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最美的风景留在心中——读巴·那顺乌日图散文集《来自阳光草原的祝福》

//m.zimplifyit.com 2015年01月05日10: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锦贻

  对于巴·那顺乌日图来说,散文集《来自阳光草原的祝福》是很重要的一本书,因为他在这本书中描述了他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感,阐释了他的艺术情结、文化情思。这本集子是用他近20年的时间写成的,是用心写出来的。

  那顺生长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他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他的人生单纯而丰富。他把经历过的地方、体悟过的风景真正留住,留在了这本书里。

  这是一本真切、诚挚而又温和得令人感动的书。我读后觉得,作者就像和一个熟稔的朋友在谈天说地。从书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寥廓天空下的广袤大地,还可以体悟作家过往人生的足迹与感受。他对草原上明媚阳光的真率珍爱、对大地上蓬勃生机的深切热爱,以及对走向繁荣的美丽家园的深情祝愿充满书中的每一个文字。

  在阅读的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是作家心中的至爱关怀以及根植草原旳生态意识。在那顺笔下,草木有着人类难以企及的风范,无论是微小的还是广大的,无论是茂盛的还是零落的,它们总是尽自己的所有燃烧着生命的光华、润饰着大地的光彩、洇染着时间的光环。如他在《科尔沁,我遥远的家园》中这样描写家乡的四季:“五月,甘旗卡镇那柔软的柳丝从蓝天挂下来,以一缕缕情丝,给人间带来春天的问候”;“夏天,我故土的包大力干山那俯首吸饮洮儿河水的样子,很有诗意”;“秋的声音从罕山那面走来,穿过牧场和田园,送来丰收的信息”;“雪是科尔沁之冬的灵魂。科尔沁人倾听着它那在天空中飘洒的言语,播撒一串汗水,唤出了绿意的萌动”。作家面对不同季节的家乡山水,倾情地传递着诗意的审视和心灵的触摸。他在亲近、感知自然中发现了自然的善和美,就怀着一种敬仰之心、博爱之情来加以赞颂。其中的种种描写,无不流露出一颗敏感的心对于生命忧患的沉思和对生命意义的寻绎。

  在那顺笔下,山高水低,花团锦簇,人与自然在这里合奏交响,昭示出一种人生的堂奥,呈现着一种透彻的醒悟。风景,在那顺心里,既是一种美的意象,又是一个温暖人性的象征,还是一处生长思想的地方。作者把秀美的风景不断被演绎成优美的篇章:从广阔的呼伦贝尔到神妙的锡林郭勒,再到美丽的克什克腾……作家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了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而且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怀,创造出不一样的审美氛围。比如,《喧闹的银浪》这样描写科尔沁的河流:“银浪喧闹的乌力吉木仁河横穿我神圣的故乡。起舞的银浪把心中的欢歌奏响。昔日的歌声中充溢着威严和雄壮,竖起的翅膀扇醒了沉睡的山岗。琴弦弹响搏击生活的乐章,豁亮的胸膛呼唤水草丰美的牧场。”作家把面前的风景审美化、心灵化了。他的诗性的语言,使读者能够聆听到万物各自的心声,感受自然生命的跃动。这些语言,因为作家情感的渗入,变得色彩缤纷、张力弥漫;这些情感,也因为作家思想的张扬,变得节律柔和、起伏有致。

  作者在发现自然美的同时,思索着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思辨着自然与人生的关联,思考着自然与世界的共进。如《绿色拥抱通辽城》这样写到:“在穿城而过的西辽河两岸种树造林,呈现出沙漠节节后退、绿树成荫、碧水环城的新景象。绿色在阳光下向远处延伸……她绿了一条路又一条路,绿了一片草滩又一片草滩,绿了一座沙丘又一座沙丘……有了绿,大地才萌发那么多希望。”他随意平实的描写流露着睿智,语言简洁却很有分量,能够一语中的。

  就这样,作家根据自己和家乡人民共同经历的生活、一起经受的现实,构筑起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的一端是作家切切生活过的科尔沁,另一端则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作为一位来自草原的蒙古族作家,作者走出家乡、走进异域而又深恋家乡、深爱民族。这源于一种深沉的民族情怀。

  需要特别谈及的是,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专门地写了作家心中时常惦念着的亲朋师友,以及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坛人物。这不仅写出了诸多普通人的非凡举止,还写到了一些公众人物的别样风采。前者如《慈爱与希冀——农民父母和他们的儿女们》《牧马人的情和爱》,后者如《腾格尔的家园情怀》《纪念魏巍有感》。这些作品,或以时间地点切入,或从人物话语导入,或凭场景渲染起笔,或用理性哲思开篇,各不相同、各呈异彩,却都体现着作家对他们的深深理解。他没有局限于表层的描写,而是深入地去刻画与讲述,带给读者许多质朴的、纯粹的东西。因此,这些作品不仅留下了不同人物的剪影,见证了时代风云的变幻,更显示其思想的深度、广度和文化底蕴,具有了耐人寻味的可读性。

  总之,我读这本散文集,既读到阳光、读到祝福,也读出艰辛、读出力量,进而读出思想的光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