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各地作协把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贯穿作协工作的主题主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讨论,以讲话精神为统领,团结作家队伍、引领文学创作,求真务实抓创作,多措并举促发展,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呈现蓬勃向上可喜局面。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有声有色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文艺界当前正在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据了解,各地作协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落实,结合本地实际和作家意愿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
活动中,作家们深入农村、工矿、校园、社区、军营等基层一线,围绕重点工程、重大事件、重大典型组织采访采风和主题创作。如“百名作家写云南”、贵州“高铁一线行”、“山东作家行业行”、“江苏作家看江苏写江苏”、福建“走进系列”采风等活动,催生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作品。定点深入生活、文学创作基地等载体的优势继续得以发挥。上海、浙江等地在所属县区筹建了多个创作基地,陕西、湖南、重庆等地制定或即将出台作家到基层挂职锻炼、定点深入生活的制度,吉林建立了重点作家定点深入生活考核制,努力引导作家“蹲得住、打深井”。
记者了解到,各地作协紧紧围绕中央“采、创、送、种”四字要求,坚持聚焦基层、服务基层,采取捐资助教、捐建乡村书屋、举办文学讲座、帮助整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等方式,加强当地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北京组织作家深入新疆和田举办北京作家进校园暨“东方少年·中国梦”第三届新创意作文大赛,海南分两批举办了“走进基层、走进乡村”主题活动。各地还通过文学刊物、出版专题文学作品集等形式,认真做好创作成果的出版推广工作,对创作成果给予支持。
催生精品力作办法多效果好
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是文艺繁荣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等重要论述,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共鸣与反响。各地作协紧紧围绕出精品这一中心环节,在作家培养、选题策划、作品扶持、宣传推介、评奖奖励等多个环节创新举措,努力为催生精品力作提供条件、创造环境。
记者了解到,各地在积极选送作家赴鲁迅文学院深造的同时,举办作家读书班、研修班和创作讲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陕西制定文学陕军新梯队建设计划,重点培养“百青作家”;广西实施由1位知名作家帮带2名年轻作家的“1+2工程”。在重点作品扶持工作中,各地作协优选创作选题,加强评审管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多地从创作的初始阶段介入,在各个环节提供全程帮助指导,增强了扶持效果。创作上去了,奖励激励机制也在同步完善。河北设立首个省级文学奖项“孙犁文学奖”,海南新设“南海文艺奖”,江苏新设“江苏青年诗人双年奖”、与《人民文学》杂志社合办“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等,激发了作家创作积极性。
此外,各地作协还加强文学期刊社等阵地建设,强化原创精品意识,提高办刊质量。吉林的《作家》、安徽的《清明》、宁夏的《朔方》、海南的《天涯》等文学期刊继续推出优秀作品。上海作协积极开发新媒体,建设华语文学网和云文学网,试水网络推广和数字出版。
理论评论引导在改进中加强
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地作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倡导文艺评论说真话讲道理等要求,从抓好文学评论队伍和阵地建设入手,发挥文学评论的引导作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吉林、云南、湖南、江西等地作协成立了文学理论评论委员会、评论家协会等,浙江作协建立了由50位评论家组成的专家库,辽宁、山东等地作协探索建立文学评论家聘任制、签约制,建强了队伍,激发了活力。各地作协所属报刊加大经费投入、充实编辑力量,增加了文学评论版面。重庆、山东、福建、浙江等地作协创刊了《重庆评论》《百家评论》《福建文艺界》《文坛动态与评论》,江苏《雨花》杂志把原来的下半月刊改为《中国作家研究》,上海作协推出文学批评电子期刊《海上文坛》。各地作协还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文学发展状况,围绕繁荣文学理论评论,采取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措施办法。如吉林作协组织开展“吉林文评”系列项目,在《吉林日报》上开辟“吉林文评”专栏,定期召开“吉林文评”会,每年编辑出版《吉林文评论文年选》;福建作协加强“闽派批评”,举办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海峡两岸文化艺术理论研讨会,出版《闽台民间艺术理论研究文集》等多部理论专著;北京、重庆、陕西、江苏等地作协注重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形成推动文学评论健康发展的合力。
“联络、协调、服务”机制创新覆盖扩大
“联络、协调、服务”是作协组织的基本职能。在作协自身建设方面,各地作协加强对基层作协工作的帮助和倾斜,加强对新的文学组织、新的文学群体的关注和研究,创新思路、开阔视野,建立渠道、健全体制,延伸手臂、扩大联络,凝聚力增强。
记者了解到,各地作协与市区县作协的联系沟通得以进一步加强。如江苏作协每年分片区组织召开一次会议,研究交流工作;浙江作协每年组织基层作协骨干进行培训和交流,发起组织浙江百家内刊联盟,着力构建覆盖基层作协和刊物工作网络。各地作协还普遍设立小说、散文、儿童文学、诗歌等各专业委员会,使其成为作协加强业务、广泛联系作家会员的重要力量。
各地作协普遍重视文学新人培养,组织举办校园文学大赛、青春文学大赛和文学征文活动等,组织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优秀作家为高校在校学生作文学讲座和报告会,注重吸收创作势头好、有潜力的青年作家加入作协,推荐他们参加文学培训和采风活动,使作协组织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各地作协对网络文学给予关注,建立完善重点网络作家联系制度。上海、浙江、广东、四川、安徽等地成立了网络作协,北京、辽宁、江苏、湖南、陕西、重庆等地作协组建了网络文学部或网络文学委员会等。各地不仅积极组织网络作家参与作协举办的活动,还为他们“量身定做”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浙江作协实施的“网络文学引导工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网络作协组织;上海作协举办“中国梦·我的梦”——寻找未来文艺之星网络小说原创大赛、“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作品”评选等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作闻)