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艺术家访谈 >> 正文

执著梦想,打造原创——访辽宁歌剧院院长车英

//m.zimplifyit.com 2014年12月09日10: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袁 艳
  车英:国家一级演员,男中音歌唱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化部优秀专家。现任辽宁歌剧院院长、辽宁交响乐团团长。曾获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优秀演员奖,文化部第二届、第六届文华表演奖,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辽宁音乐金钟(表演)奖,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表演奖。  车英:国家一级演员,男中音歌唱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化部优秀专家。现任辽宁歌剧院院长、辽宁交响乐团团长。曾获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优秀演员奖,文化部第二届、第六届文华表演奖,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辽宁音乐金钟(表演)奖,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表演奖。

  2014年5月,辽宁歌剧院举行了“军民鱼水情、共筑强军梦”边关万里行慰问演出活动。文化志愿者演出队在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进行3场主场演出后,又组成小分队深入延吉、东京城、牡丹江、鹤立、伊春、黑河、塔河、漠河、加格达奇、满洲里、海拉尔等基层哨所慰问演出40余场。辽宁歌剧院在文艺战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梦。

  记者:最近辽宁歌剧院创排的《雪原》是怎样一部歌剧?有怎样的影响?

  车英:10月29日,《雪原》作为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参赛剧目在武汉湖北剧院上演。无论是舞美、音乐还是演员表演都给观众带来震撼。专家称,《雪原》是辽宁歌剧院继《苍原》后又一部史诗性力作。

  关于抗联题材的影视剧很多,但用歌剧形式来展现东北14年抗战史,《雪原》是首部。整部歌剧以西方歌剧创作的一般原则为基础,音乐汲取了东北民歌元素,采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技法,再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

  记者:这样一部大型歌剧,你们是怎样创作、排练的?

  车英:这部歌剧乐队、合唱队、演员加到一起近300人,需要至少400平方米的排练场,可我院最大的排练场也只有120平方米,如果租剧场排练,一天则需要2万元。为了省钱,大家急中生智,在办公楼前搭建一个长40米、宽18米的大棚,解决了排练问题。20年前,辽宁歌剧院为了排歌剧《苍原》卖汽车,如今又搭大棚排《雪原》,这见证了辽宁歌剧院为中国歌剧发展所做的艰苦努力。

  记者:除了《雪原》,这些年辽宁歌剧院还创作了哪些有影响的剧目?辽宁歌剧院是怎样坚持歌剧道路的?

  车英:辽宁歌剧院建院50多年,一代又一代辽宁歌剧人在中国歌剧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上执著前行,不断地思考、探索与实践,坚持走歌剧民族化道路,致力于打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歌剧精品,先后创作演出了歌剧《草原烽火》、《阿诗玛》、《情人》、《归去来》、《苍原》、《沧海》、《红海滩》、《远方的胡杨》等50余部,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苍原》的成功更是树起了中国原创歌剧的一面旗帜,被誉为西洋歌剧民族化的典范和里程碑。

  打造中国特色的歌剧,让高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是所有歌剧人的愿望。歌剧走向市场是一种必然,关键是要将艺术性和社会性完美地统一起来,只有贴近生活的创作,才能延续歌剧艺术的生命力。

  记者:我们可以把您上面说的理解成辽宁歌剧院的艺术理念吗?

  车英: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同舟共济、戮力同心,这正是支撑辽宁歌剧院几十年如一日地打造中国歌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尤其是在泛娱乐化思潮泛滥,各种文化观念空前活跃以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当下,有思想、有抱负、有作为的艺术家更应当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继承前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潜心创作、抵御诱惑,避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绪,把歌剧艺术推向新的境界。

  今天的艺术院团身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体制改革、艺术创新、市场开拓,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文化惠民是党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创造成果是艺术走向大众、服务大众的导向和目标,也是艺术培养观众以求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至今有十几个年头了。仅2014年,剧院组织文化志愿者送文化、送文明到社区、农村、院校、军营、工厂的公益演出活动就有许多场。我院现已参加了“辽宁省文化厅送戏到基层演出活动”“百姓大舞台”“血脉相连,心系百姓”“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年”等系列公益演出活动,公益演出场次超过130场。

  记者:剧院过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车英:关于剧院今后的发展,我认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就等于获得了剧院快速发展的引擎。几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建立竞争机制、择优选拔人才,剧院各种音乐会的独唱和歌剧角色的认定都要通过试唱这一环节,演员不分年龄、不分职级都要进行试唱,择优任用;支持、鼓励演员参加省内外各种赛事,对获奖者给予奖励;完善考核制度,每年对业务人员进行集训,集训后考核,不合格者待岗;每年邀请省内外名家来院授课,并与国内外大师合作,比如2013年我们承担了交响芭蕾舞剧《斯巴达克》的演奏,在与大师合作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本文配图邱陆英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