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从年龄来说我的确已经老了,但是画还没有老。这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笔墨还不够老辣、老到;另一个则是,笔墨还没老就还有前进的余地、发展的空间。”崔振宽曾这样说。作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领军人物,八旬崔振宽对艺术依然怀着赤诚的情怀,从未停止艺术探索。5月21日至6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画学会主办的“苍山无言——崔振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浓缩了崔振宽从艺62年来在山水画道路上的探索。
崔振宽1935年生于陕西西安一个书香之家,从小浸润在家藏丰富的珍稀碑帖拓本中。得益于幼时的熏陶,他爱上了书画艺术。1960年他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并曾受教于石鲁等先生。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强烈冲击中,崔振宽始终植根于中国书画艺术传统,潜心研究传统书画最核心的形式语言,即笔墨表达系统。
崔振宽的艺术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年美术干部阶段、问道长安画派阶段以及以焦墨切入黄宾虹课题阶段。第三阶段标志着崔振宽的艺术取得了自己的独立地位。步入展厅,可以看到在美术馆的圆厅正中是崔振宽2014年创作的焦墨精品《秦岭大壑图》,此外还有6幅八尺焦墨力作,是崔振宽近年焦墨艺术的代表。其他展厅则展出了崔振宽以“笔墨之变”“水墨生涯”“焦墨意象”为主题的三部分作品。“笔墨之变”分为“问道长安画派”“钟情西部”“气象苍莽”三个部分,突出崔振宽的笔墨探索过程,特别注重呈现他三个阶段的艺术历程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水墨生涯”则是崔振宽水墨画创作与研习的集中体现。作品展现了其鲜明的个人面貌,完成了从形象的再现性描绘到笔墨的精神性拓展的转向。“焦墨意象”主要展示了崔振宽近年来的焦墨作品,包含《洛南系列》《巴山秋韵系列》、《2009焦墨系列》、《终南山上系列》、《农家乐系列》。
本次展览还展出崔振宽的历年出版物、重要手稿、记录崔振宽艺术观的文字性稿件、来往谈艺信件等。此外,由评论家刘骁纯担任总主编,殷双喜、皮道坚、薛永年等主编的《崔振宽画集》(七卷本)及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中国近现代名家——崔振宽》也已付梓出版。其中收录了崔振宽自1959年至今的画作共计700余幅,从丈八之巨到方寸之微,是画家历年参展、发表、学术机构收藏及自存作品中的优选之作,全面展示了崔振宽的创作历程,见证了崔振宽为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付出的努力,也验证了“黄宾虹——崔振宽系统”之建构的学理性的由来。人们可以借此对崔振宽62年的创作生涯及其艺术成就得以全面了解。
改革开放至今,在西方艺术思想的冲击中,他不断感受当代生活与文化心理变化,同时潜心研究传统书画最核心的形式语言,即笔墨表达系统,顽强探寻其现代转型的具体可能性和个人连接点。从黄宾虹“沿皴作点”的独特创造到崔振宽“以点为皴”的成功探索,画家不仅实现了从传统笔墨集体系统到现代艺术个人性的转换,而且从写生、写意到写形,将中国绘画的书写性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画面的空间表现中重获书写自由——不是以书作画的趣味性,而是以画当书的表现力。
崔振宽的作品不同于难脱文人画窠臼的写意表现和延伸西方表现主义的张力表现,也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验水墨所演绎的形式抽象和材料抽象,而是倾向于以解析性和极致化的笔墨个性,揭示出当代文化氛围中人类视觉心理的深层变化和中国人对于自然山水审美关系的深刻改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骁纯评价说,崔振宽以焦墨切入黄宾虹课题20余年,从其不断向高处和深处发展的势头看,他正在接过黄宾虹的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方向继续推进——笔墨和结构的自主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写意的趋势越来越明晰,与此相应,他自己创造的西部意象正在一步步隐退,焦墨意象的新秩序正在一步步形成。“这种传承与变革,在20世纪中国水墨画坛吴齐、徐蒋、林吴等系统之外,构成了另一支独特的画脉景观——黄崔系统。”记者 冯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