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驻场演出激活文化产业链

//m.zimplifyit.com 2015年02月17日09:49 来源:光明日报 刘巽达

  看看眼下的上海艺海剧院:一楼的大剧场《琥珀》一往情深,五楼的先锋剧场《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派欢腾,《恋爱的犀牛》《寻欢作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张张夺目的海报酷酷地悬挂在墙上,营造出疑似百老汇的氛围。因为孟京辉剧目的“驻场”,一个名气、硬件乃至地理位置都不显优势的剧院,忽然间遭遇“话剧嘉年华”,不由得让人很想探究其“满血复活”的缘由。

  一出戏剧,倘若没演几场就“歇菜”了,再怎么优秀,也难形成品牌,而品牌和演出的经久性是休戚相关的。话剧导演孟京辉和朋友共同投资,将北京市东城区一个旧影院改造成“蜂巢”剧场后,曾经一度停止的小剧场创作又恢复了早期的活跃,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新作,《恋爱的犀牛》更是作为长演剧目,四年里演了600多场。

  如果频频“打游击战”,光是拆台、装台的成本就让演出难以为继。北京的“蜂巢”,他是“拥有”,上海的“艺海”,他是“租有”。也许“租有”是更为广泛和可行的一种驻场形式。此次他和艺海剧院签下五年租约,将五楼小剧场改名“先锋剧场”,并将自己的作品全部进行驻演,无疑会形成多赢格局:既让作品的生命周期延长,影响力持续,也让票房得以保证,同时反哺了剧院,让清冷的剧院热闹起来,甚至打响了品牌。

  当然,驻场只是形式,决定驻场的剧目才是内里。没有络绎不绝的观众需求,驻场只是一场空谈。当前,国内经得起驻场的原创剧目仍然堪称凤毛麟角,与百老汇动辄数千场的驻场演出,距离之大,路途之遥,不可同日而语。但至少在“观赏剧”范畴内,咱们还是有“经久不衰”的案例:比如各个旅游景点的“印象系列”,比如上海杂技团马戏城创意并发起的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这些成功的驻场演出,给文化产业注入了兴奋剂。但就剧目本身的“经典性”而言,与《剧院魅影》《妈妈咪呀》等相比,还缺乏包括情节在内的综合艺术性,含金量不够。真正优秀的驻场剧目,应该除了观赏性之外,还有打动灵魂的魅力。

  好的驻场演出,构成一座城市的“面子”。由于它的持续影响力,就会形成溢出效应,不但容易形成文化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还会激励文化产业的积极生产。往大里说,一旦有几部经典剧目长期驻扎在美轮美奂的剧场演出,宾客纷至沓来,它们将成为一张“国家文化名片”。而戏剧是一国文化的高级呈现,从中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为文化产业的达观之路,我们重视研究“驻场演出”的内外机制,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百老汇的成功分销模式,英国音乐剧《妈妈咪呀》成功发掘创意人才,东京歌舞伎座剧场人性化的配套设施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果能够结合国情,发展特色,加强支持力度,做出制度安排,尤其是培养出一大批创意人才,驻场演出的空间必将大大拓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