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怒放》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该剧讲述了一个草莽英雄历经残酷战争的洗礼最终成长为一名坚 定共产党员的传奇经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呈现了北伐战争中信仰的碰撞与人性的成长。播出以来,《怒放》引发了观众和网友们持续而热烈的讨论。为发掘作品蕴 涵,总结创作得失,6月24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文艺报社在京联合举办《怒放》创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就该剧的思想性、艺术 性、观赏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怒放》的时代背景是党派林立、军阀混战的北伐战争时期,复杂的派系之争、信仰之争以 及不断转变着的人物关系,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战时故事。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指出,如此的时空设置,为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 广阔的余地,为充分描绘残酷战争中的人性,拓展了丰富的空间。同时,作品无论是对战争场面的叙述,还是对爱情故事的刻画,都十分讲究,起承转合自然,逻辑 结构严谨,看起来既过瘾又感人。
如果说《怒放》中血与火、生与死的背景是一种典型环境,那么在这种环境里,主题的表 达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强度,有了一种集中性、紧迫性,使作品达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认为,这部作品通过描绘一号人物赵关克的成长 过程,达到了对剧作主题的有力提升。赵关克为克服掉自身的旧时代军人的痞气,经历了艰苦的过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脱胎换骨的历程让他对生命的意义有 了全新的理解,也让他认识到理想信念、纪律和作风的重要性。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有着历史依据和人物原型的,因而真实可信,不仅为电视剧人物艺术长廊贡献了 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也让观众生动地认识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思想教育工作的巨大作用。
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看来, 《怒放》通过人物个体的故事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故事,通过个体的人生道路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历程和轨迹。而不管是故事的讲述,还 是道路的展现,都不是说教,不是硬塞给观众,而是通过形象地描绘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追寻、选择和爱情故事,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剧中人物的命运轨迹与历史的走 向高度契合,从而达到了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阐述历史的艺术目标。
一个好的演员加上一个好的主人公再加上 一串好看的故事,往往就能编织出一部好的电视剧。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说,演员林永健的表演活灵活现,非常精彩,正是他对草莽人物赵关克曲 折成长历史的精彩演绎,才让观众看到革命者真实的成长轨迹。除了林永健塑造的赵关克,罗麦、二狗、胖嫂等剧中人物形象也都被塑造得活灵活现,所有这些人物 形象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面孔,观众通过他们,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
当下的战争题材剧多将目光 聚焦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关于北伐战争时期的作品并不多。《当代电视》主编张德祥认为,《怒放》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从侧面揭示 了国共两党由合作迅速走向分裂的过程。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也表示,《怒放》首次正面表现北伐战争,以英雄叙事展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中国文艺评论 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更进一步指出,该剧通过侧面描述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的过程,不经意间还触及到了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启蒙重要,还是革命 重要。该剧形象地揭示出启蒙和革命是一种不能割裂开来的深刻关系,既不能完全离开革命搞启蒙,也不能完全离开启蒙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