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艺苑 >> 正文

书法蕴哲学

//m.zimplifyit.com 2014年12月22日11:54 来源:光明日报 王文杰
卧听山涛(书法) 王文杰卧听山涛(书法) 王文杰
苏轼《赤壁怀古》(书法) 王文杰苏轼《赤壁怀古》(书法) 王文杰
李白《赠孟浩然》(书法) 王文杰李白《赠孟浩然》(书法) 王文杰
古诗文集录四条屏(书法) 王文杰古诗文集录四条屏(书法) 王文杰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节录(书法) 王文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节录(书法) 王文杰

  研究翰墨、鉴赏书法,是件至美之事。如果把研鉴中国书法比作剥洋葱,那么随着一层层洋葱被一片片地剥离开来,你会看见裹在最里面的葱心。这个隐而不露却生机勃勃,对于萌发书法片片生命新芽起着催生作用的葱心就是哲学。

  一部泛黄的中国书法史几乎每一页都渗透着浓郁的哲学墨香。书法是活着的哲学雕塑,是几千年留在一个民族心里的文化活化石。不论是文字初创时闪烁着先人智慧启蒙之光留在兽骨、钟鼎、石器上的甲骨文、金文,还是那些先人、无名氏留在摩崖和石雕上的汉碑、魏碑,抑或是藏在典籍史册上魏晋、唐宋等各时代书家们的不朽之作,虽然时代不同,但无不将哲学意识艺术地注入了汉字笔法之中。

  用哲学审视书法是一种大意境、大气象的高级精神审美活动。欣赏书法不仅要观表面之美,浮浅之象,更要看蕴含其中的内涵——书法骨子里的东西。如果从书法与哲学的双向思考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哲学给书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基调,而书法则用纵横的神经线条、错落的骨骼、流动的脉络笔画和丰腴的血肉塑造了屹立东方、惊殊世界的文化巨人形象。一个民族的基因是文化,一个文化的前提是哲学。书法这个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放异彩的文化奇葩离不开哲学这块土壤。

  辩证法赋予书法独特的东方神韵和梦幻般的风采。书法用线条、点划、字形、构架等将它自身规律性的东西固化为“千古不易”,也即书法中的“法”,而辩证法使书法在变幻莫测中变得气象万千充满魅力。仅以草书为例,一篇好的草书作品,它要表现为局部矛盾丛生、整体和谐统一;大起大落和平缓舒展的平衡把握;激情四溢和严守法度的相辅相成……从谋篇布局起笔开始,到落款署名盖上印章,应该是奔放与收敛、狂热与冷静、局部与整体的统筹运作和对立统一。

  把哲学灵魂注入书法主要应关注摆兵布阵、谋篇布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章法。苏东坡说他自己写字时“无意于佳乃佳”。其实,并不是“无意”,是意在书外、功在字外,意在其中、又出乎意外。苏东坡把他的才华、学养、灵感运用到他的书法创作中。学养为何物?即人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离不开哲学滋养。有一种说法叫唐人重“法”,宋人尚“意”。“意”实际上就是冲破“法”而使书法获得新生——新的神韵、风采,这是需要哲学作底肥的。我以为,一个成功的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哲学家,或者说具有强烈鲜明的哲学思维、哲学观点。于哲学大框架下来思考谋划书法,在不损害老祖宗传承的约定俗成“规范化”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使书法上下勾连,左右通达,前后照应,遵循法度但随机应变,固守传承但追求变化。要达到这样的状态,至少应关注这样一些关系:长与短,长短虽差,各任其性;大与小,打破均衡,大小各宜;断与连,连断不定,断连无法;粗与细,粗粗细细,不拘一格;疏与密,疏者奇疏,密者奇密;正与斜,正斜结伴,牵手相随;枯与湿,枯湿混淆,淡浓相宜;宽与窄,大开大合,宽窄不等……以指喻指者非指,不若以非者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者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这些千奇万态能让创造者和欣赏者展开翅膀驰骋美之想象的比喻,说来说去,最终只讲了两个字:哲学。

  书法中讲哲学,不是故弄玄虚一味只讲“意”而忽视“技”的锤炼的玄学。书法无论如何最终是靠线条点画来表现的。“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苏东坡语),五者皆离不开“技”。技术作为书法的核心是“一脉相承,千古不二”的,所谓“结字因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书法需要精确的技法,如穿针者,引线纳孔,毫厘有差,线不中窍。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人专门作过研究,譬如写一“日”字,左竖为宾,宜轻而短;右竖为主,宜重而长;中画为宾,宜虚而婉;下画为主,宜实而动。一个只有寥寥四画的“日”字,作如此悉心的研究,可见书法技法的重要性。点勾画本身是有生命的,线条是带哲学灵性的。没有味道十足技法的书法,是无味之书。章法是书法的灵魂,技法是书法的生命。徒有技法,章法迷失,神采不生;光有章法,技法混混,无精打采。当技法与章法达到完美结合时,书法就步入了一个日臻完美的新境界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