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艺术指导于魁智:
国家院团应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
“十一”黄金周,中国国家京剧院的演职员们一天都没有休息。全院3个团进行了6场“历届研究生、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
这是一次双赢的演出季:观众以最低不足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欣赏到了国家级名角儿的精湛演技,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演员不仅获得了舞台实践的机会,更因为看到台下坐得满满的观众席而有了更高的演出热情。这是国家京剧院摸准市场脉搏、精心策划营销的一次成功实践。
记者:国家京剧院每年都会固定举办三大演出季,这一次为什么选择了“历届研究生、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这样的主题?
于魁智:春节、“五一”和“十一”期间举办演出季是国家京剧院的传统,每届演出季我们都在寻找不同的主题和定位。
今年3月,剧院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了“致春天”主题演出季,并致力将其打造成每年举办的特色品牌。剧院邀请在京参会的各地京剧名家,联合本院著名演员,组成强大阵容,为全国两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京剧的影响力,同时以低票价惠民举措,让更多普通百姓走进剧场,享受到高水准的京剧剧目。
这次“十一”,剧院班子商量,院里有几十位青年研究生班和流派班的优秀学员,每一次都是在他们毕业时进行汇报演出,却从没有过集体展示的机会。所以,我们策划了“历届研究生、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这样的主题演出季,既是对剧院各梯队人才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业务竞赛。
记者:人才是一个剧院的基础。国家京剧院每年都会从各戏曲院校招收人才,还会从各地院团引进人才,但剧院如何留住这些人才呢?
于魁智:从事京剧艺术的人能成才着实不易。一般来说,6年附中加4年大学,经历10年苦功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国家京剧院不仅在引进人才时千挑万选,更会给这些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实践机会,既要让演员通过舞台实践提高艺术水平,同时经济上也能有所收益。
国家京剧院有许多老艺术家,他们是剧院的宝贵财富,能得到他们的提携和指导,对每一位青年演员来说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刚到剧院时,就是在许多老艺术家的关心、帮助和提携下,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传帮带”历来是国家京剧院的优良传统。
记者: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青年演员进了国家级剧院就像捧上了金饭碗,没有制度的要求就不练功?剧院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于魁智:应该说个别情况会有。所以,剧院建立了全体演员业务考核制度,在每年七八月演出淡季时,组织剧院40岁以下演员、演奏员进行业务考核。通过考核选出优秀人才,今后剧目创作、舞台实践以及晋升职称等,都将以此为依据。
今年7月,剧院进行了首次全体演员业务考核,聘请1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组成专家评委会。通过考核,评选出29位优秀青年演员,召开全院大会进行表彰,并组织座谈会,请专家面对面、一对一地为这些青年演员点评、指导。剧院还专门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为这些优秀演员举办3场汇报演出,并计划在今后新剧目创作中重点培养。对本次考核不合格者,剧院聘请专家为其辅导,帮助其尽快提高。
通过业务考核,剧院不仅发现了人才,还大大提高了演员的积极性。剧院的排练场又呈现出灯火通明、刻苦训练、相互切磋的良好氛围。
记者:与其他直属院团不同,国家京剧院肩负的是传扬国粹艺术的使命,这必将涉及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作为国家院团,剧院怎样实践京剧传承中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导向性?
于魁智:原则上,剧院的创作规划是力争每年打造2至3部新创剧目,挖掘整理4至5出优秀传统剧目。
今年,我们就在尘封多年的京剧富连成科班珍存的《叶氏藏本》中选出几个剧目,组织专家进行整理,争取每年排演出其中的一两个剧目,与观众见面。
随着时代的变化,剧场环境、观众欣赏口味都与过去完全不同。以前讲究听戏,现代观众不仅要听到美妙唱腔,还要看到精彩表演,包括现代舞美声光电的有机结合,力求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时代光芒。
记者:除了艺术创作,剧院在管理方面又有哪些新设想?
于魁智:今年文化部对剧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组成后,首先成立了演出营销管理中心和艺术发展中心,为剧院的艺术创作和市场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艺术发展中心为例,主要承担专业培训、艺术拓展等工作,不仅包括院内演员,还涵盖社会上的京剧爱好者。安排剧院专家对其定期培训,并到中小学校开展京剧普及工作。
记者: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您对讲话精神如何理解?
于魁智:习近平总书记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生动务实,对当前和今后的文艺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京剧工作者备感振奋。国家京剧院10月17日组织全院大会认真传达学习。我本人对总书记的讲话有三点感触。
第一,讲话指出文艺“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要求“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京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倾听、回应当代大众的心灵呼声和审美诉求,守护传统,与时俱进。
第二,讲话进一步提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京剧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辉煌于民间,曾经广泛代表着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只有与人民的喜好水乳相融,才能重获生机,再现繁荣。
第三,讲话还要求“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传递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京剧中蕴含的道德伦理正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京剧理应更多地承担其古已有之的教化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传播给社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