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把哈尼唱给世界听

//m.zimplifyit.com 2015年06月11日10:39 来源:人民日报 王 珏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右一)、中国东方歌舞团音乐总监赵石军(右二)、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作曲郭小笛(左二)在云南红河采风。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右一)、中国东方歌舞团音乐总监赵石军(右二)、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作曲郭小笛(左二)在云南红河采风。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这是一段跨越了30多年的缘分。1983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关峡、赵石军、郭小笛、李滨扬、陈晓勇5人来到云南采风。他们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来到云南红河,搜集少数民族音乐、汲取创作灵感。32年过去了,除了在国外的两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中国东方歌舞团音乐总监赵石军、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作曲郭小笛重返当年采风地,他们不辞辛苦、行程万里,就是为了心中的那一首歌。

  当彝族歌曲响起,那悠远、丰富的音乐瞬间触动了关峡的心。30年前,他青春年华、风华正茂。如今,他的鬓角也不知不觉间有了白发。岁月静静地流淌,而那首歌那旋律却一直留在他的心中。“这里的音乐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和生活、生产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活态音乐。”关峡说。短短两天的采风,他用录像、录影等先进的手段尽可能地记录原汁原味的音乐,用好奇新鲜的眼光观察着一切,一如当年那个追风少年。

  当那个身影从梦中到眼前翩翩起舞时,泪水涌向了郭小笛的眼眶,30年前,他在采风中和一个当地姑娘结缘。当姑娘拉起他的手,邀请他同跳一支舞时,他明白了姑娘的情谊。30年后,同一个姑娘拉起了他的手,邀请他再同跳一支舞。岁月无情,这个叫做李阿帕的姑娘,皮肤被晒黑了,手上生了老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啊,当那歌声响起,仿佛30年的时间不曾存在。他们的情谊,在已经成为哈尼族彝族乐作舞非遗传承人李阿帕的歌声中延续。

  当动人的音乐响起,赵石军汇入了少数民族中,他在梯田和小伙子们跳舞、在田埂和姑娘们对情歌、在树下和老人们吸水烟。30年前,他以采风素材为灵感,创作了古琴曲《琴萧引》,获得1988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优秀奖。如今,短短两天的采访,又给了他新的生命体验和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那股青春和活力注入了他的生命。

  在云南红河这片土地上,有着太多的故事和传说,创造着太多的习俗和音乐。关峡清晰地记得当年采风的场景。1983年,当他们5人艰难地登上山寨时,眼前的画面让关峡至今难忘。“斜阳的余晖勾画出伟岸的山峦,全寨的男女老少身着黑红相间的节日盛装,他们以好奇而专注的目光迎接着我们。当我们走近时,歌声忽然四起,伴着用树叶吹响的音调,汇成了奇妙的交响,在山谷里回响。”关峡回忆道。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给这片古老土地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发掘这片土地上的非遗资源,让少数民族的传统活起来,让少数民族艺术流传下去、推广出去,也成为新的命题。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如何保持特色又呈现于舞台,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正因为难,才有意思和意义。”同去采风的指挥家邵恩说。

  如何突破难关?“这里的少数民族音乐,比如哈尼多声部音乐,非常民族又非常现代,给我们带来了生动丰富的感受和灵感。”关峡说,要对少数民族音乐做一个系统的梳理总结,用国际语言展示这里的故事和底蕴。

  创作离不开生活,要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就要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广袤的土地上搜集素材、激发灵感、获取源泉。国家交响乐团准备在哈尼建立创作基地,让深入生活机制化。关峡说:“蜻蜓点水地走下去是不行的,希望通过创作基地的建立,让艺术家和基层的双向互动常态化。”

  此外,关峡提到,还要利用互联网手段传播,呈现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用全媒体传播少数民族音乐。

  2016年1月,国家交响乐团将举办此次采风成果汇报音乐会,他们将带着自己的思考和作品走上舞台。30多年过去了,有一种东西令他们触动,又令他们释然,那关于音乐、关于青春、关于梦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