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蚕桑丝织的故事

//m.zimplifyit.com 2015年04月10日11:49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 丰
 四川盐亭嫘祖陵 四川盐亭嫘祖陵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及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生产过程用到的各种精妙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产生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延伸出的相关民俗活动。

  蚕、桑、丝、织,首先得从养蚕说起。据春秋战国及汉代等稍晚时期一些资料的记载,说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或者说是她教会老百姓怎样养蚕。嫘祖的所在地,一种说法是在四川,一种说法是在中原地区河南一带。但这两种说法都是把她跟黄帝连在一起,我们现在一般说黄帝的年代大概是五千年左右,所以说养蚕的历史跟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是同岁的。

  民间还有马头娘的传说故事,对它的记载最早是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说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爸爸和女儿,爸爸出门了,或者是去打仗,或者是做生意去了,只留下女儿在家。有一天女儿想爸爸了,她就对家中的一匹白马说,你能不能帮我找到爸爸,你如果能帮我把爸爸找回来我就嫁给你。后来白马走了,果然把爸爸找回来了,父女团聚非常开心,但是白马在旁边很郁闷。爸爸看出不对,就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早把这件事情忘掉了。女儿就把跟白马说的话告诉了爸爸,爸爸很恼火,一个畜生居然有这种非分之想,就把马杀了,把马皮暴晒在庭院里面。有一天女儿走过的时候指着马皮说,你看看你就是因为有非分之想,所以才有今天的下场。结果一阵风吹过,马皮卷地而起把女儿一裹飞走了,第二天在这家门口的桑树上面就结着白白的茧子,里面的蚕蛹就是女儿的化身。荀子在《蚕赋》里描述过蚕的形象,马首而女身,蚕不吃桑叶的时候,头抬起来很像马的头,而蚕的身体非常柔软,很像女孩子的身体。

  蚕的一生非常奇妙,从小到大身体有一万倍的差别,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关注它。在很多当时的器物里,有雕刻的蚕的形状,比如说河姆渡时期的象牙陶俑上,有两条虫子在一起,除了蚕很难说有其他的虫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联想还有很多其他的证据,比如说蛹跟俑,兵马俑就是人死了之后做成一个东西放进去,最早的时候可能是活人埋进去,后来觉得活人不太合适,就把它做成陶俑、木俑。蚕蛹的蛹字跟俑差一个偏旁,一个是虫字旁一个是人字旁,发音相同,左边代表它的材料,但是里面深层含义是相同的,所以说当时已经把人的俑跟蚕蛹的状况联想在一起了。

  还有一种旁证是翁棺葬,在仰韶时期有很多陶的葬具,这种陶的葬具就是一个瓮,一个圆圆的东西,有人葬在里面。考古学家发现,仰韶文化大量出土的这种瓮的葬具分为两类,一类上面打了一个孔,一类不打孔。根据他们对里面葬的人骨的分析,他们葬进去的时候凡是身体不太好、半途夭折的小孩,那些瓮都打了孔,那些相对来说正常死亡的人就没有打孔,所以他们推测,当时是有灵魂观念的。当时的人想象,人如果有灵魂是要飞走的,像《卢浮魅影》里面讲的,灵魂一定要到达彼岸,如果不能到达彼岸,几千年之后还要作怪。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足够强壮,他的灵魂是可以自己想办法飞出去的,像蚕蛹,化了蛾以后它自己能够出来;但是如果身体不够好,或是夭折很早的小孩,就没有力气自己飞出来,这时候就打一个孔让灵魂飞出来。总体来说蚕变了蛹之后会化蛾,人死了以后灵魂要出来升天,是这样一种联想,在这样一层联想下面,桑树变得很重要。

  桑是蚕的生活的基础,蚕在桑树里做茧,然后化蛾升天,所以桑林也变成人们要升天,或者跟天地沟通的重要场所。人们就想象一种桑,叫扶桑,就是太阳树。扶桑树的形象在我们史前的一些遗址里面都有出土,像三星堆遗址就有扶桑树,很高大,树上都有鸟,即太阳鸟。扶桑树的“扶”字就是大的意思,特别高大的桑树叫扶桑树。桑林是人类早期原始宗教非常重要的地区。人们在桑林里面求雨、求子。

  蚕一生的变化,使人们联想到自己在死了之后,也可能像蚕一样,在丝绸的包裹当中升天,丝绸的最初用途是作为一种载体,使人们在死后可以升天,那么“作茧自缚”是升天前必经的一个步骤,任何东西都可以借助丝绸来升天,所以我们猜测丝绸最初的用途是作为尸服,就是人死之后穿的。所以现在考古发掘发现很多丝绸。天地沟通、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大家也有与天沟通及升天的欲望,所以才有这样一种强大的动力,让人们去驯化蚕。

  养好了蚕,吐出了丝,还面临“织”的问题。蚕桑丝织技艺中的丝织技术跟我国古代科技的关系非常密切。像纺织机的“机”字用途很广,几乎所有的机器机械都可以叫机,但是它的雏形是一个木字旁加一个幾字,这个幾,上面两个绞丝,下面一个斜台,它基本上就是一个机架的意思。中国的织机,最早的时候,即使是最普通的织机,里面的机关也是很精妙的。除了一般的织机,更为精巧的是提花机,就是能够织出花纹的机器,今天可以看到的像宋锦机都是提花机,它上面是有图案的。我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织机,比如多综多蹑提花机,有很多的综片,它一片一片的综,就叫错综复杂。云南有一种织机,我们叫连综机,它像一个门帘一样在前面,所有提花图案的信息都保存在这里,它又是另外一种门类,叫花本式织机,或者连综式提花机,后来就发展到小花楼提花机。另外一种就是更大的叫大花楼提花机,比如云锦机,它的花本的图案信息就更多更丰富,这些提花机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门类,而不同的门类可以生产不同品种的丝绸。

  蚕桑丝织技艺就技术来说在世界纺织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可以称得上是最复杂的,从文化及民俗的角度,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传承。一方面是民间的传承,主要是活态的传承,这必须有一定的市场,有一个足够大的消费群体,能支撑它的生产持续。如果不能适应市场就必须要创新,但创新过之后,它可能会变得更好,也有可能一些好的东西丢掉了,只是做一些比较快的、便宜的产品,而且不能保证保存所有的技艺。另一方面是,博物馆要从文物及传统工艺方面来传承。博物馆培养一个人,这个人要尽可能把所有老师的技术都学在自己身上,然后传下去,他这个技术是不是今天用得到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下面再带一个或者两个徒弟,把所有学到的技术不断传下去。还可以有建立生态园的方式,通过市场资金及政府支持,在生态园这样一个原生态的环境下保存和传承蚕桑丝织技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