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暑期,一部根据网络游戏和衍生小 说改编的电视剧《古剑奇谭》在湖南卫视播出后,收视屡创新高:全国网和城市网双网收视第一名,最高收视份额18.35%;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第一,突破 80亿次,刷新了电视剧的播放量级,并超过了之前的《甄嬛传》《来自星星的你》;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突破100亿次……接连刷新的观看数据、不断增长的 观剧话题以及台网、剧网联动的新的传播方式,使该剧名副其实地成为本年度一部值得关注的“现象级”电视剧。如何解读电视剧创作、传播中出现的这些新变化、 新挑战?剧网融合时代,如何实现电视剧“内容为王”、“价值内涵”与市场传播、文化影响的最大化?在日前由本报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 学国际写作中心和新浪微博共同举办的“青春正能量:新媒体时代剧网融合新趋势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上述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电视剧类型融合的创新与突围
范咏戈(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从电视剧文本看,《古剑奇谭》是适应新媒体时代而产生的一个新 “物种”,我给该剧定位是大型的古装神话剧,但又是神话、古装、武侠、科幻、偶像、动漫等多种类型剧的混杂,融合了多种视听元素、多种类型。融合也是创新 和突围。从内容上看,该剧通过它的人物和故事,对剑胆琴心做了一次全新的阐释。其中两个主人公屠苏的成长励志,还有他和晴雪的爱情,都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 一种展现。观看该剧,还让我想到“江湖”两个字。江湖最早出自于《庄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来古龙小说有写 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就是对江湖做了一个总结,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并不是溪水,因为溪水并不能容纳太多,给人感觉心中只有江湖才能真正表现 意境。在今天钢筋水泥的时代,羽扇纶巾、谈笑狂歌、笑傲江湖、赤胆走四方,依然可以在我们大地上写就,江湖的梦想依旧是每个人心中一个永久的神话。《古剑 奇谭》中包含着这样的“中国故事“,它不光好看,而且有内涵,这正是我们当下需要的内容。这是一部做得很认真的戏,不是没有挑剔的地方,但可以看出创作者 的诚意。不管是明星、动作、声光电等手段,还是剧情内容,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它对青年受众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剧网融合时代确实对电视剧提出严峻的挑战,不管是大屏幕还是小屏幕,因为是非连续的消费,和我们以前观影的习惯很不一样,它对中国电视剧的叙事 风格、结构、密度以及多种内容杂糅,都提出了新要求。有时剧情超越了真情,成为创作的第一需要,演员超越剧情,成为收视率的优先保障。电视剧的核心创意、 创意核心正在市场和创新中间挣扎。在这个节点上,我们的创作者还是要“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就是要有内容。剧网融合时代,更多的受众是青年人,但还是需 要正能量,要不断以新的故事类型和视觉冲击来迎接这个挑战。
向云驹(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从《古剑奇谭》,我看见了一个网络平台的文化奇观。首先就是从游戏走向艺术。这是网络时代一个特殊的现象、特殊的 渠道。通过游戏的实验,为其后来的再创作奠定了一个基础。它让我们想到游戏本身跟人类天然的、原始的关系,而越来越多从游戏到艺术的实践,已在电视剧、电 影、戏剧等创作领域不断出现。《古剑奇谭》恰恰把游戏与艺术之间的关联往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一过程中,从受众这个角度,从游戏中产生的经验、快感,逐渐转 化到移情、美感,这些都在电视剧里面进行了直接转换,如此一来使得原来参与过游戏的、再来观剧的年轻人,会带着更丰富的情绪或者真实的经历来观看电视剧, 进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是网络奇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古剑奇谭》至少给我三点启示。一是网络人气到观剧的指数变化。这种借力是网络的天然优势,该剧运用得淋漓尽致。二是电视剧本身呈现的壮观和美 观特效。很多最新的电影技术手法、电视剧表现手段都得到了充分运用,把视听推向了新的高潮。此外,演员服饰、场景景观突出了“青春和梦幻”的美学追求。三 是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关注热。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民间文化如何传承?我们的年轻人知道阿波罗,知道西方的雅典娜、维纳斯,知道的多是西方神话人物,但是 不知道我们的女娲、盘古、后羿。这是令人担忧的。现在这样一些古装剧、神话剧,比如《古剑奇谭》对女娲形象的表现,至少在年轻人中间普及了这样一个女神、 创世神的神话形象。此外,该剧中还有古琴、剑等传统元素,青年一代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剧网互动方式,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同时让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内容为王”的受众基础
和精准的受众定位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我把剧网融合和《古剑奇谭》的观剧感受概括为“奇幻‘勾引’时代 潮流”。这里的“奇幻”包括剧作形态和呈现形态。 奇幻观影时代的潮流是新媒体所造就的电视剧发展的新趋势。如今电视剧的制播状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存在方式,如网络剧,包含网络自制剧,是 专为网络生产的,今年上半年这类剧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多集;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只为电视媒介服务的,这样的电视剧每年生产15000多集。而《古 剑奇谭》恰恰处在中间状态,它是剧网联动的剧,带有不同其他类型的特点,甚至可能会带动更多的电视剧探索传统平台与网络平台的互动尝试。那么,回到剧作本 身,它成功的元素到底在哪里呢?
剧网融合,体现的是“强内容”和“强媒体”的辉映,但是最终还要考虑“强感觉”,思考年轻人的收视习惯。《古剑奇谭》的成功,正在于其“内容为 王”的受众基础和精准的受众定位,制造了与该剧相关的社会话题。剧作将受众定位于青年而非泛众,其传播意识极其清晰。缘于此,该剧对当下的时代潮流进行了 呼应。同时,该剧在武侠剧中融合了都市情感,魔幻剧中注入了田园思维,实现了情感剧的意趣化和传统的意趣化等美学旨趣的结合。此外,该剧承接了游戏造型的 高妙,仙风道骨的状态,包括剧作上出乎意料、人气演员的加盟等,确实也制造了很多话题。应该注意到,时代和受众变了,传播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 们的电视剧创作在气质、内容、状态、类型上进行相应的同步调整。内容重要,怎么样来表达同样不容忽视。
刘琼(《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无论是剧网还是剧台,都是各种媒体形式的融合。网是传播媒介,剧是内 容。从活字印刷到纸质印刷,到电台、电视、网络等等,都是媒介在不断变化,而内容永远是支撑各种媒介的不变的东西。就像多年前我们对网络文学不在意,今年 我们都在讨论网络文学,后来发现网络文学中不变的东西正是能够打动我们内心的内容。这也是我对剧网融合的一种理解。《古剑奇谭》的热播给我们最直接的启示 就是青春剧的内容表达。为什么这部剧会让这么多的青年人聚集在网络的平台上热烈谈论?正是印证了创作的心理机制。这种东西实际上表达了补偿机制,它可以满 足观众群体、受众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可能没有、或者是期望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有的很多心理需求、期待。这种需求、期待会形成一种暗示、一种引导,也 会形成所谓的价值引导的东西。该剧在对待爱情时,是以古典主义的方式来表现的。和我们很多婚恋观、婚姻观、情感观还不太一样,这恰恰就是“青春气息”。 “青春气息”对情感和爱情就是这样,就是要青梅竹马,要从一而终,要忠贞,要执子之手。这就是青春文学,一定要基于这样一个很好的价值表达。假如我们在青 春的时候都不能对爱情有这样的追求,我们就没有青春过。该剧对人格、性格分裂式的理解,包括对工具和人性关系都有其深刻的地方。他很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 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当然它有些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包括粉丝提出对非团圆式结局的不满足。非团圆式的结局,可能也是作者本人对生活、情感的理解, 是一个思考的留白。
梁振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主任):当下青年观众的新趣味和传统的人文思辨精神之间没有必然的矛 盾。通过特别年轻的壳来包装我们习以为常的经典现实主义的思想内核,有利于实现人文精神与当下文化语境的对接。以《古剑奇谭》为代表的仙侠片,就提供了多 种文化质素共融的可能,比方说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理念,提倡中庸、忠恕的儒家理念,等等。它们尝试用一种青春的趣味来书写,实现了兼容传统文化 的现代性表达。随着时代审美趣味的改变,当下轻巧美学已取代了负重美学,“轻趣味”时代已经不可阻挡地袭来。具体表现为,在创作题材上,野史、轶闻、架空 历史、生活流占主导地位,表现形式则体现为将色彩、服饰、布景等形式元素推向极致。把历史和现实的重负用巧妙的故事融入其中。在审美意趣上,这种叙事对极 端的端庄是排斥的,最喜欢的是幽默、调侃或者蔫坏。如百里屠苏这个人身上的邪和完美的外形相融合,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这种美学取向不仅体现在电视剧,还 体现在文学、电影等中国文艺的各个领域。而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消费文化、代际文化、网络文化均有关。这里的代际文化,预示着今天中国的电视剧,尤其是通过 网络播放的电视剧,消费群体已经变成“80后”、“90后”,他们是在电子技术和网络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而网络文化是信息量大、碎片化、年轻化的,它制造 出来的庞大数据,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审美变迁的精神河流。我们要做的正是把自己变成精神河流当中能够捍守文化价值的一朵浪花。
为了应对当下审美旨趣的时代转型,影视创作者应该研究这种新趋势,从中找到经典文艺思维与全媒体时代对话的新路径,影视创作者应该主动在作品中追求“网味”与“剧味”的融合,更加关注受众的审美情趣和需求,在提供优质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引领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
剧网融合给青年文化
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剧网融合给青年文化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空间。过去我们做文化研究,通 常将青年文化当做“亚文化”,就是非主流文化。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亚文化今天有可能成为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让主流文化在它面前非常失语,这个改 变是革命性的。像《古剑奇谭》这类电视剧给我特别大的启发。过去我们觉得这种亚文化,在成年人控制的媒体世界当中,可能会进行过滤,进行改造,让它符合我 们、适应我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天然带有对青年文化的过滤性,我一定会把青年文化自身的某种东西给过滤掉。但是今天它能够通过互联网,让游戏再回到电视这 样一个大众媒介上得到更符合青年人心理特点的一个传播,这可能就是新的时代带给我们的一个巨大的改变,而且能够让内容价值得到充分地实现。由于市场的推 动。过去青年文化的媒介和“看门人”都是成年人,因此经济价值得不到实现,市场不太容易会推动它。但是今天由于剧网的融合,青年人这个消费主体被放到市场 的主体上,所以它的价值能够得到巨大的实现。
为什么该剧在电视、网络上播得很好?首先它有多年忠实的用户,而用户跟传统媒体最大的不一样,用户都是点,所有的点在网状传播当中都是一个传播 者,我们过去的电视剧面对的受众都是匿名受众,这个点是死点,传播了不会再传播。但是游戏用户这个点的信息可以向别的点进行传播,很容易形成网状传播的潮 流。再加上后来选演员的时候,推出了有巨大粉丝量的一些选秀明星,粉丝加明星就构成了巨大的消费人群。用户跟粉丝跟我们传统的电视观众不太一样,传统电视 观众看一个东西更多是对剧当中的人物产生兴趣,其实演员对他的粘合度是很低的。但是在青年文化当中不一样,用户和粉丝更关注的是演员,因为在这个演员身上 寄托了他的某种情感。所以,所有的偶像都是有情感投射的,就会有粘合度。过去我们抗拒的时候,会说这个剧不好,这个人物不好,我们就不看。但是他爱一个东 西,是允许它有缺点的,就导致这个剧不管什么评价,热度都非常高,而且互相影响,互相累积。
其次,用户改变生产方式,让青年人主宰了娱乐内容。该剧一开始就是游戏用户,后来在选角、选演员甚至选造型各个方面都在互联网上进行热议,这就 让所有的用户都参与了创作。大数据有两种,一种是事后数据,一种是所有的用户本身构成的动态数据,这个动态数据在互动过程中会影响到娱乐内容。该剧就非常 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杨幂一开始的造型大家不喜欢,纷纷提意见,让创作者改造型;当有些情节、有些内容不合适,大家觉得跟原来的游戏有出入,创作者就 改剧情,甚至改人物设定、改人物关系。这可能是过去传统影视创作很难做到的,因此,它更大程度地适应了年轻人的需要。
再次,青年人在用网剧融合的方式创造自己一代人的主流价值。互联网文化当中,我们总是会觉得它容易出现粗鄙化、低俗化现象,但是在这个作品中, 你会发现,年轻人仍然在他们的文化世界里形成自己的某些共识。比如剧中突出了它的成长主题,从一个小孩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而且在这个过程当 中,爱情、友谊、责任在其身上都能体现出来。这是非常可贵的。该剧体现的价值观,不仅有爱情、友情、真情,所有正面的价值都得到了充分传达,而且你也会发 现另外一个观点,既不是我们理解的传统文化,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全盘西化,他们在文化营养当中慢慢过滤出自己的共识。它里面的人物都是从个体出发,甚至连 他们的责任感都是从个体出发的。我们现在把忠孝节义拿出来当主流文化传播,但是在青年人当中,他们追求个人的幸福,追求自己的爱情,追求自己的友谊,颠覆 了一些传统,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自己对一个类、对一个整体是有责任有担当的。此外,该剧中的造型、场景的设计、人物关系的设计等都包含了中西文化、传统文化 跟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可以说,该剧是很值得传统文化来做研究、做探讨的一个样本。
赵彤(中国视协理论研究室主任):互联网思维,是2014年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新语汇,也是一个新的关键 词。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是因为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现在已经是风华正茂的一代人了,而且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人口还在不断扩大。互联网的发展,对生 产关系和意识形态再生产关系都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思维联系着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新媒介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是对地缘空间关系的突破,一方 面是人口的代际转换。新媒体与其使用者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打量:一方面,新媒体可以说是新生代人群的伴随性媒体;另一方面,新生代人群也可以说是新媒 体的伴随性人口。以《古剑奇谭》为例探讨“青春正能量”,涉及的就是后者,也涉及到一个大的课题,就是如何在影视剧生产中,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表述青春、引 导青年。
《古剑奇谭》是根据电脑游戏改编成的电视剧,是电脑游戏产品的衍生产品。游戏的主体人群是年轻人,电视剧的主播渠道是擅用青春修辞的湖南卫视。 包装在该剧古装、仙道、侠义故事里的是异于当下、异于现实的秩序世界,现实禁忌在那里更容易被突破,在那里可以纠合古今中外,驰骋想象,来抒发遐思和叛逆 的情绪。这是青春期的一种特征。这几年青年人喜欢看的“穿越剧”,都是在打破既定秩序的框架里生发的。
网剧创作不要忽视
艺术本体的吸引力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部主任):大投资、网游改编、一线的特效团队、玄幻神话题材,加上武侠元素、偶像派 的明星阵容、鲜亮的服饰、时尚感强的造型设计,可以说,《古剑奇谭》已经将现在可能吸引年轻观众收视的方式一网打尽了,尤其对之前遨游于网友世界的大批游 戏粉丝来说,能够看到真人演出的电视剧版,对他们来说可能吸引力就更大。但不管形式怎么样,播出平台再怎么变化,还是要“内容为王”。《古剑奇谭》将中国 传统神话故事与古装现实生活、武侠与玄幻、言情与动作,通过一把剑串联起来,而且里面又设置了很多跌宕起伏的情节、瑰丽奇幻的画面,还有精彩刺激的特效与 动作场面,将改编后的游戏经典场面再现与演绎,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场想象的盛宴。从该剧的价值取向来看,其中有主人公忍辱负重的坚守,有行侠仗义、抑恶扬 善的责任担当,还有解救危难的牺牲精神。青春叙事离不开爱情元素,该剧传达了传统的东方式的恋爱观,没有以暴力、色情、恶搞等曾经泛滥于网络的元素为噱 头,包括以往青春剧常常备受诟病的语言台词,都注意到了与人物情境的吻合。既有很生活化的语言,也有诗性话的语言,甚至还有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这些都 是根据剧情、人物需要设计的。
神话体裁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神话剧包括穿越剧一度走红网络不是偶然现象。首先是由于年轻观众的观赏需求,凭借影视剧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影 视人纷纷以高科技手段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使艺术和技术得以较完美地融合,增强了观赏效果。其次,这样的作品满足了观众的某种情感需求,用一种超 现实的方式来折射现实或者补救现实中的一些缺失,在幻象中改变命运,寻求梦想,实现精神上的寄托。许多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精神需求,通过 穿越剧、神话剧得以满足。第三,从创作层面来讲,神话剧是艺术家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追求上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形式。而这二者的结合是非常考验创作者 功力的。《古剑奇谭》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上,可能做得还有些差距,但是我们看出了主创的这种诚意。
当下影视剧已经成为对青年人影响最具强势的力量。长此以往的耳濡目染,对他们尚未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如 何在既提高剧集观赏性与年轻观众粘合度的同时,又提高年轻人审美取向与品位,远离恶俗与媚俗,这既是对文化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的态度。青年观众并非等同 于媚俗,从创作到播出都不应该看轻、低估我们的年轻观众,作品和观众是一个双向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观众,反过来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 的作品。现在网络观剧的主流人群是“80后”、“90后”群体,他们的欣赏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的走向。网剧对观众的审美应该有一定的引导,要从 单纯的眼球吸引力走向艺术本体的吸引力,培养高素质的青年观众,有了高素质、高品位的观众群体,才会使电视剧作品不再单一,甚至走进一个新的模式化的窄胡 同里。只有青年观众整体鉴赏力的提高,才能带来中国电视剧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田卉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主任):《古剑奇谭》最大的成功首先是为剧网融合作出了有益的尝 试,同时,该剧把仙侠片最后契合在青年人的成长上,也为电视剧类型的融合作出了很好的尝试。该剧是我一直非常期待能够在中国影视剧中形成气候的仙侠片类 型,中国传统的文学当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蜀山剑侠》的小说文本发展到登峰造极,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武侠小说,但是徐克做的《蜀山剑侠》一直没有找到特 别好的途径解决仙侠片的问题。《古剑奇谭》就是把仙侠片最后契合在青年人的成长上,在契合小说的同时,也在类型融合方面作出了很好的尝试。我们经常看到很 多电影电视剧的类型融合,最后出现不伦不类的产物,但是《古剑奇谭》在发掘题材的时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相反发展得很好。看得出这部剧的主创试图通过这 种表达去发现这个戏背后的一种趋势,以及年轻人如何通过他们自身的互动来建构他们的主流价值观这样一种蠢蠢欲动的前景。这可能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一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