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备案拍摄制作的电视剧题材分布 制图:韩业庭 |
2014年,中国电视剧创作、发行和播出呈现出总体向好、稳步推进的态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的数据显示,2014年电视剧生产总量超过15000集,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整个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亮点也留有遗憾:创作题材多 样,内容丰富,好作品不少,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引领口碑和收视的现象级作品不多;在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市场信号的作用下,市场结构不断变化,如 何构建电视剧行业的新常态,激活产业效能,是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在全媒体语境下,电视剧的传播渠道和编播方式进一步调整,一些适合跨屏传播的作品特别是 网络剧创作越来越红火,给电视剧发展提出了新命题。
在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之下,荧屏上的家斗热、宫斗热、抗战热逐渐趋于理性,题材扎堆、粗制滥造、雷人雷剧等乱象得到一定程度地遏制,创作者主动在故事讲述、人物塑造、主题意蕴等方面尝试创新,在电视剧艺术探索领域形成了一个个高原。
视频网站兴起,让美剧、韩剧更多地进入观众视野,节奏紧凑、悬念迭起的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观剧思维和习惯。中国电视剧人看到 了这一变化,纷纷从类型化结构与差异化叙事入手,进行创作突围。《十送红军》以长征为线索,穿插讲述十个红军战士的故事,十个故事各自独立,十个人物相互 关联。《北平无战事》在情节设计、悬念设置以及人物心理描摹方面摆脱了既有谍战剧模式,让观众获得了陌生化的审美享受。《舞乐传奇》在新派古装剧的类型框 架外,融入民族题材、公路探险等典型特质。
社会转型期,一些电视剧出现过度娱乐化倾向,不仅不能承担弘扬主流价值的文化责任,反而对观众产生误导。2014年,电视剧创作在深度挖掘 创作主题、唱响主旋律方面有所收获,对这一不良倾向有所匡正。《老农民》站在客观的立场肯定农民的合理愿望和生存需求,给予他们战胜艰难走出困境的信心和 希望。《大河儿女》以河南两户钧瓷名家制瓷、斗瓷、护瓷的历程切入,反映中原儿女大忠大勇的大河精神。《原乡》首次讲述台湾老兵冲破阻碍回乡探亲的故事, 以强调“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我和我的他们》从医生与患者两个视角切入,用理解和关爱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四十九日·祭》以纪念首个国家公祭日为缘起创 作播出,给予剧中每一个生命个体以充分尊重。
电视剧是关于人的艺术,一部作品的情节或许容易被遗忘,但鲜活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却能长久地活在观众心中。然而,有些电视剧创作过于注重情 节推进,而忽略了人物行为的合理化,导致一些角色要么高大全,要么扁平化,要么行为缺乏理性。所以,如何塑造具有真实感和亲和力的人物形象,成为2014 年电视剧创作着力攻克的命题。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中,往往习惯仰视伟人,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从“小”处入手,“平”视伟人,从还原 本真出发,走向崇高。《勇敢的心》里,霍啸林从游手好闲的懦弱少爷成长为英武剽悍的民族英雄,唤醒了那些被刻板历史束缚的生命意识。《红高粱》里的九儿虽 然有自私的一面,但在生活和战争的磨砺中逐渐成长为大方能干、深谙民族大义的女子。
2014年,视频网站制播剧迅速崛起,“一剧两星”政策出台,80后、90后群体的观剧口味在美剧、韩剧的影响下日新月异,电视剧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对电视台、电视剧制作方、视频网站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下,基于新媒体的大数据技术已经得到具有前瞻意识的影视精英的足够重视和尝试应用。大数据最为核心的魅力是发现规律和提供预测,如果应用 到电视剧的项目评估、投融资、班底组建、创作、营销乃至衍生品开发等领域,找到受众的观看规律和审美期待,那么电视剧的收视率、口碑和效益将大大提升。所 以,拥有海量而准确的大数据,可以为整个电视剧产业链的打造提供革命性的助力。2014年,包括爱奇艺、优酷等在内的多家影视制作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在完 成了一系列的战略联合之后,开始运用大数据介入产业发展,而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高收视率也在《爱情公寓》《不一样的美男子》等剧中得到彰显。
随着各路资本不断汇集电视剧产业,大制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单集制作成本的纪录被不断刷新,《离婚律师》高达150万元一集,《武则天 传奇》甚至超过300万元一集。这些大制作不乏品质高的优秀剧目,但也有很多口碑不佳的失败之作。这些失败之作大多是虚有其表的“伪大片”,投入很大程度 上被个别明星的片酬、宏大的场面、奢华的服装道具所占据,留给剧作本身的预算却很少。殊不知,大制作不只是高投资,高投资也未必能出精品。大制作最重要的 特点应该是大情怀、大视野和高品质,所以巨额投资不只要用在演员、服装、道具等画面上看得到的地方,更需要投入到导演、编剧等创作者在荧屏背后对故事内 容、思想内涵、价值观念的精工细作上,从而形成合力。倘若剧作艺术水准不足、主题思想偏颇,只倚重明星出演、华丽视效来提升作品卖点,长此以往本末倒置, 将使产业堕入明星出演价格虚高、创作奢华浮躁之风弥漫的恶性循环中。
《湄公河大案》《开国元勋朱德》等电视台的独播剧目或获得较好收视成绩,或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使“独播剧热潮”成为2014年中国电视 行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实,这种播出模式在西方电视业流行已久。2005年,中央电视台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独播剧”概念,并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 独播剧《宝莲灯》。仔细分析,这种独播方式拥有诸多优点:首先,这有利于电视台对制作成本的管控,从而降低电视剧的购买成本。其次,独播剧可以和电视台的 立台理念进行个性化对接,以凸显媒体的辨识度,锁定目标受众。如江苏卫视的“幸福中国”理念和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理念,都在其各自的独播剧中有所体 现。再次,独播剧有利于打通电视剧和其他电视节目如综艺节目之间的壁垒,进一步提升电视剧与目标受众的关联度。如湖南卫视的“金鹰独播剧场”、江苏卫视的 “幸福剧场”、东方卫视的“梦想剧场”、浙江卫视的“中国蓝剧场”,都与各自的综艺节目形成呼应。出于自身战略及长期发展考虑,愈来愈多的各大电视台选择 独播模式,据业内人士统计,2010年以来,已有70%左右的省级卫视涉足独播剧,使独播剧逐渐成为各大电视台抢占电视剧市场的一招鲜。
2014年,网络自制剧迎来规模化爆发,据艺恩咨询提供的数据,截至12月中旬上线的就有54部之多,其中《探灵档案》《灵魂摆渡》《暗黑 者》《匆匆那年》等剧动辄就有数亿次的访问量,影响力直逼电视剧。传统电视剧制作机构也看到了其市场潜力,纷纷与视频网站结成战略联盟,在资金、技术、创 作层面互通有无。因此,2014年被业界称为“网络自制剧”元年。相比传统电视剧,网络剧的准入门槛较低,制播自由度更大。制作过程可以充分考虑网民的观 看诉求,甚至可以以网民的集体意志决定剧情的走向、人物的命运和演员的阵容,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实现了创作者和粉丝的互联互动,真正彰显 互联网思维的魅力。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已经播出的网络剧大多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不高,仍以色情、血腥、暴力等作为卖点。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网络 剧只能是电视剧的山寨款,视频网站也只是电视剧的播出平台。
台网互动播出,成为2014年电视剧传播方式的新常态。在新兴媒体的强势来袭下,传统电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被网络快速分流,使电视剧制作 者意识到,只有与网络媒体协同作战,才能把流失的观众锁定,获取效益的最大化。传统电视的线性播出方式使观看电视剧的时间固定化,而网络点播的方式则更加 灵活随意,这些原因促使越来越多观众选择网络追看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观众与电视的约会意识,选择台网同步播出无疑为电视剧扩大受众基数、获取资本 收益提供了一条直接而有效的途径。而《爱情公寓》等网络剧在获取了高点击率和美誉度的同时,也开始登陆电视播出平台。
电视剧创作虽然形成了高原,却很难打造出称得上高峰的经典之作;都市生活、古装武侠、战争风云仍然是荧屏主流;一些潜藏在类型剧创作中的不良趋势依然存在;“一剧两星”政策给产业格局带来挑战……2014年电视剧行业的老问题和新趋势值得关注。
从《大丈夫》《爷们儿》《团圆饭》《生活启示录》到《一仆二主》《爱情最美丽》,在2014年的电视荧屏上,以家庭和爱情为主要内容的都市 生活剧创作热情有增无减。这种类型常以都市为背景,或铺陈烟熏火燎的市民日常生活景观,或展现远离各种沉重议题的青春时尚话题,获得了观众的青睐。然而, 也有一些剧作要么过度追求情节的大起大落而使故事内容单调、人物性格极端,要么在豪门恩怨、香车美女的宅斗中乐此不疲,用奢华的物质呈现和颓废的精神世界 来放大人性的阴暗面,而远离真实的现实生活,导致传达的价值观念有所偏颇,都市生活剧这种创作趋势亟须扭转。此外,行业剧崛起,《产科医生》《青年医生》 《我和我的他们》等医疗题材和《金牌律师》《离婚律师》等律政题材热播引起热议。仔细剖析这些作品,大多还是披着行业外衣的都市生活剧,对行业内容表现尚 不专业。但这是一个开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电视剧市场需要各种题材类型来充盈,希望这股创作热潮能使行业剧逐渐脱离于都市生活剧的模式,实现类型创作的 成熟稳定。
《古剑奇谭》《神雕侠侣》等剧播出在社会形成热点话题,让古装剧类型在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生活中继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一些创 作者对所涉及的历史内容缺乏理解,使作品频频出现穿帮硬伤,有的则直接戏说或架空历史,沦为依靠偶像演员的收视号召力、包裹着古装躯壳的现代爱情剧,失去 了古装剧独有的历史厚度和侠义豪情。在资本运作和商业逻辑的驱使下,个别创作者在剧作中体现雷人气质,甚至以抄袭搏出位,试图以恶评如潮来博取观众注意 力,陷落到“观众骂得越狠,收视率就越高”的谶语之中无法自拔。但观众的艺术品位不断提高,终将对这种缺乏思想力量的作品产生审美疲劳。要实现可持续发 展,古装剧必须坚守主流价值取向和严肃的原创精神,跳出玄幻、戏说、宫斗的漩涡,将视野更多地转向创作《大秦帝国》系列之类具有深度和底蕴的历史正剧上 来。
以《北平无战事》《长沙保卫战》等为代表的战争题材获得不俗口碑,成为2014年电视剧创作的又一斩获。然而,与这些严谨之作相对应,还有 一些战争题材创作依然徘徊在雷人的情节中无法突围,演员造型、服饰与历史脱节,飞机头、牛仔帽、美式装备出现在敌后作战的深山老林里。这些作品打着战争剧 的幌子,实际上在以商业运作和投机取巧的态度来诠释革命历史。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可以预见,抗战题材创作生产 将形成一个高潮,如何更好地书写那段史实,反思那场战争,并获得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这是创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类型创作领域存在的老问题仍在持续发酵,电视剧生态发生的新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自2015年1月1日起,“一剧两 星”政策开始实施,在中国沿用多年的“4+X”电视剧播出模式即将退出舞台。此次政策调整,强调卫视综合频道播出电视剧的差异化竞争,将促使其走上特色发 展的道路,改变“千屏一剧”的现象。政策实施后,卖片收入减少,投资风险增加,电视剧制作机构为规避风险,降低电视剧投资额,演员收入将受到影响,从而抑 制演员片酬畸高的不良趋势。至于新政能否催生更多不同题材类型的优秀作品,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总而言之,文艺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我们提倡电视剧艺术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但不等于放任价值观缺失的剧作大行其道。须知低俗不是通俗, 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如果我们总是陶醉在豪门恩怨、后宫缠斗、娱乐化抗战的“小时代”里,沉迷于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 产、快餐式消费等浮躁心态中,那么电视剧艺术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讲好中国故事,让梦想照进现实是当代中国电视剧创作者的基本命 题。我们应用敬畏谨慎的态度重回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缘起,让古老的历史教训、纷繁的朝代变幻、动人的神话寓言来照鉴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勇于深入火热的现实 生活中去,用真诚的关切和理性的思维对照现实生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汲取创作灵感,用深刻的艺术创见来诠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在新的产业 环境中,电视剧行业越是充满活力越要保持理性。我们在坚守电视剧创作的艺术品格基础上,应不断开阔产业视野、拓宽产业版图,汲取外国先进的电视剧制作与传 播理念,在类型化创作中凸显电视剧的民族标识,推动电视剧文化走出去。2014年的荧屏落下帷幕,2015年的光影之旅已经启程,我们要以历史为鉴、据时 代放歌、为人民抒怀,书写具有思想高度、艺术深度和情感温度的电视剧作品,为中国梦的实现鼓与呼。(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2014年值得关注的10部国产电视剧
作者:杨洪涛、李蕾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反映邓小平的影视作品不多,讲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历史功绩的电视剧更是凤毛麟角。《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讲述了从1976年到1984年的8年间,邓小平作为坚定的改革者如何力挽狂澜,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过程。该剧同时从国家层面和家庭层面出发,将邓小平形象塑造得立体而丰满,填补了电视剧创作的空白,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艺术探索上实现了突破。
《北平无战事》
七大影帝同时飙戏,加上暗潮汹涌的时局、骨血丰沛的人物、掷地有声的台词、逻辑缜密的叙事、静水深流的情怀……这部电视剧以超然的灵性和肃穆的语态,营造了大音希声般的美学质感,凭借超越同类题材创作的想象力,在2014年的电视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送红军》
在众多长征题材的电视剧中,《十送红军》显得卓尔不群。该剧从互有关联的十名普通红军战士的视角切入,采取穿插叙事的方式。无论是红军老爹钟石发还是自毁容颜深入敌军的女战士戴澜,他们行走长征的精神起点虽然不同,但在经历了战火淬炼和革命洗礼之后,都完成了信仰的确立和灵魂的升华,对电视剧叙事方式和艺术表达进行了有益尝试。
《四十九日·祭》
在首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讲述77年前南京城里一群特殊中国人自我救赎故事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播出,实现了对30万无辜死难者的一次荧屏祭奠。独特的艺术气质使这部剧作从众多抗战剧中脱颖而出,尤其是演员极富张力的表演,使浓烈情感融进一句句简单质朴的台词对白中、一个个行云流水的肢体动作中,形成一种摄人心魄的思想力量。
《老农民》
近年来,现实主义农村题材成了电视剧创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扭转这一局面,《老农民》的创作者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该剧站在平民化的叙事立场上,通过全景式呈现一个普通村子的村民为摆脱贫困而努力拼搏的故事,贯穿起我国整个农民群体跨越60年之久的历史进程,谱写了一首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农民史诗。正如该剧编剧高满堂所说,现实主义创作不能只吹美丽的肥皂泡,也不能戳破伤疤就走人,我们必须深入到生活的肌理中去,用自己的心和农民进行对话,从中寻找积极向上的力量。
《红高粱》
因原著小说和同名电影的人气,电视剧《红高粱》从开播就获得了社会关注和观众追捧。该剧在忠实遵循原著“抗日”的核心主题基础上,巧妙地加大了爱情戏。从追求爱情自由的小家梦到追求民族独立的强国梦,电视剧《红高粱》不仅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有关爱情与命运的凄美故事,也是对那段苦难历史的悲壮回望,更是对这个不屈民族的虔诚礼赞。
《父母爱情》
在这部家庭情感剧中,“土老帽”出身的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大小姐安杰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而命运却把家庭出身、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皆不相同的两个人组合在一起,携手走过50年的风雨。剧作时而用插科打诨的幽默情境,时而用相濡以沫的言情段落,揭示了平凡爱情里的质朴与纯真。
《马向阳下乡记》
《马向阳下乡记》的出现,扭转了农村喜剧题材一味刮“东北风”的现状。吴秀波饰演的下乡书记马向阳是一个久居于都市的雅痞青年。他以游客的心态进入农村,在都市与乡村的文化落差中,在和刘世荣、李云芳等人的村务博弈之间,制造出笑料百出的戏剧冲突。没有无厘头和低级趣味,不靠恶搞和巧合,彰显了深厚的喜剧功底和清新活泼的美学风格。
《离婚律师》
《离婚律师》乍一看是律政题材,实际上讲述的还是都市男女的情感故事。作品戏剧性地将离婚官司和主人公的恋爱过程作为两条叙事主线,让剧作呈现复调式的故事结构,从而揭示具有现代意识的爱情哲学和生活寓言。
《舞乐传奇》
《舞乐传奇》里,探险、悬疑等商业元素和武侠片的飘逸气质、少数民族题材、歌颂和平友谊的主题融合在一起,让一场从骠国到长安的献乐之旅显得神奇玄幻而富有深意。当下的古装剧创作为迎合年轻观众口味而落入了宫廷斗争和爱情缠绕的窠臼中,大多缺乏宏大主题和深刻立意,这部电视剧另辟蹊径,在实现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有机融合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
(杨洪涛、李蕾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