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大的作品格局、精致的大片制作,再到细腻质感的艺术表现,《四十九日·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视剧水准和眼光。
中国电视剧能不能走向世界,创作视野很重要。奥斯卡获奖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聚焦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屠杀这一事件,在全球和平爱好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湖南卫视12月1日播出了由张黎导演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以严肃的历史观直面国家记忆,聚焦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后49天内发生的战乱创伤。与当下一些通过戏说历史博取收视率的战争雷剧不同,《四十九日·祭》的格局和立意无疑更深远。
面对“南京大屠杀”,导演张黎有意深化主题,既没有套用以往抗战剧的战场搏杀,也没有重复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苦难叙事,而是用电视剧更大的空间来展现南京大屠杀前后49日的人性与情感,用强节奏的时间叙事构建了一个深邃而惊心的战争大世界。
普通观众都爱有个性、有故事的人,《四十九日·祭》将这种关注发挥到极致,用个性化群像呈现了一个被死神来回撕扯的群体性命运。爱喝酒、爱赌博、耍贫嘴、不信神的伪神父法比,貌似风流实则有风骨的风尘女子玉墨,怨恨父亲的性情阴郁的少女书娟,浪漫的国军少尉狙击手戴涛,阎王躲着走的四川老兵油子李全友……几位个性人物和他们所代表的阶层群体因为日军屠城捆绑在一起,不管情愿与否,无论职业如何,在侵略者面前,他们都要共同面对死亡,而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珍贵的,生存的权利都是平等的。
从人道主义角度讲述人类历史大事件,《四十九日·祭》拥有的是一颗“世界心”。少女手中的照相机记录着残酷历史,一个个美学意象折射着人物的动荡命运,加上散不掉的大雾、倾泻而下的大雨和凋零的红玫瑰,写意镜头下,整部剧呈现出一种静水深流的意境。比如剧中玉墨和戴涛的爱情就充满了诗意的残酷。大雨中,执勤的少尉军官戴涛穿着雨衣,对着楼上的玉墨即兴跳舞,雨水随着他俏皮的舞步碎成水花,引得冷漠孤傲的玉墨也忍不住笑。那份绝境中的浪漫就如《芙蓉镇》中,西方观众最爱的镜头——姜文和刘晓庆跳着华尔兹扫街。而当戴涛被日本军官捏住嘴巴,施以极刑时,穿插镜头却是玉墨对他的爱抚。一喜一悲,一生一死,一如《人生正道是沧桑》中瞿恩牺牲,《辛亥革命》中秋瑾就义,《四十九日·祭》延续了导演张黎一贯的美学理念,电视剧让英雄的死在宁静中抹上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心碎,令人难忘。
《四十九日·祭》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回望一段国家记忆,将重大历史题材和主流价值用有吸引力的表述方式和创新的手法来阐述,以此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和抗争英雄,也是对中国第一个国家公祭日的崇高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