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评点
将路遥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无疑是一件很有难度的工作。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它是一种从容而安静的叙事样式,它像季节的变换一样,从容不迫,疾徐 有度。而影视艺术需要画面感,强调冲突性和动作性,需要调动各种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不断地刺激读者的注意力,有效地控制观众的兴奋度。如何解决小说叙事 的叙述性与影视艺术的呈现性的矛盾,是影视剧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必须处理的问题。
那么,新拍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处理得如何呢?
这部电视剧,我看到现在,虽然感觉在编剧、表演等方面都存在瑕疵,但是,似乎也还不错。编剧将叙述语言转换为对话和动作方面,多有准确的把握和巧妙的处理。无论主要演员还是次要演员的表演,整体上看,都比较用心,比较成功。孙少安的扮演者表演得尤其不错。
但是,问题也不少。最明显的,就是陕北方言、关中方言和普通话混杂在一起,不仅听起来别扭,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电视剧的真实感。然而,最大的问题 还不是这个,而是随意改换和增补。改换指的是将发生在甲身上的事情,“转嫁”到了乙的身上。例如,炸山造原这是发生在田福堂身上的事情,路遥本来借此讽刺 “学大寨运动”的不切实际,但是,编导人员却将它安在了孙少安身上——这就造成了严重的错位,对塑造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要知道,孙少安 性格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现实感”,就是踏踏实实地干实事。
毫无根据的“添补”也是《平凡的世界》在编导处理上的一个大失误。例如,在路遥的小说里,双水村抢水而“豁坝”的时候,孙少安正去山西相亲,根 本就不在村子里。但是,为了强化戏剧性,却硬是将他从山西“位移”了回来,让他以极端的方式与邻村的人谈判,还把润叶从县城强拉回来参与其事,以壮声势, 增加噱头。至于田润生参军、上战场、耳朵被震聋等等情节,则纯粹是脱离原著凭空虚构出来的。虽然这个情节倒也不失精彩,也很令人震撼,但是,这种对原作的 歪曲,同样是极其有害的。
改编路遥的小说,要抓住它的灵魂性的东西,要在细节和主题上、气质和风格上忠实于原作,要进入作品内部,认真地了解它所展示的生活,耐心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其性格特点。
成熟的现实主义写作经验,这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提供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文学经验。这种精神和这些经验,至今仍然值得认真地体会和吸纳。
《平凡的世界》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文学正在摆脱过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僵硬模式,开始学习西方的现代主义,当时流行的是现代 主义、先锋文学等等,新奇的文学技巧受到过度推崇,相反,任何对过去文学形式的一点点继承,都可能会被认为是落后的而加以批评。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路遥的作品有多高的“文学价值”,这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中国近现代到当代的文学发展,最开始接受19世纪俄国 文学的传统,到五四时代建立启蒙和批判的传统,到后来这些传统都被抛弃,开始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立了一种简单化的狭隘的叙事模式。从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模式被抛弃,更多人因为学习西方的文学观念和技巧,开始使用一些很极端的技巧和方式,放弃对人的个性、内心活动的描述,追求冷 冰冰的“零度写作”效果,排斥作者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介入。我们以“现代主义文学”的理念和趣味来作为评价的尺度和坐标,而过度地强调了怪诞、奇异、陌生、 晦涩等美学效果,过度地强调了对暴力、力比多等非理性内容的意义。我们蔑视常识,蔑视大众,蔑视那些固有的文学经验。极端自我和极端封闭的叙事内容,极端 反交流的叙事方式与含混不清的“叙事圈套”,都受到了不少学者和批评家无原则的赞赏和不合理的“过度诠释”。事实上,这样的经验,只是西方现代主义变形过 程中不成熟的经验。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风潮中,路遥清醒而独立地坚守着最基本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用老老实实的写实方法,表现切切实实的生活事象,不仅在观察生活 和把握生活上,显示出一种热情而理性的成熟态度,而且在细节描写、人物塑造和开掘主题方面,也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大师风范。尤其是在伦理精神和道德诗意方 面,他的作品更是包含着值得珍惜的宝贵资源。他的写作很好地维持了与文学传统的关系,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健全的写作。
事实上,路遥在那个年代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文学传统的重要性。不论是《红楼梦》这样的经典,抑或是十七年文学时代像《创业史》这样的作品,都有 它们各自宝贵的东西。比如《创业史》,在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等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可以说是第一流的小说。当然,它也有它本身的问题,比如人物的 脸谱化、政治立场高于一切等等。事实上,路遥正是突破、克服了人物脸谱化等许多之前的问题,同时又继承了传统时代文学的财富。路遥不像先锋文学那样,幼稚 而又固执地拒绝和反对一切传统,而是很自觉地维持了过去伟大经典的叙事关系,表现出真实的现实主义。他的作品中充满现实感、历史感,以及对人物性格丰富性 的把握。他从不玩弄技巧,他的文字非常朴素,只要认字的都可以读进去,只要进入,就一定会对那些人物留下深刻印象。
任何伟大的作品,都不能真正抛弃现实,更不能抛弃对人本身的关注。现实主义是直面现实、历史的文学,越是史诗性的作品,就越和社会中的大事件有 关。没有反抗拿破仑的战争,就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就没有《静静的顿河》。路遥所写的,都是影响人们心灵和命运的大事 件,《惊心动魄的一幕》写的是“文革”乱象,《在困难的日子里》写的是“大跃进”所造成的大饥饿,《人生》写的是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农村青年人的精神痛 苦和人格分裂,以及他们所受到的屈辱、歧视。《平凡的世界》关注的则是,“文革”之后、改革之初农民的困境和挣扎,是他们在苦难境遇中为了尊严而付出的努 力。
契诃夫所说,伟大的传世经典,绝大部分都是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是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叙述,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当然这也 意味着尖锐的批判精神,这是现实主义极其重要的特点。关注现实和人在现实中的境遇,是现实主义所擅长的,也是路遥和他的作品,在数十年后还能够引发全民风 潮的原因所在。路遥为什么至今还被人推崇,《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在今天还能这么热?原因就在于它所表达的是社会性的内容,不论是在30年前,还是30年 后,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在体验着和孙少安、孙少平这对兄弟一样的困境,即社会环境对人的生活、情感、思想、价值乃至命运的束缚,以及人们在这种束 缚下,对生命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望,这是它感染人的原因所在。或许有人会把《平凡的世界》当做一部励志的作品,但事实上,它绝非是简单的励志,它是从人 格、情感、价值观、生活态度上去感染人,影响人,而不是告诉人们有志者事竟成这样理想化的道理。正是这样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使他无愧于当代最伟大的作 家的称号。
在我看来,对路遥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就应该严格地忠实于他的这种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和伦理境界,应该紧紧地循着这样的精神线索和文学路径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