进行了全面升级。摄制组打破了《档案》原有的摄影棚内讲述的基础形态,让讲述人首次走出摄影棚——摄制组走遍全国18个抗日根据地旧址,寻访了30多个抗日战争历史遗迹。我们第一次可以真实地触摸到历史,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编导吴志勇找到了抗日英雄赵一曼就义前被关押的牢房,看到了赵一曼牺牲前留给儿子仅仅162个字却让人肝肠寸断的遗书,抚摸到了赵尚志将军牺牲前用尽最后力量打死汉奸后似乎还带有余温的手枪,瞻仰了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牺牲后被敌人剖开胸膛的真实照片。在与敌人战斗的最后几天里,杨靖宇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少量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连敌人也对他肃然起敬……一切用眼睛所看到的,用双手所触碰到的,都无不强烈地冲击着编导的内心,让他感同身受。
在江苏镇江茅山的外景拍摄中,编导韩飞的内心同样经受了巨大的洗礼。1943年10月27日,新四军17团和茅山保安司令部决定利用日军换防机会,在茅山脚下望母山与通往大茅峰西山谷石阶道两侧伏击消灭侵华日军。伏击中17岁的司号员小王按照上级命令吹起冲锋号。此次伏击战成功歼敌16人,而小号手却永远长眠在此地。多年后偶然的一天,当地居民发现,只要在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广场放鞭炮,便可听见“嘟哒哒嘀嘀哒”的军号声,鞭炮声停止,军号声也随之戛然而止,而当鞭炮声再次响起时,军号声又会随之响起。因此不少当地居民把这件奇事与这名小号手联系起来,他们相信这军号声便是当年那位小号手吹出的号声。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铭记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血与火的灾难,缅怀那些在全民族抗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慨叹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强烈的震撼和感动之下,我们最终情绪饱满地把一个个历史瞬间有血有肉地展现出来,制作出了一部富有力量的电视作品。《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系列纪录片播出之后,对于创作团队来说,工作虽已告一段落,但对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人生来说,影响将伴随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