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昨天的现实主义,今天的理想主义

//m.zimplifyit.com 2015年04月08日09:2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尹 鸿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研讨会发言选登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和引发的热议,使它成为一部“现象级”电视剧。为什么一部根据30年前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不仅能够在两个卫视平台上播出, 而且还能在互联网上得到差不多20亿的点击量,同时赢得传统的电视观众和年轻的网生代关注,这应该不是一个偶然现象。1980年代那种改革开放的时代氛 围,那种意气风发的民族精神,似乎成为我们今天时代文艺复兴的一面镜子。

  《平凡的世界》的电视剧改编,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也许在于它让昨天的现实主义变成了今天的理想主义。当年,路遥过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法, 在当时那个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的大背景下,还因为其“保守”“老套”受到过一些批评,但恰恰是这种现实主义,显示了这部作品跨越时间的 艺术生命力。这生命力来自于这个“故事所讲述的年代”。故事反映的1970-1980年代,用剧中的话来说,这片沉睡的土地,“醒过来了”!一代青年人从 蒙昧而冲动的岁月中,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一方面要争取摆脱极度的物质贫困,另一方面更要争取个性的价值得到实现。电视剧用重视原著的方式,将以少安、少 平为代表的新时期一代,刻画得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饱满的时代质感。少安坚实、宽厚、执著,少平敏感、自尊、细腻,一个代表着现实主义的人生,一个代表着浪 漫主义的追求。他们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一群少男少女,都是那一代青年人的生动写照。故事所讲述的那个年代,其实何止是少安、少平以及作家路遥的青春时 光,其实也是中国人、中华民族的青葱岁月。这部198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今天通过电视剧,带给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以青春的回忆,带给没有经历过那个时 代的人以青春的想象。

  不仅“故事所讲述的年代”给了我们一曲30年前的青春之歌,更重要的是今天“讲述故事的年代”从这段历史中得到了“当代启示”。1980年代的 这段时光、这段人生,虽然物质依然稀缺、生活相当贫困、磨难层出不穷,但是这部电视剧中,无论是基层的干部,还是传统的老农民,以及试图改变命运的青年男 女们,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超越生活的精神性追求。他们不仅为生存而生活,而且为某种精神性的价值而生活。如果说有一种信念的话,这种信念就是做人的尊严。 少安常说,家里有一个人读书,就有希望,就不穷。其实,这并不是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继承,而是对于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人生的一种向往。而少平那种 想用一首诗、一篇作品来记录和书写生活的愿望,更是对诗意生活的朴素向往。而围绕着两兄弟的那些年轻漂亮的姑娘,眼睛里闪烁的没有一点对“高富帅”的羡 慕,而是对爱情单纯的执著。正是昨天的这种现实主义的描写,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膨胀、自我迷失的现实中,提供了一面理性主义的镜子。我们每每会从剧中人物 用那么坚强的信念面对苦难的描写中,意识到我们生活中的平庸和浅薄。电视剧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记忆,更是对我们平凡生活的一种精神超越。这也正是该剧引起 人们热议的最敏感之点。

  应该感谢电视剧的投资者、创作者们,他们能够在电视竞争的大环境下,不跟风、不浮躁,不媚俗、不迎合,几乎有意识地回避了一切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的手段,用最朴素、写实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小说的气质、风格和内容。这体现了一种眼光,相信真正的现实主义是能够征服观众的;当然也是一种担当, 愿意将路遥小说中那种对人格尊严、人生价值的追求传达给今天的观众。令人欣喜的是,他们这种眼光和担当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特别是许多青年观众的认可。电视 剧的热虽然是一种“慢热”,但这种慢热反而会持续地发酵,更深刻地影响到许多的观众。从该剧的热播,我们也许可以意识到,今天的观众、今天的青年人,心中 都有理想主义的火种,关键是我们的文化产品是否能够以触动他们心灵的方式将火种点燃。正能量,是人心中的长明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拨开迷雾,把它点 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