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我心灿烂》:塑造人格 呼唤道德

//m.zimplifyit.com 2014年11月24日09:57 来源:光明日报 宋子文
电视剧《我心灿烂》剧照电视剧《我心灿烂》剧照

  刚刚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热播的情感大戏《我心灿烂》阐释家庭情感、群体责任以及社会道德等层面的理念,聚焦了大众的视线,在当下荧屏娱乐风气大涨的环境氛围下带来一种久违的温暖气质。

  北京响巢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我心灿烂》,由制作过《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军人机密》的著名出品人刘文武领衔,编剧与导演工作则由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年轻导演孙艳华完成。剧中有王志文、艾丽娅、周野芒等实力派演员坐镇,为朱刚日尧、丁柳元、王思思、曹征、代乐乐等一众年轻演员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宽广的成长舞台,在两代人长达三十多年执着坚守的戏剧氛围里纵情挥散着情怀的角色力量。

  《我心灿烂》中,王志文饰演的赵家父亲赵方圆是全剧的灵魂人物。正如戏中所说,“赵方圆,方是原则,圆是方法”,他就是一个恪守规矩信条的本分人,坚守当年承诺,辗转三十年,将古画物归原主,履行了自己当初对叶家人的承诺,成就了一桩牵涉三大家庭影响两代人的“好事”。可事实上,全剧所传递出的语境并非这么简单,而是借着这由一人一事所引发的情感波折与命运遭遇去陈述自“文革”末期至今这数十年来整个社会的精神变迁,在当下对物质生活过度追求的大环境下呼唤道德回归。剧中的赵家父亲以及他所引领的一家人,正好扮演了这种心灵守望者的角色。

  出品人刘文武与剧中主演王志文都曾表示,《我心灿烂》更像是面向观众们所铺开的一张试卷,上面罗列着大大小小一系列考题,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社会的信心,也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对自身心灵的信念。正是因道德二字的制衡,人才会在家庭与社会两个层面都背负起责任来,不至于渐渐沦为看似富足却滑向社会边缘的孤独个体,只有这种看似戏剧化的“好人”“好事”成为整个社会都在秉持的生存信条,“灿烂”之名才是当之无愧的。

  《我心灿烂》除了营造给人以心灵震撼的戏剧氛围之外,更能让观众们为之赞许并倍感亲切的则是全剧在背景陈设等基础创作环节上所体现出的精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末期的社会动荡,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所带来生活新气象,乃至九十年代商业大潮袭来后的时代变迁,剧中都能一一还原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生活氛围,服装、化妆、道具等指标都自细小处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身兼编剧与导演双职的孙艳华曾评价说:“只要一走进棚里,看着演员们的服装造型,就如同真的回到那个年代一般,就连一些琐碎的道具都能勾起我们对于小时候的一段回忆。”

  同时,为了区别于大多数将故事背景设置为北方的同类题材作品,身为湖南人的孙艳华把故事背景放在了自己熟悉的家乡。这也使得剧中的细节描写变得信手拈来,诸如湘南的青石巷、砖木混的瓦房,都在以往同类型的生活戏里不多见。《圣天门口》和《中国往事》的摄影师张文杰掌镜,也为全剧的视觉呈现提供了较高的品质保障。

  在《我心灿烂》的戏剧延展过程里,体现时代痕迹的细节是比较充沛的,比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普通家庭生活离不开的粮票、肉票、棉花票,以及之后的知青返城、考大学;八十年代的出国潮、经商热以及旧式集体单位的大转型;九十年代的下海潮、商业化、贴牌假货风靡等等,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时代图谱,让我们全景式地回溯了三四十年来中国所经历的社会巨变。

  (作者为影评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