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中国网络作家“走进抗战历史”主题活动 >> 正文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感怀
九一八,两段铁轨被一个阴谋炸飞,
不抵抗的北大营,成为纸糊泥塑的壁垒。
衰弱的母亲,一夜失去白山黑水的儿女,
《松花江上》的歌声在长城内外萦回。
时至今日,仍能触摸到黑土地浸泡的血泪,
日历石雕在警示国人,将黑色的日子铭记心肺。
百年屈辱史,提炼出一个民族的共识:
面对强盗和野兽,绝不能有半步后退!
卢沟桥畔的《国歌》
七七清晨,一颗裹着谎言的炮弹,
瞬间点燃了遍地熊熊的烈火。
一个民族被逼到无路可退的绝地,
勇敢挥舞大刀,捍卫自己的山河。
作为后来者,我们用愤怒和沉思的目光,
把卢沟桥栏杆上遗留的弹痕抚摸。
以七十八年后的宛平古城作背景,
再次唱起令人血脉偾张的《国歌》。
平型关战场远眺
似乎是亿万年前就预埋的山头、石块,
1937年,八路军用智慧和勇敢把它扎成“口袋”。
十里沟壑,将鬼子的躯体连同“神话”一起埋葬,
漫天阴霾中,划出一道耀眼的希望的光彩。
今天,夕阳中的老爷庙仍然像一座烽火台,
向七十八年后的到访者述说战争经典的感慨:
只有中流砥柱,才能抗御暴虐的洪峰,
只有不惧牺牲,才会有如此慧眼和气概!
新四军军部遗址的芦苇
屠戮者曾企图将它们斩尽杀绝、连根摧毁,
一丛丛英勇的芦根,却从腥风血雨的皖南突围。
野火春风,植根于盐城的河湖港汊,
纵横交错,蔓延成江南成片的苍翠。
七十年,一茬茬芦根老去,一簇簇芦花飘飞,
遗传至今的是扎根土地、抱团御敌的精髓。
盐城芦苇顽强坚韧、永不言败的独特形象,
定格于一批批后来朝圣者青春的心扉。
台儿庄遗址遐思
1938年3月,一个残酷的带血的春天,
子弹削光郊野的麦尖,街道铺满血染的弹片。
血肉之躯与大刀、砖块共同构筑成钢铁屏障,
台儿庄上演一场悲壮惨烈、气吞山河的血战!
置身遗址,早已不见当年鏖战的血迹、烽烟,
历史启迪,遐思之翼从台儿庄飞到海峡对岸。
深情翻阅兄弟携手、共御外侮的日历,
期待续写江山一统、民族复兴的诗篇。
芷江受降旧址畅想
那一天,鞭炮冲天、万人空巷、秋阳普照,
一座南方小城,有幸成为漫长抗战的句号。
施虐者,低下骄横头颅,奉上乞降文书,
胜利者,洗雪奇耻大辱,高举尊严大纛。
受降坊的血字造型,寄寓了中国人和平祈祷,
神州似大鹏展翅,俯瞰西洋风云、东海波涛。
一个民族从血泊中站起,在秋天里成熟,
如今目光高远、步履从容、神情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