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小人物的崇高和悲壮——评电视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

//m.zimplifyit.com 2015年04月15日10: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曾庆瑞

  电视剧《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将目光转向战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用天然小人物的亲切感改变了观众对于抗日“雷剧”、“神剧” 的抗拒和反感,让观众再度正视那段烽火弥漫的岁月。该剧的创新之处在于:剧中一号主角不像一般谍战剧是男人,而是女人王大花;这个一号主角不像一般谍战剧 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高精专人才,而是一个离大连不远处的花园口小镇上一家小饭馆——王记鱼锅饼子店的掌柜,一个近似于村妇的小女人;这个小女人没有受过隐 蔽战线特工的专业训练,出场的时候甚至还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不像一般谍战剧那样一进戏就是地下党员,她是从懵懂上路到执意跟随再到参加斗争坚决追随再到 宣誓入党逐步成长为隐蔽战线的巾帼英雄的;王大花参与的都是接着地气的神圣的抗日斗争。王大花的成长经历证明了,谍战剧中,小人物也能成长为大英雄。

  该剧扣紧“革命生涯”四个大字讲故事做文章,用王大花的成长过程来铺排抗日战争最后几年大连地区地下隐蔽战线里中共特工对日寇和汉奸展开的殊死 搏斗,展示中国人民战胜日寇的英雄业绩。这就回归到了电视剧艺术的原点——电视剧艺术是人的艺术。回到了原点,《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艺术叙事就可以以王 大花的艺术形象塑造为核心,充分表现她的性格特征,展示她的命运变化,让这种性格的发展和命运的变化来推动剧情发展了。

  该剧对王大花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它的革命生涯的故事讲述,有三个特点:

  首先,她从低洼的起点出发,向上攀登,即使开始步履蹒跚,更多时候是荆棘丛生,最后还是到达高峰,显得本色、本真,令人信服,也让人敬重。我们 看见了,在起点上,王大花的造型设计,着装扮相,言谈举止,就是一个土得掉渣儿的小地方的底层社会的女人。她聪明,会把鱼锅贴饼子做得满镇飘香;还懂经 营,不雇员工,小饭馆里红案白案一手包;丈夫唐全礼虽然被她爱得也管得服服帖帖的,她却不知道唐全礼竟然是个共产党的地下党员,还当了叛徒,花园口十几位 地下党员就是他出卖的;她也不知道,地下党的夏家河带着电台来跟韩山东接头办移交,接头地点就是她的小饭馆。新生涯的起点是她倾家荡产、唐全礼被日本侵略 者枪杀了,起点上的动力是她要夏家河给她一个说法:唐全礼是怎么死的?是不是他们的地下党?她手上的底气就是夏家河埋在废窑里的“戏匣子”——秘密电台。 老家无法安身,她带着儿子到大连投奔三妹三花和三妹夫孙世奇,一边设法谋生一边找说法。夏家河、韩山东,尤其是夏家河身为初恋情人又以逃婚让她情感受伤、 做人蒙羞的角色,再次出现在她身边,按创作者给他们配置的人物关系,这两个男人成了牵引着她开始新生涯的人。

  在大连,地下党特派员小货郎为保护和转移电台英勇献身,苏联特工伊莲娜为保护夏家河跟江桂芬的电台慷慨赴死,还有她妹妹三花被日寇糟蹋不堪受辱 自尽,二花为掩护地下党和自己大姐爆炸日军海港码头的秘密被青木正二手下木户英一残酷杀害,更有他们地下党的小领导韩山东被捕后惨遭酷刑英勇就义,都在王 大花的心灵深处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国仇家恨的血泪记忆。虽然,她还是“爽利真性格,娇憨小脾气”,还是“善恶凭感觉,心情看天气”,毕竟今非昔比,硬是在青 泥洼街上的“温情小饭店”里安排了“精心大酒局”,做着抗日救国的大事业了。剧中,战友夏家河、韩山东、江桂芬,敌酋青木正二,汉奸邵登年,成了创作者给 王大花身边配置的最重要的关系人物。他们的文化使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促成王大花的精神升华,他们的叙事使命则是将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故事引领到最后的辉煌。

  其次,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王大花树立信仰并且坚守信仰,追随崇高并且践行崇高,是她坚韧不拔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也是她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强大精神支柱。电视剧写人,一定要写得深入骨髓,揭示人性里最为深沉的东西,让真善美的人性闪耀光芒。

  再次,她革命,她也恋爱。她渴望跟夏家河结婚,建立家庭,甚至还会跟夏家河身边别的女人比如江桂芬争风吃醋,在跟夏家河撒娇的同时,也跟夏家河 又吵又闹的,但是,剧中一个男人三个女人的感情纠葛,不同于一般的谍战剧,他们的爱纯洁、真挚。她和夏家河信奉的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 故,二者皆可抛”。抗战胜利前夕,他们眼看可以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了,却不料,为了这伟大的胜利,他们必须有一个人要以牺牲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于是,有 了死亡前走向浴火之路的争夺。这时候,他和她的形象,都是伟岸的、崇高的,死去了的,活着迎接胜利的,他们的爱情都是伟大的。

  除了王大花,剧中的夏家河、韩山东、江桂芬、小货郎、李巡捕,还有王二花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也都是相当出色的。

  这样讲述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故事,不能说尽善尽美,却也说得上是比较完美了。这种完美得力于全剧人物形象设计得好,人物关系配置得好,戏剧矛盾戏剧冲突编织得好,环境氛围地域文化特色也包蕴得好,其他所有的造型艺术也配合得好。

  也许,《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艺术创新是难以复制的。今天研究它的成就,我更为看重的不在于它是不是“风向标”,更在于它的一种创作心态和叙事智慧。它告诉我们,中国的电视剧走到今天,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创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