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新书推荐 >> 正文
在我的印象中味道总是和记忆有关的,所以看到这本绘本的名字,便先入为主地以为这是个与一段美好记忆有关的故事,但在读后才发现,在书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伤。
香水村是小乐外婆一个人住的地方,它离小乐住的地方很远,具体有多远,书里没有交代,只说坐上火车才能到达,在小孩子的概念中,要坐火车才能够 到达的地方一定很远。这天,妈妈带着小乐去香水村看外婆,在作者笔下,一个小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所能具有的、共通的表现被描写得活灵活现:从刚一进门的 胆怯,到开始对周遭人和事物的关注,再到彻底地进入,在一个又一个场景的烘托下,小乐这个善良、略显稚气,但同时又善解人意的、乖巧的小男孩形象一下子就 抓住了我们的心。虽然没有描写小乐外婆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外婆与妈妈之间的感情程度的正面笔墨,但从侧面的描写中,我们也能猜出个大概,所有的这一切,都为 文章后面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毋庸讳言,书的思想主题与对于死亡的态度有关。在佛教的《法句经》中同样有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著名故事:迦沙乔达弥是古印度的一位妇人,她与她 惟一的儿子相依为命。有一天,她的儿子死去了,迦沙乔达弥痛心疾首,疯也似的在市内求人救活儿子。后来她听说释迦牟尼是大彻大悟了的人,于是她就背着儿子 的尸体,上山找到释迦牟尼,求佛袓施法使儿子死而复生。佛袓让她回到城内,一户不漏地向每一户人讨要一颗小小的芥子,但条件是这户人家并没有亲人曾经死去 过。只要迦沙乔达弥能要到一颗符合这个条件的芥子,佛祖就可以让她的儿子复活。于是,迦沙乔达弥回到城中一户一户地敲门,求取芥子,却发觉每一户人家都曾 有过亲人过世。最后,她终于领悟到死亡乃是人必经的阶段。记得两三年前,一个朋友的外婆去世了,她非常难过,自己就试图用这个故事去劝解她,结果却发现效 果并不是太大。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像佛陀那样大彻大悟的智慧。生活还在继续,让生者独自面对逝者在情感与记忆中所留下的巨大空洞, 如何去填补它,这对生者来说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我想如果当时我的这位朋友能看到《外婆住在香水村》这个绘本,情形可能会有所改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比较看重“赤子之心”,当生命变得越来越僵硬、越来越脆弱的时候,或许只有在小孩子那里才能重新发现生命中最初的那一分柔软和力量,就如同文中妈妈在小乐 那里发现了一座永远的香水村一样。在某些方面,谁能说真理不是掌握在小孩子的手里?在《列子》中难倒博学多识的孔夫子的就是两个小孩子。
如果没有看插画作者的名字和照片,很难相信这些插画是出自一位年轻的德国插画家之手。插画所呈现的场景是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在具有怀旧风格的 色调中,小乐那张充满稚气的脸、外婆看小乐时那种温柔的目光……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几近完美地得以表现,我们甚至可以从中嗅出那种在中国家庭中所特有 的、温暖而亲切的味道。虽然在文章中没有提到故事所发生的季节,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插画作者把时间设定在了冬春之际,整个画面被一种淡淡的光影所笼罩 着,不管这种光影是来自日光、月光,还是灯笼的光,都为这略显清冷的画面抹上了一丝暖意,让人感到有某种希望在心头涌动。这样的画面加上具有生活真味道的 文字,让我们体会到一种生命的延续,一种亲情的延续,一种爱的延续。这样的效果不是单纯的文本或是单纯的图画所能达到的。
或许有人会说,绘本的内容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还太遥远,但我以为一个优秀的绘本,并不是只在于当下,而应该更关乎将来,而且它还必须具备有播种和滋养的双重作用,这才是一个好绘本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