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高粱》开播四天收视飘红,观众评价呈现两极化
一坛“高粱酒”品出两种味儿
原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代表作,同名电影是时代经典,“出身名门”的60集电视剧《红高粱》就像一坛酝酿多年的老酒,开播前就备受关注。这坛“高粱酒”在北京、浙江等四大卫视“端出”第一天,北京卫视就荣登收视率榜首。
不过,抱着高期待的观众们,却从刚刚播出12集的《红高粱》中品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味道:有人喜欢周迅版“九儿”的泼辣灵气,有人怀念巩俐“我奶奶”的浓烈憨厚;电视观众对接地气的强情节欲罢不能,原著和电影版粉丝却对这部“再普通不过的大俗传奇戏”难以接受。
【 吐槽者说 】
“大俗传奇剧”少了高粱味儿
土匪横行的高密县来了新县长,上任第一天就遭遇土匪暗算;九儿与张俊杰青梅竹马却被张父使了离间计,结果九儿被土匪掳走,还与张俊杰反目成仇;九儿的父亲嗜烟好赌,为还钱不仅卖了老婆,又逼迫九儿嫁到患有麻风病的大户人家;历经种种波折的九儿无奈嫁入大户人家,却发现这里也不安生,守寡的嫂子与两位叔叔各怀心思。
《红高粱》刚刚播出12集,抱着期待而来的原著粉丝很快发现,剧中几乎汇集了爱情纠葛、妯娌宅斗、官匪对峙等年代传奇剧必备的所有戏码,却唯独缺了原著和电影中浓浓的乡土高粱味儿。网友“传奇老头”的感叹让不少人连连附和:“撇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撇开‘红高粱’这三个字,这部电视剧和那些满荧屏的年代传奇剧好像也没有多大差别。”让电影版粉丝颇为不适的还有扮演“我奶奶”九儿的周迅,“古灵精怪的她无论气质还是身形,都与山东大妞相去甚远,这样的主角注定这部剧将失去原著中浓浓的乡土高粱味儿。”有支持巩俐版九儿的观众甚至直言:“迅哥儿这样的标准江南软妹子,就算使出吃奶的力气也够不上巩俐一半的力道。”
乡土高粱味儿的缺失,或许还只是电视剧和演员风格的争议,更让吐槽者无语的,是剧中的一些雷人情节:九儿的娘上吊自杀,九儿的第一反应不是把母亲放下来,而是冲出去打架报仇;母亲刚刚去世没多久,九儿就欢天喜地地扎起了红头绳,还跟青梅竹马的男友拜起天地,商量私奔;男主角余占鳌闯土匪山寨时不敢拿刀子,紧接着在短短一集中就偶然“杀死”了三个人,并且“杀人”后冷静异常,毫不忐忑……其实,国产电视剧中出现类似的狗血情节并不少见,但大制作的《红高粱》改编自颇为讲究的经典作品,也难怪期望颇高的观众要失望了。
【 追捧者说 】
40岁“九儿”一笑仍倾城
阔别电视荧屏12年,归来时的周迅以40岁年龄出演19岁的九儿,一下子就成了这部剧最大的亮点。《红高粱》播出后,观众惊喜地发现,周迅与九儿“21岁的年龄跨度毫无违和感”,“灵气逼人美呆了”。就连导演郑晓龙也毫不吝惜对周迅的赞美,剧中有一场九儿骑着驴子回娘家的戏,“当时周迅坐在驴背上,迎着夕阳,嘴角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心生欢欣的微笑。那一幕美到人心里去了,真是一笑倾城,再笑就要倾国了!”
在该剧的忠实粉丝眼中,周迅扮演的九儿不仅有外在美,一举一动更是演尽了山东小媳妇的泼辣劲儿,“九儿骨子里的犟、傲气、坚韧,与周迅那股敢爱敢恨的劲儿,活生生地就是本色出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也站在了点赞的一方:“周迅版的九儿更加野性,更加大胆,且机敏而果烈。”
剧中与九儿命运一样跌宕起伏的情节,在电影和原著粉丝看来是狗血,但电视剧的主流观众却对此欲罢不能。上班族小陈家里没有电视,她为追看《红高粱》每天守到凌晨等网络更新。剧中朱豪三“二百鞋底子伺候”的搞笑刑罚,余占鳌“我要睡你”“俺喜欢你”的直白台词,以及戴老三“赔钱货”的口头禅,都让她一边直呼奇葩一边忍不住追剧:“虽然剧情有点夸张,台词没有太多文学味儿,但看电视本来就是为了娱乐放松,就算是经典的《红高粱》,也得有冲突有热闹才好看嘛。”
其实,郑晓龙也一早表态,与注重光影艺术的电影相比,电视剧更注重讲故事,这部剧“致力于呈现一部高而不冷、野而不脱缰的作品”。而剧评人梅子笑一语点破,《红高粱》就是一部按照收视率规律创作的电视剧。
幕后故事
颠轿时周迅没在轿子里
从电影到电视剧,“颠轿”无疑是《红高粱》里的重头戏之一。余占鳌和一帮兄弟把轿子颠出了排山倒海的劲儿,观众们看得也是颇为过瘾。不过,观众并不知道,余占鳌可劲儿颠轿子的时候,九儿并没在轿子里。“我如果在轿子里面,他们根本颠不起来。我们分开两组拍,他们颠的其实是一个空轿子。”周迅透露,即便是空轿子,重量也不轻,他们颠得很费力气。拍完这场戏,一身腱子肉的余占鳌扮演者朱亚文以及其他几位杠夫,肩膀都被磨破了。
莫言的原著中对轿子只有简单的描写,电影版里出现的轿子在山东也没有。为此,道具组特意根据历史资料做了两种轿子,两种轿子的木头材质不一,却一样笨重,其中一种由于太沉,甚至根本颠不起来。为了最大程度地符合史实,道具组坚持在另一种轿子的基础上,采用更轻便的材料加以改良,“不过,剧组当时很难找到特别有弹性的木头,所以拍摄时演员还是很辛苦,不仅要卖力气,还得尽量表现出轿子上下颠动的效果。”郑晓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