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中国网络作家“走进抗战历史”主题活动 >> 正文

从卢沟桥到七里桥(谢思鹏)

//m.zimplifyit.com 2015年07月03日14:26 来源:中国作家网 谢思鹏

  作协组织的活动参加过很多,就我的感觉,这次是最辛苦也是感触最深的一次,很惭愧这次的活动我只参加了卢沟桥的启动仪式,以及南京之后的部分,中间有一大段的缺席,我就我参加的几段谈谈我的一些粗浅感受。

  卢沟桥

  到北京九年,这是我第二次踏上卢沟桥,上一次还是08年512之后,那天心情也比较低落,卢沟桥干涸的河底杂草丛生,整个显得十分破落和荒凉,看完之后整个人更加不好了,回家之后写了一篇《哭泣的卢沟桥》。

  再上卢沟桥,虽然有些匆忙,但卢沟桥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站在桥头,桥下永定河水缓缓流动,两岸芳草萋萋,桥上的石狮子也多了了几分生气,他们注视着桥上往来的游人,一如八百年来的每个日日夜夜,守护着北京城的西南大门。仔细寻找,我们还能隐约看到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场战斗留下的痕迹,但我相信,这个民族七十多年来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我们所取得的成就,能让这些守护者感到欣慰,感到骄傲。正如这个国家一样,恢复了他的大国国气度和容。

  南京

  南京是中华民族的伤疤。

  这是我第一次到南京,梅雨季节,受难同胞纪念馆还没开门,外面站满了冒雨等待参观的人,一门之隔,外面是今天的南京,门里是70多年前的中华民国首都,300000的数字在肃穆空旷的广场穿透了我的双眼,有如一记重锤重重砸在心底,天空似乎也感受到我们内心的沉重,乌云压得特别低,似乎登上台阶就能触碰到。滴在我前面女孩肩上的雨滴,似乎是这座城市的泪滴。

  三江学院的师生朗诵着纪念那段苦难的诗词,我的视线穿过他们,落在石壁上刻着的一个个名字上,他们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的国土上,过着勤劳简单的生活,一群暴徒冲了进来,把人间变成了地狱。我努力去记上面的每一个名字,虽然我很清楚自己这样不过是徒劳。

  进到里面,讲解员说的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三十多万亡魂在我的世界里漂浮,只记得门的时候,抬头看到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也许,这对那一场浩劫最好的纪念方式。

  离开南京的车上,我拿出手机翻看前一天去先锋书店的照片,同样是阴雨连绵,书店的玻璃非常明亮,窗外满眼翠绿,窗内三两顾客散落,一壶茶,或是一杯咖啡,共同的主角是手中的书。生活在一个有漂亮书店的城市,无疑是幸福的。

  纪念馆和书店,南京的过去和现在,记住和珍惜,珍惜这座城市的苦难不易幸福和他的一切。

  七里桥

  怀化,芷江,七里桥。原谅我作为一个湖南人的无知,竟然不知道我是多年前这里发生的那一段载入民族史册的往事,年近九十的刘道民先生讲他在日军投降时的经历,我脑海里想象着几个十八九岁兴奋的年轻人抬着收音机在大街上奔跑,裕仁天皇的声音在他们身后回响,芷江城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门口贴满红色对联,国恨家仇在那一天得以雪恨。想必,太平洋彼岸过来的飞虎队队员们,和中国军民,在那一刻,有同样的喜悦

  抗战胜利受降遗址的人并不是很多,空荡荡的房间,还保留着当日的模样,仿佛还能依稀感受到当时的盛况,没有人知道受降当日,就住在隔壁房间暗中主持大局的何应钦在想些什么,我想那天他心里肯定也是扬眉吐气的畅快,外族入侵,一致对外,何分国共?

  几天的行程中,这一天无疑是最轻松的,胜利,历经十余年抗战之后的胜利,是最美的酒。

  就要出门的时候,我抬头,正门背面同样有着八个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白色门框上黑色大字格外显眼,下面还有一行英文翻译,两侧是两个象征着胜利的两个红色大写的V,和门框上方两只飞来避雨的白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论是苦难还是喜悦,不论是国还是共,在那场旷日吹久战争中的一切,都应该铭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