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朝闻道,夕死可矣。”人如其名的王朝闻先生一直忙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2004年至今,十年过去了,王朝闻先生的文艺理论在当下是否还有意义?他的思想还能否给予今人以启迪?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永远的丰碑——纪念王朝闻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国内美术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学界知名学者围绕王朝闻先生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贡献、王朝闻先生创作实践的艺术价值和王朝闻先生艺术批评风范的当下意义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新中国雕塑的奠基人
对于杭州国立艺专雕塑系出身的王朝闻先生来说,雕塑可谓是他的老本行。他的雕塑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称得上是件件精品。浮雕《毛泽东像》、圆雕《刘胡兰像》、圆雕《民兵》等作品无疑称得上是新中国雕塑的代表作。曾任中国雕塑院院长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从一个雕塑创作者的角度提出,王朝闻先生将中国传统的造型规律及造型精神与主题性现实性雕塑相结合,将架上雕塑研究成果与环境雕塑相结合,将中国的传神论及细节描写理论与雕塑的塑造技法相结合。当代中国如何树立和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雕塑大家?相信王朝闻先生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对当今的雕塑创作实践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
——可信又可爱的美学家
中国引进西方美学著作已百余年,其中多数文章的语言生涩难懂,给后人的研究造成了不少困难。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杜书瀛所讲,“这些著作可信而不可爱”。而在王朝闻先生的笔下,看似深奥的美学理论被平实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来,美学不再是哲学世界中的象牙塔,而变成了通俗易懂的文艺读物,这便是“既可信又可爱了”。
关于王朝闻先生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邓福星将其总结为三个特点:充满辩证的思想;从感受出发研究理论;将真、善、美紧密结合。王朝闻先生曾说,我们的作品应该培养出能够分辨善与恶、美与丑的大众。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这与王朝闻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顶天立地的大师学者
王朝闻先生的许多著作已为人所熟知,但对于他本人的研究却被忽略了。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在发言中说,对王朝闻先生的研究要从五个角度进行: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实践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实践者,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以及本土出发的美学家。他化用习总书记的话说,现在的文艺界只有“铺天盖地”,没有“顶天立地”。王朝闻先生无疑是那个时代“顶天立地”的代表人物。随着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展开,王朝闻一定会在大的历史潮流中间扮演一个里程碑的角色。
——活在当下
作为王朝闻先生第一批学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醉充满感情地表示:王朝闻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文艺评论一个时代的结束。与之呼应的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王一川院长提出:王朝闻的时代到了。他认为,王朝闻先生实现了艺术实践和理论的贯通,他的艺术理论与批评始终洋溢着感性体验的气质,他的艺术思维体现了现代唯物辩证法体系与中国辩证思维传统的交融,可以说他是涉及多种艺术类型的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家与理论家。
2011年,艺术学升等成为一级学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艺术理论的每个具体领域都出现了研究精深的大家。但是,现在还有可能出现通晓多种艺术门类并将其融会贯通的艺术理论家吗?在研讨会上,无论是美术学、美学、文艺评论、戏剧还是舞蹈领域的学者们都一致认可王朝闻先生对各自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作为一个融汇中西,游走于各类艺术领域之中的集大成者,此时对于王朝闻先生的讨论是十分及时而有必要的。
逝者已矣,精神长存。王朝闻先生是新中国艺术理论体系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是中国20世纪后半叶艺术学领域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从来没有过去,他永远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