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日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工作已经结束,新疆选送的电影《真爱》、电视剧《阿娜尔罕》、歌舞 剧《情暖天山》、电视纪录片《走进和田》、广播剧《马兰谣》、图书《援疆干部》六部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获奖数量在全国五个自治区和西北五省区中排名第 一。“五个一工程”奖已举办了十三届,一路走来,新疆文艺创作借助这一平台收获颇丰,逐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新疆文化景观,形成了新疆文化艺术创作的新的创 作理念。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指导文艺创作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做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战略选择,对文化建设、文艺创作高度重视,做出一系列 重大部署,制定了特殊的支持政策。在这种状态下,新疆的文艺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地域特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艺 作品。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牛远峰介绍,新疆对文艺精品生产的项目规划、前期策划、创作生产到后期宣传推广,始终按照以“一体多元、融合开 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指导文艺创作的要求,立足新疆实际和资源禀赋,突出重点抓精品,克服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困难,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扶持精品。电影《真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部电影集中了新疆所有的创作人员,从最初的电影主题的确定,到电影剧本的完成,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探讨, 共同商量,最后共同创作了这样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受到了各界好评。
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成为文艺创作的主角
让新疆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成为文艺创作的主角,充分发挥英模人物的榜样带动作用,弘扬真善美的主旋律,彰显新疆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这是新疆近年来在文艺创作上秉承的理念。
2009年感动中国的阿尼帕·阿力马洪母亲收养19位各民族孩子的故事一经新闻媒体报道,立刻受到文艺创作者的极大关注。舞台剧《情暖天 山》,电影《真爱》都是以阿尼帕·阿力马洪的事迹作为创作的源泉,展现了人间大爱,传递温暖温馨。获奖书籍《援疆干部》的作者吴玉辉,本身就是一位援疆干部,他把自己在新疆三年的援疆经历,加上他搜集整理的众多援疆干部的经历,用平实的笔墨写就了这部长篇小说,其中的许多细节,就是他们援疆的真实经历,读 来十分感人。
这种立足本地的创作方式,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在市场化方面也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牛远峰认为,这批作品之所以受到社会和市场多方面的好评与认可,是因为创作者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建立文艺创作生产的科学机制
一段时间,许多地方对创作文艺精品总觉得自身力量不够,非得外请人才行。由此形成了一个不正常的现象:花钱越来越多,但作品离群众越来越远。因为许多作品看上去很现代、很流行,但因为创作人员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不够,观众对它并不认可。
此次获奖的电影《真爱》首先尝试着打破这个怪圈。从编剧、导演、制片、演员,所有的主创人员都是新疆本土的人员。这得归功于新疆近年来持续不断地实施的一个工程——新疆文艺人才定向培养及培训计划。
与此同时,新疆也没有放弃引进外地人才,而是加入引进与本土人才共同合作的机制,共同创作文艺精品。此次获奖的舞台剧《情暖天山》、电视剧《阿娜尔罕》,就是以本土文艺工作者为主,内外结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的优秀作品。
牛远峰表示,新疆通过各项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为文艺精品佳作的不断涌现奠定了基础。如新疆近年来相继出台的重点作家签约制度、重点文学作品稿费奖励制度、艺术精品扶持资金制度等等,才有了今天这样繁荣的文艺创作景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获奖的作品并没有一获奖就深藏在库房中。今年“十一”期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对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进行了 展播,新疆电视台也在相关栏目中陆续播出了电视剧《阿娜尔罕》等获奖作品。下一步,这些获奖作品将通过“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将作品的光碟带到新 疆各地州、县市及乡村的文化场所,走到基层群众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永军认为,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只是我们的一个抓手,让这些感人的作品真正走入各族群众的身边、心里,才是创作这些文艺作品的真正目的。(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