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作品研究 >> 正文

端木蕻良的书画

//m.zimplifyit.com 2015年03月20日13:2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继凯
诗配画诗配画
葡萄葡萄
录黄庭坚诗录黄庭坚诗

  近现代以来,作家文人依然命定是写写画画之人,惟有“写写画画”才是作家文人最重要也最常见的行为特征。他们能够在习以为常的写写画画之间或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或摹形传神,立像立人。即使在利用闲暇从事自得其乐的“余事”时,也常是“翰墨蕴乾坤”,“笔驾云涛,翰墨传情”,于不经意的挥洒泼墨之中多有寄托,由此使其作品妙趣横生、意趣盎然、雅意充盈,遂能片纸如金,令人珍视、珍惜、珍藏。

  如端木蕻良的书法作品《春意盎然》《香远溢清》《大江歌罢掉头东》《林黛玉问菊》《腾飞》《元旦献词》《寻黄庭坚诗》等,绘画作品《双松图》《兰为王者香》《十剎海白荷》《牛背读书图》《葡萄》《雄鸡》等就是如此。来自东北的端木蕻良是读者熟悉的重要作家,也是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过个人书画展的作家,该馆也为他举行过纪念会并珍藏了他的一些书画作品。仅就书法而言,端木蕻良兼善诸体(篆、隶、楷、行、草等)和多种书法形式(条幅、中堂、对联、镜心、扇面及手稿、书札等),笔墨运用自如并多有变化,也堪称是20世纪中国文人书法的代表书家之一。倘从书法文化角度看,他在书法文化创造方面确实有着相当的自觉,不仅在书法创作与收藏、书法活动及研究等方面都有所作为,即使在书法用具的选用方面也确实是相当考究的,如他订制了印有自己姓名的专用花笺,这便非常内行或相当“专业化”了。

  文人书画妙在文人情怀的自然抒发和才情与笔墨浑然一体的结合。端木蕻良丰富的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滋养了他的书画,使其书画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他的书画大都融进了自己的深挚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率真坦诚的人格力量。其笔墨挥洒自如而不凝滞,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都在努力追求意象化效果,体现其对书画精神境界的神往。他对艺术境界所讲求的道法自然亦颇多契合之处,难怪汪曾祺、方成等对其书画有着充分的肯定性评价。大致说来,端木书法用笔的主要特点是汉字结构力求规范,章法和谐自然,墨迹线条顺畅秀雅。特别是他的行草作品,柔中有刚、神态自如、书风潇洒、古意盎然。他的绘画形神兼备、生动自然,特别崇尚写意,画笔运作时常介乎写意与工笔之间。他的画热衷于文人的传统题材,如芭蕉、葡萄、荷花、兰花、菊花、丝瓜、青松、向日葵、枯藤老树、雄鸡、鸟、鱼等。他的创作注意传达生活情趣,并能将绘画与文学紧密结合起来,从其绘画的题名、题词便能够领略到其将文学和书法结合的妙趣。

  端木一专多能也非常勤奋。在文学上他创作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在书法上他也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作品,在绘画上也大致有四五百幅作品存世。他的画作形式多样,包括中国画、版画、素描、插图、肖像、漫画等。正是由于端木在书画方面颇有造诣且声名远播,许多单位和个人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设法请他题字作画。他曾为辽阳钱币馆题名,为蒲松龄纪念馆题赠字画,为《杨默画集》题词,为王统照诗集题词,为尹瘦石画展留影题诗,也曾为南京《红楼梦》纪念馆、辽阳曹雪芹纪念馆、香山曹雪芹纪念馆、武汉的黄鹤楼等赠送其墨宝。他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墨迹,由于长期在北京工作,所以他在北京留下的墨迹尤其多。就在他展览书画作品的同时,又由其夫人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奉上了10多幅他的书画作品。而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为端木先生搞过书画展、百周年纪念会,也将其书画作品收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书画卷》,并编辑出版了其多部代表作品。此外,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为其布置了展室,展室中既悬挂着装裱好的端木书法作品,也展示了他常用的文房四宝,在书柜中还存有他使用的书籍和创作的手稿。展室中的每一件物品都闪烁着端木沧桑的人生和生命的光辉。

  端木是一位至情至性的文人,他与萧红的结缘留下了悲欢离合的故事,而与第二任妻子钟耀群的相爱相知也为他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他与心仪一生的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结缘同样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书画作品。为了表达亲情,端木创作了不少作品,亲人们也将之视为珍宝而密藏。为了联络友情,端木创作了更多的作品,尽显翰墨情缘的深广。他创作了漫画《“方成”出租车公司》,为尹瘦石夫人吕秀芳创作了《牵牛花》,为老友柳倩书写了自己创作的贺寿诗,为书画家赖少奇的80华诞书写了自撰贺联。而对仰慕他的一些读者、朋友,他也常能赠以书画表达共勉的情意。端木晚年爱画墨荷图赠友人。钱仲联赏图之余,曾为之赋诗一首:“污泥不染玉池莲,香海教参画里禅。自是骚人工写意,芳菲裳配想当年。”《花城》杂志前主编范若丁也曾回忆:20世纪80年代他常去北京组稿,其间曾数次拜访端木蕻良,由此也与端木建立了翰墨情缘。每到新年,他会寄上崭新的挂历给端木,端木则寄来自制的贺年卡,形式非常别致,是其亲自在宣纸上绘画书写而成的,他的友人见之莫不称道。有位老友盛赞后还恳请他代为求字。考虑到这位老朋友是端木的同乡且特别喜欢其文学和书法,他终于向端木介绍了这位老朋友并说了他的心愿。当时的名人书画伴随时代发展已经“身价”越来越高,但端木很快为他和朋友各写了一幅字,这位朋友欣喜不已,遂将这次得到的端木书画精心装裱,一直挂在自家的厅堂。

  由书画而思人想事,作家文人们的翰墨往来造就了许多人文佳话。往事并非如烟,翰墨生命永恒。历史上的文人雅集和墨迹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而这种绵绵不绝的文人间的交谊与翰墨的融通岂是市场上纯粹用金钱购求的书画所能带来的?此种作家文人同仁挚友之间的书画情缘故事,也曾生动地发生在端木与老友李白凤和红学专家陈诏等人的交往中。兴之所至,他有时候还会充分发挥自己诗、书、画兼通的优势,以诗书结合、书画结合或诗书画合体的“复合”形式进行创作,友人得之“复合文本”自然更是珍爱有加,视为无价的墨宝了。而他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萧红小说《小城三月》所作的插图、绘制的世界名人肖像、《鲁迅肖像》以及送给茅盾的端木自画像等绘画作品,更是由于历史与情感的复杂性、丰富性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作家文人从事书画创作,常被某些人视为不务正业,更经常嘲笑其“功底”欠缺。但对于端木而言却不然,从他的书画中明显可以看出其传统功底匪浅,也可看出较为鲜明的个性印记。据曹革成《端木蕻良年谱》介绍,端木从小受哥哥们的影响,喜欢看家乡皮影戏,并自作纸板“影人”,还热衷于剪纸、画花样等工艺。他8岁便开始在老师指导下每天学写楷书,10岁便能自觉地认真习画练字,尤其爱画韩康的《买药图》《探梅图》等,经常按《广艺舟双楫》提示的方法练字读帖,还涉猎外国绘画,扩大了见识。这些表明端木从小就具有艺术天赋,且能认真学习书画,并获得了美术基本功,养成了一种平生的爱好。到了晚年,他更是对书画热爱有加,文学和书画的交叉创作成了他日常化的“艺术行为”。

  端木不仅在文人书画创作方面多有创获,且经常对书画创作进行研究。比如早在1942年4月2日,他曾撰写《关于四人画展》一文点评绘画展览,内行的眼光已经初现端倪;1949年1月1日,端木出席关山月画展并撰写评介短文《题关山月画展》,发表于香港《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其精到的见解在画坛也产生了影响;同年2月10 日至11日,其画论《米谷的画》连载于香港《华商报》副刊《茶亭》,文章纵横捭阖、议论风生,颇有说服力。到了晚年,端木更加眷顾书画,不仅书画作品增多,也通过回忆评介相关文艺现象,撰写了《鲁迅先生和〈大树风号图〉》等文章,他对书画的思考更加深入,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981年,他就撰写了《傅青主的书法美学》一文,发表在同年第2期《山西师范学院学报》上,其所见精到。端木在论述傅山书法美学思想时,阐述了人们所熟悉的傅山重视人格与修养,追求书法创新的“四宁四毋”等思想,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还以傅山在《病极待死》一诗的起句“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来阐发傅山注重书法生命力的思想。端木说:“我们不妨把这两句诗,也引申到他对书法的准则上来:要使写出的字富有生命力,就必须用笃挚的态度来对待它……这样,仍然能取得美学上的最后胜利。”显然,端木本人的理论思考也体现在自己的美学追求上。他作为满族作家能在汉语文学和汉字书法上取得“美学上的最后胜利”,其间耐人寻味的东西是颇多的。

  端木蕻良一生尤其是晚年花费在书画上的时间应该是不少的,费心费力颇多,目的就是要努力使自己更像个足能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雅人”,这也是他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的认同。但晚年将重心放在书画创作上对其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其晚年时光被书画创作占去较多,就多少影响到长篇小说《曹雪芹》下卷以及其个人回忆录的撰写,这两部作品均未能按计划完成,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较大的遗憾。怎样兼顾文学和书画创作,且能很好地将两者相互促进,确实是那些“兼爱书画型”作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