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用心感悟信仰和人民的力量

56 个民族作家走进赣南苏区

//m.zimplifyit.com 2015年04月15日15:29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晓晨

  江西赣州,一片到处都是故事的土地,瑞金、兴国、宁都、寻乌……两千多年里,故事自秦至今,生生不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赣南苏区成为革命的摇 篮,留下无数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故事。几十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触摸着烈士墙上一个个逝去者的名字,绕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井栏,在雨后的树丛里听到老 母亲含泪送子参军的故事,便会由衷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人民的伟大。

  4月7日,中国作协组织56个民族作家开始了“红色赣州行”的采访活动。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书记处书记白庚胜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采访考察,这 也是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系列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们走进农村、乡镇,与基层建设者、村民座谈、交流,听当地百姓讲述革命英雄的故 事,透过史料和历史古迹领略当年革命火种的燎原之势。许多作家都表示,这块土地上有许多值得抒写的故事,其中蕴含的精神正是应当铭记、弘扬的中国精神,只 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获得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这也就像何建明所说的那样,“赣南苏区是一片充满热血的沃土,当代作家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有必要来这里看 一看,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了解革命文学的传统。如今人们常常会抱怨生活里的不如意和不满足,作家应该用作品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这不仅是 一次革命历史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文学的寻根之旅”。

  以史为镜,坚定信仰才能点亮人生和写作

  赣南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砖一瓦,一城一池,随意指点,都有成百上千年的积淀。江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 府诞生的地方。不大的会堂里摆满木质长凳,泥砖堆砌的主席台中央悬挂着鲜红的党旗,土地人民委员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目光掠过这些 木牌和陈设,大家似乎回到了上世纪30年代。

  白庚胜谈到,历史总是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人们在面对历史时总会产生许多疑问,在对过往的探求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也更加明白如何面对今天和未来。 “这一路走下来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有那么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学传统,作家该从历史中汲取什么营养,又该如何以史为镜面对当下的生活?这不是一个容 易回答的问题,但却是必须要面对的,这也是作家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要寻找的答案”。

  “踏上赣南才知道自己的历史知识谱系是多么单薄,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座座沉重的遗址,让人难以释怀。”壮族作家冯艺在参观兴国县烈士陵园时 说,那面花岗岩墙上有两万多英烈的名字,英雄的土地上十多万人为了新中国勇敢地牺牲,我仿佛看到成千上万的苏区老表欢送红军出发,姑娘们含泪唱着“送郎当 红军,阿哥莫挂心”。这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铭记于心的,这是普通人的家国情怀的故事,是关于人性较量的故事,更是追求理想与信念的故事。这些情感、大义与 善良,历经80多年的浸润,成为这块红色土地的基因,浸入了赣南人民的血液。作家应当深入这块土地,这里有无数写作的素材,在土地中生长的故事最真实可 靠,我要用自己的笔墨,书写对先烈、未来的呼唤,让历史形象地告诉未来,让信念之火点亮人生。

  在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的山坡上,有一片葱茏的松树林,其中有17棵树钉着烈士的名字,那就是当地著名的“信念树”。回族作家叶多多说,走在 那儿除了让她震撼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信仰的力量,直到现在眼前好像还晃动着那片林子。年迈的夫妻把年仅13岁的孩子送去参军,三年后这个孩子就为革命献 出了生命。瑞金七堡乡的农民杨荣显先后将8个儿子送上了革命前线,最终全部牺牲在“反围剿”战场上。他们的故事就是选择,就是信念,就是希望,就是长生不 灭的力量。作家应该表达人性中的信念之美,心灵之美,大爱之美,奉献之美,牺牲之美,那是自己永远都不会抛弃的文本。

  作家要深入生活,“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县写下了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并在其中做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寻乌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 是思想路线的发源地之一。今天,“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对作家的创作也同样具有启示性,不到生活最深处去,就发现不了生活和人的丰富性,创作也就失去了 植根的土壤。

  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对此印象颇深。他认为,中国作协组织56个民族作家走进赣州,对于重温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走在新中国的 摇篮、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追根寻源,自己非常感动。他为前赴后继的红军战士感动,也为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感动。当年提出的那些思想观点对 如今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其实文艺就是如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深入生活,不把自己深入到人民之中去,我们的作品怎么会 得到人民的欢迎?中国的故事应该由中国作家去讲述。”

  藏族作家罗布次仁说,此次赣州之行一路收获的都是感动。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在平常生活中每每遇到不如意,就会 抱怨甚至产生愤恨。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面对现实生活,把个人荣辱得失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紧紧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幸福。文学工作者应该走进生活 中,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无愧时代的作品。

  作家当与自己所处的时代肝胆相照

  赣南苏区像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有谁都无法取代的值得骄傲的革命历史,却也因贫困、落后走出了一代又一代新移民。2012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 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村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模范,长冈乡合富新村便是其中之一。在当地,新建起 的楼房与还没拆完的土坯房形成鲜明对比,80多岁的房主早已乔迁新居。热情好客的村民见有客人来,非要拉作家们去家里坐坐。自家酿的米酒倒了一碗又一碗, 驱散了阴雨带来的寒冷。炒花生、煮鸡蛋,老乡们用最珍贵的食物表达着幸福和喜悦的心情,讲起他们致富的故事。

  “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这么明显”,满族作家关仁山从土坯房钻出来,如此感叹。他说,作家精神资源枯竭的时候多到红色苏区走一走很有意义,革命领袖 的故事、人民送子参军的故事、今天新农村建设的故事,都是精彩的中国故事。这是吸收正能量的地方,回去写作也就有了底气。通过采访作家的内心可以不断调 整,要有激浊扬清的勇气,还要有化丑为美的能力。自己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还要给人民以情感温暖和精神抚慰,这其实是精神层面上双向互动。作家所需要的这 些精神力量,要经常补充,不断更新,办法就是到时代的热流和普通的大众中汲取精神力量,作家应与自己所处时代肝胆相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