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正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谈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镜子,是疗治不良创作症候的良药,是引导文艺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繁荣文艺创作,一刻离不开科学、健康、富有真正批评精神的文艺批评。繁荣电影创作,一刻也离不开科学、健康、富有真正批评精神的电影批评。
电影创作永远是电影工作者的中心任务,电影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电影工作的中心环节,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如果说创作是电影工作者 的中心任务,电影创作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电影工作的中心环节、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话,那么电影批评则要以自己富有针对性、创造性的劳 动深入阐释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电影作品,不遗余力地大力弘扬和推荐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电影作品,让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乐于接受。
电影批评要全力帮助和推动电影创作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艺术地、有魅力地呈现中国梦, 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故事对于电影来说具有极端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讲好中国故事,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 心。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可以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电影 要想受到人民的欢迎,就要把中国梦作为电影创作的重要主题,要把描绘中国梦、弘扬中国梦、抒发对中国梦美的憧憬,作为应有的历史担当,用影像记录伟大时 代,用光影展现人间真情,生动形象地讲述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成功。电影与观众的关系是电影最重要的关系,电影在最大的层面上受观众的影响和制约。 广大观众是否乐于接受,关系电影的生死存亡。电影批评必须深入研究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尤其是当下中国电影观众群体,与他们形成有效对接、良性互动的新格 局。
电影批评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电影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道 路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文艺工作、电影工作的评判主体是人民,人民是文艺、电影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习总书记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 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 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其实就是当下中国的科学的文艺评价体系和标准。电影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应 该是人民的评价、专家的评价和市场检验的平衡与统一。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电影始终是悬在中国电影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票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部 电影的市场接受度、欢迎度,代表着广大观众的自主文化选择、文化欣赏,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但是,我们绝不能把票房绝对化,不能把票房看成是“硬道理”,票 房等经济效益指标最终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最终要服从社会价值。
电影批评要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和文风,面对当下中国电影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内涵、中国精神以及中华美学精神的话语体系,形成中国 电影理论、批评学派。电影批评要更好地阐释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建构中国标准,体现中国气派。众所周知,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大量引进了西方电 影理论批评,对促进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是,也产生了言必称西方乃至食洋不化的倾向,对自身的电影传统、自身的电影理论批评缺乏必要的 关注和研究,始终没有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电影实践的电影理论话语体系、电影批评话语体系。当前,全球电影都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电影新时代,大数据 对电影产生的影响日益巨大,但互联网、大数据究竟会对电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过去任何时代的电影理论不能提供答案。重要的是,对电影的认识一定要与时俱 进。当下中国电影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说,时代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历史契机,中国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工作者应该而且可能打造 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构建在当下中国电影实践基础上的话语体系和评价标准。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包括电影界在内的文化界一股“加强批评”的新风正呼之欲出。文艺批评家、电影批评家的 中心任务就是要多出富有批评精神、专业水准、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批评文章,而不是参加各种活动,成为社会活动家,成为媒体明星,成为公众人物,并且以高尚 的职业操守、良好的公信力赢得创作者的尊重,赢得观众的尊重,成为整个电影创作和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