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百集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
《记住乡愁》文字统筹笔记(之二)
□郭文斌
新叶村
浙江新叶村的故事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真是永发新叶。该节目有种非凡的活力和洒脱,是乡愁工程中难得的一出,难得在挖掘到了叶氏家族“读书志在圣 贤,非徒科第”的崇文兴教内涵,让兴学的意义回归到本源上去,学为修身学为悦己,而非学为仕途学为功利。还难得在把叶氏家族的激励机制做了详尽的梳理,春 节家祭时,在总祠有序堂,依科第奖励稻谷,困难时改为馒头,发达时改为奖金,包括书法竞赛,也是为取得为祠堂写对联的资格,就是身为美院教授,也不愿意放 弃这种争夺,可见叶氏家族已经把称颂祖先神圣化,非常具有传统韵味,又朴素可信可感。正是这种敬畏,让这个家族绵延不绝。
摄制组还为古德新传的挖掘作出了努力,从私塾,到学校,再到文昌阁里的农家书屋,从古到今,酒未变,瓶在换,为节目增添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摄制组捕捉细节的能力很强,让节目显得很有质感和文学性,比如农家书屋给受捐书的背面贴上捐者的姓名,比如把一个抽烟的孩子弄到灶口进行教育的细节,非常有表现力。
龙宫村
浙江宁海县龙宫村的故事是乡愁工程中的高峰之一,可以说是遍地黄金,处处珍宝。作为“天下第一家”的后人,无论是悬壶济世的义医,还是开蒙兴学 的义师,还是慷慨解囊的义商,包括再朴素不过的义农,等等,都让人读来泪湿衣襟,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文化啊,恁的中国人就无福消受了呢?
作为一个有着900年历史的村落,能够把一面义字大旗扛到现在,足见义之生命力。“义字当头,仁行天下”,“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相信观众会从这出节目中真正闻到大义之芬芳。
有人考证,江门陈氏就是桃花源的原型,那里曾经上演过300年的乌托邦人间奇迹。在人间广为流传的“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堂前 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 “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言田中苦。”别说是人,就连动物都是义字当头,义犬坊养犬百条,百犬食一槽,一犬不至,众犬不食。让人觉得,英国思想家莫尔笔下 的乌托邦在想象中,中国的乌托邦在人间。
“空手让重担,重担让挑担,族里有事大家担”的故事,“路上有石要搬开”的故事,真朴素,真美好。
节目编排得也特别有象征性,从庙会竖义字旗杆开始,到放义字河灯结束,正如乡愁工程,何尝不是在竭力竖直传统的旗杆,点亮苍生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