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朱世慧 京剧表演艺术家、“当今中国京剧第一名丑”。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曾荣获梅兰芳金奖、文华表演大奖,两度获得梅花奖、白玉兰奖等。他主演的《膏药章》荣获2003—2004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主演的《徐九经升官记》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从家喻户晓的“徐九经”到如今近十年的“剧院父母官”,朱世慧将湖北省京剧院打理得有声有色。日前,笔者对朱世慧进行了专访,听他怎么做一个良心官。
笔者:2014年11月,湖北省京剧院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的情况及反响如何?
朱世慧: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文化部采取了“一剧一评”的方式,不设奖项。这是自京剧节创办以来的第一次。湖北省京剧院共选报了两台剧目,分别是新编历史剧《青藤狂士》和新编传统戏《楚汉春秋》。由于参赛名额有限,选中了《楚汉春秋》一剧。
《楚汉春秋》在京剧节的演出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专家评价很高。京剧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组织了一个活动。戏曲频道对在京剧节亮相的26台剧目中的8部进行了直播,观众在网上票选最喜欢的剧目。《楚汉春秋》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第一名。
笔者:作为中南地区唯一的国家重点京剧院团,湖北省京剧院传承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精品,也创作了许多新的优秀剧目,接下来在剧目创作生产方面有哪些安排?
朱世慧: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楚汉春秋》演出结束后的座谈会中,专家对京剧院创作的《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建安轶事》等剧目都予以肯定。最终,专家们一致认为,湖北省京剧院对于新编历史剧的创作非常突出,从舞台呈现力来看,湖北省京剧院正在迅速崛起。
虽然我们的创作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但是我们从未止步。每年我们都会有一两个优秀的创作剧目诞生,这是需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的创作。这就是我们的经验,也是以后前进的信念。
笔者:艺术创作中人才非常关键,您能谈谈湖北省京剧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的独到之处吗?
朱世慧:自我当院长起,一直是以“人才、剧目、队伍”这6个字作为院团管理的导向。一个院团的好坏、是否能受到观众认可和欢迎,这6个字是关键所在。
可以说,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湖北省京剧院人才梯队的建设已经初步取得成果。京剧讲究“四梁四柱”和“四梁八柱”,这就意味着一个剧院的各行当、各流派都需要尖端人才、中流砥柱。近七八年来,京剧院不断请名师对剧院演员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和指导。如今,剧院已经从过去仅有两个流派发展到18个流派,140多位名师为我院传承了180余出优秀传统经典剧目。演员的成长扎实,成果突显。比如,过去我院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能有一名获金奖就大为荣幸,而上届京剧大赛,我院以三金两银的优异成绩说明了以上措施所呈现的明显效果。
笔者:湖北省京剧院在湖北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您谈谈在走出去方面的经验。
朱世慧:我院在过去的数年中出访过不少国家,有的国家还去过多次,在中国京剧走出去方面,我们取得了较大成果。今后,我们不仅将沿着这个方向坚持走下去,还要走得更好、更宽、更广。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国剧,作为京剧人有责任把我们的京剧艺术推向国外,把京剧艺术介绍给外国朋友。
笔者:回到荆楚大地上,湖北省京剧院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服务当地百姓,开展公益演出,普及传统文化?
朱世慧:由于实力的增强,湖北省京剧院由过去的一个团发展为现在的两个演出团,每年的演出场次都在递增。我们除了为广大戏迷服务以外,还面向大学、面向社区、面向农村,让人民群众得到文化享受的实惠,所到之处都为扩大京剧的影响、京剧艺术的传播、开拓京剧市场做出了有益的努力。
笔者:形成作品、人才、市场的良性循环非常不易,您从家喻户晓的“徐九经”到如今近10年的“剧院父母官”,是秉承怎样的策略来管理团队的?
朱世慧:《徐九经升官记》这出戏里有一段名唱段叫“当官难”,没想到在我后半辈子走上院长的岗位以后,再唱这段时可以说才真正找到这段唱的内涵和感觉。
专家、观众和领导都认为我这个官做得还可以,其实我觉得也很简单。抛开一个“私”字,就可以把官做好,把工作做好,把一个院团领导好。其实,从经济上来说,当院团长不如我作为一个名演员去走穴、拍电视剧划算。但是,我有一个报恩思想,湖北省京剧院造就了我,我应当用我现在所得到的资源来回报湖北省京剧院。当然,近两年这种简单的报恩思想又有了点小小的升华,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使我感觉做一个好院长实在是“当官难”。难就难在如何遵照京剧的艺术规律把一个院团管理好。无论如何,都要像唱词里说的,要“做一个良心官”。我还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