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原创者的足迹

——浙派人物画开山李震坚

//m.zimplifyit.com 2014年11月17日11: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毛建波
 妈妈的新课题(国画)   1960年 李震坚   浙江美术馆藏 妈妈的新课题(国画) 1960年 李震坚 浙江美术馆藏

  人物名片

  李震坚(1922-1992),浙江缙云人。现代中国著名人物画家,浙派人物画的创始人和代表画家之一,生前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今年6月,李震坚先生的家属除了留下少量作品作为纪念外,又一次无私地向浙江美术馆捐赠了李先生的书画、速写、素描作品及文献共计3900余件,成为学术为公的典范。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为此决定主办李震坚作品展,并编辑出版《李震坚作品集》。我们纪念李震坚,研究李震坚,把他的成就准确地放在绘画史上考量,这不仅是对一位有着重要贡献的优秀画家的尊重,也是对有着千年传承历史的中国画的尊重。

  李震坚,1922年5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河阳村,祖父李寿焕是清末秀才,父亲李梅生种田为业,闲时打短工添补家用。受父亲的影响,李梅生知文识字,多才多艺,戏台上击鼓吹奏、授徒传艺,墙壁上描龙画凤、有声桑梓,在缙云山乡算得上是难得的艺术人才。而幼时的李震坚也表现出一定的美术天赋,四五岁时就喜以毛笔画鸡描狗,像模像样,逢年过节还为乡邻书写对联,上小学后更酷爱书画。作为山里的懵懂稚童,李震坚幸运得到舒望周、楼辛壶等人的启蒙引导,初识书画国学。而进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后,得到潘天寿、黄宾虹、莫朴等的教诲,无疑是李震坚成为绘画名家的重要机遇。1947年秋季,经过几年的发奋努力,李震坚以同等学力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实现了夙愿。1950年7月,李震坚毕业留校为研究生,兼任绘画系教学辅导工作。此后,李震坚一直任教于这所有“中国画大本营”美誉的著名学府,并成就了自己绘画事业的高峰。

  鼎革时期开山祖

  进入国立艺专的前两年,李震坚受业于潘天寿、吴茀之、黄宾虹诸师。这一时期的学习,使李震坚于传统绘画与理论的领悟更上层楼。1949年9月,来自鲁艺的倪贻德、江丰成为杭州国立艺专的领导人,国立艺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使李震坚享受到甲种人民助学金,结束了以依赖宗族“书田”收益自助的贫寒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李震坚与其他同学一样,受到新的艺术理念的洗礼。

  新的艺术教育的主要课题,是到工农兵中去,用现实主义手法反映新的生活。于是,毕业班的李震坚开始学习素描和油画,开始“调和中西艺术”之旅,学习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正当他的油画创作渐入佳境时,社会环境又发生了微妙变化,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新形势下,传统中国画的地位有所回升,人物画改革又成为时代的任务。社会形势需要李震坚回归到中国画创作道路上来。筑基于中国画的李震坚首先建立了中国画的理念,在学习西画后再折返中国画时,自然以中国画的眼光去寻求自身所需要的养分,以中国画为体,以西洋画为用。

  20世纪初,面对旧式美术学校只设山水、花鸟专业,而人物画独付阙如的局面,国立艺专开始筹备成立彩墨画系,并遴选优秀毕业生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等培养为新中国人物画师资,大胆探索将西方素描写生与中国传统笔墨相融合,以寻求人物画发展的新路。

  1954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暨华东分院联合组成的敦煌艺术考察队,由史岩、邓白、金浪率领,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等一行11人,在敦煌莫高窟待了3个多月,在几百个洞窟中考察、临摹,悉心领会传统绘画的精华。敦煌的3个多月,他认真参观,记下许多切身感受,又选择优秀洞窟壁画细心临摹,收益良多。1959年,他又曾带学生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临摹历代人物画杰作,饱览了《清明上河图》等历代真迹,临摹了李唐《采薇图》等作品。

  浙派人物画的成功,是多种力量碰撞、激荡、交融的结果,包括文人画、民间绘画在内的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是其中最为明晰的两条脉络,在潘天寿、吴茀之等老先生的匡扶下,浙派人物画创造出既吸收外来营养,又继承民族传统,糅合山水花鸟技法、保留文人画笔墨情趣的新风格。李震坚因其扎实的中国画功底和对西画的吸收,成为浙派写意人物画的三位开创人之一。

  生活蒙养写激情

  李震坚的绘画作品大致可分成三类:下乡与课堂写生画、创作、水墨人体,其中下乡写生作品最为精彩。李震坚非常重视生活的感受,除走遍浙江的山山水水,又远赴安徽、江西、福建、内蒙古、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每到一地,他都认真写生,留下了几十本大大小小的速写本,以炭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等各种工具记录了自己在各地的见闻。

  李震坚的肖像画得非常成功,这源于他对对象的热爱与激情,他常常告诫学生“作画要爱字当头,要爱艺术、爱生活、爱自己的作品,爱字当头,情动于中,情动则辞发,才能搞出好作品来”。他自己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对艺术、对生活、对周围的人、对自己描写的对象充满热爱与激情,因此总能够很敏锐地感受到对象身上潜藏着的美的东西,并竭力将其表现出来。当他在乡下、在工厂看到一个好形象时,会激动万分,千方百计请他们做模特。

  他下笔很有激情,往往不需多加思索,随感觉画下去,不仅酷似对象,而且人物的音容笑貌、精神气质跃然纸上,又富有笔墨情趣。他画的很多钢铁女工,神气、秀美、淳朴、勤劳,跟身份非常符合。1962年去新疆吐鲁番体验生活画的《维吾尔老人》是李震坚肖像画的精品,画面中的新疆老头,随意而生动。

  写生得来的感受,许多演化为创作。1960年,李震坚从井冈山革命老区回来,创作了《红军时代暴动队队长邹文楷大爷》、《井冈山的斗争》等作品。其中《井冈山的斗争》从起稿到完成画了好几遍,画中的很多人物都由写生而来。这是一幅大场面、多人物的作品,表现冰天雪地隐藏在山洞里的游击队员,得到情报准备出击。李震坚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过革命战争生活,可是能够准确地把握游击队员的形象。《井冈山的斗争》发表后,好评如潮,曾在全国各大刊物上发表、出版,参加全国美展,又参加欧美、亚、非、拉国际展览。同年,李震坚带国画系人物画科四年级学生到舟山白泉劳动,创作了《妈妈的新课题》:为了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经过革新,公社食堂发明了铁木切菜机,一个扎辫子的小姑娘往切菜机菜斗里放进一棵棵白菜,老妈妈在一边欣喜地看着切菜机源源不断地吐出切碎的菜蔬。李震坚抓住老妈妈学用切菜机切菜的一幕来反映食堂的新气象。

  大笔如椽绘巨作

  与浙派其他先行者一样,李震坚较早地形成了自身的绘画风格。而细细寻绎,不难看出其不断成熟、推进的过程。他的很多风格,技法的形成,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

  李震坚有着很好的书法、花鸟、山水基础。他于1957年创作的《伊敏河之春》 、《山野的春天》等山水画,深含诗意,富有魅力。他创作的花鸟画《玉洁冰清》,曾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政府。他曾以书法家的身份参加文化代表团出访日本,以书画与日本艺术界交流。全面的修养,使得他不仅非常自如地为人物配景,而且不露痕迹地将书法、花鸟、山水技法融入人物画中。李震坚很少用小笔作画,通常用大笔挥洒,笔法雄健泼辣,豪迈奔放。他不太强调一笔下去后的顿挫,但不乏一波三折的变化,融书入画,书画一体。在浙派人物画的前期创始人中,李震坚是最擅长画大画和写生的一位。不同于周昌谷的浓艳、浪漫,也不同于方增先的潇洒、利落,李震坚的画风凝重浑朴,雄厚华滋。

  在水墨人体绘画创作领域,李震坚称得上是一位初创者,现在好多习以为常的技法,在那时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往往要走很多弯路才能摸索出可行的方法。中国画画人体很难,许多作品要么画得很简单,要么过于强化,画得恰如其分者寥寥。传统人物画的“十八描”等技法主要用来表现衣服褶皱的变化,而表现人体的技法显得不足。李震坚的人体画得很厚,以线条勾勒轮廓,讲究人物本身色彩的浑厚,细微之处画得非常生动。他把线条、色彩、少量的结构、少量的明暗感觉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他张扬人物的生命气息,强调人体的健壮,强调人体的自然美,真正是用生命在画人体。

  李震坚还时刻注意水墨人体绘画的中国特色,避免陷入用毛笔画素描的泥沼。李震坚正是以不断探索的试验精神,摸索出一条既吸收西画造型元素,又切合中国审美习惯与笔墨情趣的中国水墨人体绘画的道路。

  李震坚自1950年留校任教,一直到1986年底退休,始终致力于人物画教育,培养了一代代的学子。作为一代名家,李震坚性格敦厚、沉稳,讷于言而敏于行,专精于艺术,除读书与书画实践外不知其余,平时几乎不料理家务,甚至“连水烧开了没有也不关心”。与学生在一起,偶尔谈生活、说笑话外,皆与艺术有关。由于缺乏宣传与学术研究,作为浙派人物画的重要艺术家,作为培养过浙派人物画第二代、第三代继承人的美术教育家,李震坚似乎渐渐被人们淡忘,而他对中国人物画做出的贡献,是绝不应该被淡忘的。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刊发时有删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